票据案件频繁爆发,引发监管升级,今年4月底,下发126号文,要求银行加强自查,包括强化票据业务内控管理、坚持贸易背景真实性、规范票据交易、强化监督检查四个方面。
除了外因,业内人士也表示,票据业务出现问题的很大原因在于票据业务本身。对比银行的其他业务,票据业务的最大弊病就是电子化程度极低,还存在手工交付验收环节,只要有人工参与的地方,操作风险都会加大。
银率网分析师闫自杰指出,纸质票据多项风险在于人为改变了票据的唯一性,比如一票多卖、虚假票据质押、清单式交易等,电子票据可以有效防范这种风险,保证交易过程中票据的唯一性。
因此,有必要呼吁普及电子票据。
相关人士指出,电票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有效解决效率和票据风险问题。首先是操作风险更低,电票的普及能为整个票据流转的过程提供监管便利;其次是系统风险更低,能杜绝票据卖断式回购交易方式;第三是信用风险更低。电票普及后,由于出票人不良信用会被系统记录,信用环境可以更好,银行被风险套利的行为也会大大降低。
相关链接
票据交易所筹建小组成立 方案有望年内落定
5月25日,央行牵头成立关于筹建全国统一票据交易市场(下称“票交所”)的筹建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要国有大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运营中心产品创新部人士,共同参与商议票交所具体组建方案。
据悉,去年3月,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就开办票据电子化交易平台,该平台能够协助市场参与主体突破交易地域限制,实现交易信息透明、自由报价、交易询价、清算交割、统计分析、交易管理等功能。
但最终票交所是否会参考工行票据电子交易模式还没有定论。
随着全国性统一票据中心的搭建,或将改变银行间市场票据转贴现的现状。目前,银行间市场票据转贴现交易存在诸多乱象,其中包括商业银行充当“过桥行”赚利差,利用票据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削减信贷规模,票据中间做期限错配套利,一些严重违法行为甚至还包括票据中介“包养”小型村镇银行做“代行”将钱套出银行间市场等。
部分观点来自京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王斐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