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入变”黄喆个展:不断延伸材料的可能性

2021-01-20 11:07:50

摘要:上海宝龙美术馆副馆长吕美仪(左)、艺术家黄喆(中)、展览策展人梁勤(右)周铁海(左)、黄喆(右)1月16日,“光入变TheEnlightenmentofLight”黄喆个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启幕,展览呈现了艺术家近3年对特殊材料的艺术实践。展厅现场读研期间,专注创作装置艺术的黄喆发现了一种特殊材料,这…

7c4eIlleuNYpOLSit4WdUS7GoS421XzmoefCpE7o.jpeg

上海宝龙美术馆副馆长吕美仪(左)、艺术家黄喆(中)、展览策展人梁勤(右)

MGgt1pHR2lG20Kd9O84qDMhGxeX8J1pvpTbnz0YD.jpg

周铁海(左)、黄喆(右)

1月16日,“光入变 The Enlightenment of Light”黄喆个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启幕,展览呈现了艺术家近3年对特殊材料的艺术实践。

uab39970y4pQ6pBGN5NGb51VqvfYHGuEnRCQ9KZv.jpg

TXPSt862FIxtplIne6QEKVnpVic2OWIUrZD2r0ux.jpg

展厅现场

读研期间,专注创作装置艺术的黄喆发现了一种特殊材料,这类材料大多运用在印刷出版里。光线对这类材质的影响特别大,观看者通过不同角度,可以看到材质所反射出的不同光源。这契合了黄喆作品坚持“与观者之间互动”的核心。

2013年开始,黄喆将“光”作为观看元素纳入作品表现中,“我希望隐藏工作量,呈现给大家轻盈欢快感觉”,黄喆谈到创作时表示。

yzabrscWXX7l9P69RZay8Pt9WEl9FCFX9ZeohdcM.jpg

vQSSKNPAPLM0lMnjjzQrfk1bAkgglWmfyMW0K8rs.jpg

展厅现场

因此黄喆的作品不单是架上绘画,也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符号。但语言符号是把双刃剑,虽然材质自身有特殊和唯一性,但使用不当会削弱作品的艺术性。

在本次展览策展人梁勤看来,展览是黄喆对材质把控程度的总结和汇报。“黄喆作品的画面游离于写实和表现的边界,形成了丰富的未知性,进而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这种效果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解读,也是他作品有趣的地方之一。黄喆想用未知性,让读者与其进行对话,这种对话形成的结果是艺术家和我们都想看到的,也是黄喆在不同实验的一个阶段”,梁勤表示。

eKTiZztLnzKq5zT5qr5lAZKyyNOax3PzyIE434Lv.jpg

展厅现场

现场以“大地中的感知”、“宇宙中的星云”以及“自我的边界”三个部分展开。不论是从具象写实到更纯粹的画面,‌‌黄喆作品都是对地质、考古学、天体物理学中能量转换概念的探索,和对材料的不断延伸。

Iu6vTG6Kup54HnGlrV2cfdNe7g3KpHXQrxp7i5bf.jpeg

《无量的瞬息》 系列

综合材料

2017-2020

“大地中的感知”部分中,《无量的瞬息》是黄喆最早进行材料可能性探索的作品,画面呈现出如岩层的某个剖面、风化岩石的表面、结晶体的聚合等,看似抽象其实是面对大地具体化的呈现。

mGxLNEe0pDtwYK8241E1DWgX3UqYOG6963diUexx.jpeg

《撰石》系列 no.10

综合材料

2020-2021

LFit37wqsjyFGqnbHXT6Lpbhqx8IuccL8Tmyv47m.jpeg

《撰石》系列  no.11

综合材料

2020-2021

lKwz46rLR9YcjBSmCZlx2MfNdf8Q7JUoXx5obuAV.jpg

《撰石》 Composing stones  装置系列

2020-2021

有感于远古留下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石阵,黄喆创作了《撰石》架上系列。此外本次也带来了最新《撰石》装置系列,作品以铜作线,通过光将线条影射在展墙上,形成一种空间抽象语言,通过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山体的形状。

JqhEThpbsWg1rGELWlXDsVlqAC6cis55nmVkaH8s.jpeg

《蓝移》系列 no.1

综合材料

2020-2021

lTXWBN6b9T33ZUGNnhulUqtYZ5A5IP8AF1kGNwWm.png

《蓝移》系列 no.3

综合材料

2020-2021

“宇宙中的星云”部分是黄喆对天文能量的探索。《蓝移》 原是天文学词汇,如果一颗黄色的恒星朝你自己的方向移动,移动时它的光看起来会微微发蓝,相互靠近时星光频率的提高产生了蓝移。太空中蓝移星系是少有的,而通过引力压缩两点间的空间也可以造成蓝移。

8wFjkNdPYlK2ERP9e2BGUVzDwv8GiNfzGB18QdQX.png

8LiWGMqpczqyDCmrySeB7Is6ElLOZwnT1glqMiJI.png

《漂浮》系列 No.1-2

综合材料

2020-2021

《漂浮》系列灵感来自于“航海家”宇宙飞船发现并记录的一组土星周边小卫星的照片,在这组照片之前人们对其一无所知。它们由于缺乏足够的引力而无法保持球形,有着各自的形态与样貌。

EccDNPUikOPN0WcvcJX9qz6P8ZwbN9vW1l462dLP.jpeg

《隐力》系列 no.2

不锈钢,综合材料

180x111x30cm

2019

“自我的边界”部分呈现了黄喆的持续的装置系列项目《隐力》,主要探讨了潜在力量的转移、变化,能量场中的“系统”问题。

如《隐力》系列 no.2,以身体数据设定的几何形体(长度=双脚+双手+头部长度,宽度=躯体的厚度、高度=身高),阶段性的发生着变化,似乎有一股向上力的牵引。如同生命中形态与精神的变迁。通过作品表述着在万有引力定律下,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质点。

8XQRjfLtwIaY6fk7Rhz4JFdH9nbQLTqU6Y2GP7H5.png

《隐力》系列 no.3

玻璃钢,活性炭,综合材料

《隐力》系列3灵感来自于土星光环中的小卫星,它们并不会永远围绕土星运行,其中的一些偏小的或年轻的卫星更脆弱,它们很可能发生碰撞并被重力潮摧毁,先于其他卫星从土星的光环中消失。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