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不足定价审慎 注册制推动IPO生态市场化

2021-06-15 16:55:41 作者:吴黎华

今年以来,伴随着IPO常态化发行、监管层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和不断压实中介机构责任,A股的新股市场生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化的约束机制正在逐渐发挥作用,募资不足、新股破发倒逼发行人审慎定价,市场参与各方日趋理性。

严把入口关 IPO保持常态化

近段时间,关于新股发行的节奏问题,再度引发市场关注。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IPO发行既没有收紧,也没有放松;在发行节奏上,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承受力、流动性环境以及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发展,积极创造符合市场预期的新股发行生态。

易会满表示,今年前5个月,IPO公司196家,合计融资超过15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和37%。他指出,市场之所以会有收紧的感觉,有几方面因素:一是落实新证券法的要求,对中介机构的责任压得更实了;二是加强股东信息披露监管,明确了穿透核查等相关要求;三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强化了对“硬科技”要求的综合研判。这些措施,不仅为全市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也是处理好注册制改革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关系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有利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范板块套利,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发行秩序。

严把IPO市场的入口关,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是从源头上提升A股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举措。2021年以来,证监会先后出台了多项举措,旨在推动市场各方归位尽责,避免企业“带病闯关”。今年2月,证监会进一步明确对入股价格明显异常的自然人股东和多层嵌套机构股东的信息穿透核查要求。同时,证监会启动对各板块企业的现场检查并完成抽签工作,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发行人信息披露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问题进行分类处理,严格对保荐机构的评价标准,加大奖惩力度。

4月底,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辅导相关工作,积极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在交易所层面,上交所4月份进一步明确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和申报、推荐要求,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强化综合研判和审核把关。

今年5月,易会满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上再次强调,注册制改革是这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任务,不仅涉及审核重点、方式、分工的优化,还必须建立起对发行人质量、发行定价和时机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其中,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使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是其中的关键。

“新股不败”远去 市场日趋理性

种种迹象显示,伴随着IPO科学常态化,新股供给数量不断增加,以及中介机构责任的不断压实,IPO市场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发行人的质量越来越受到机构和市场的关注,询价机构日趋谨慎,市场也日趋理性。

一方面,募资不足的情形正在不断出现。Wind统计数据显示,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2021年以来,沪深两市先后共有225只新股完成了发行,预计募资金额为2172.07亿元,实际募集资金规模则为1994.83亿元。225家企业中,共有107家企业出现了实际募资规模低于预计规模的情形,主要集中在已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其中有19家企业的实际募资规模甚至不到预计募资规模的一半。以今年4月份在科创板上市的昀冢科技为例,在其3月份公布的招股意向书中,该公司原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拟募投资金9.85亿元,从发行结果来看,该公司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仅为2.8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资净额仅为2.48亿元,远低于原计划的募集资金规模。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记者表示,从IPO认购角度来看,出现这种情形,不仅和当时市场融资环境相关,也和融资主体估值及经营高度相关。他认为,随着上市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方会越来越重视融资企业的高质量成色。因而,拟发行企业不但要练好内功,同时还要加强与投资人合理沟通。

另一方面,新股破发甚至是快速破发也不再新鲜。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收盘,今年以来上市交易的213只新股中,目前已经有10只个股的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格。4月20日上市的尤安设计,发行价格为120.80元,上市次日便出现破发,目前已经跌至92.09元,较发行价下跌了23.8%。除此之外,还有16只新股较发行价涨幅不足20%。新股破发的出现,也正在促使询价机构审慎报价和发行人审慎定价。Wind数据显示,上述完成网上发行的225只新股中,有高达177只的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市盈率,占比达到了79%。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