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铜豌豆”与三任董事长的交集

——由张陶董事长痛搧下属耳光想到的

2021-07-19 10:39:27 作者:董惠安

“张陶董事长暴打院士”事件已经有了多角度解读,大多话题都集中在“院士遭打”上。而我的目光却定格在张董事长怒搧下属耳光的镜头上。我就不由地想,要在张董手下干事多不容易啊,且不说水平能力如何,也不说整天聆听他“假大空”报告训示的心理耐力如何,单说承受他痛搧耳光的承受力来说,就得先到拳击场去认真当一当陪练,学会当肉体沙袋。坦率地说,对比张董那两位因劝阻领导而挨了耳光的下属的遭遇,我突然生出了一种庆幸感和幸福感——因为我没有挨过董事长的耳光。虽然如今常常爆出有些单位的领导脾气越来越爆,打的员工满地找牙,但我没有遭遇到。不仅如此,我这个迂腐的文科毕业生,身上长了几根“魏晋风骨”,有点个性,在领导面前流露出几分淡淡的清高,回想起来够矫情的啦!要是在张董手下,早就被打得鼻青脸肿、被一脚踹出大门了!我幸福,我没在张董脚下工作。而这种幸福感,我今天很乐意和大家分享。

话说20年前走进了西安一家金融机构,筹办一张内部小报,几年后赶上一场“大裁员”,暴露出多种矛盾。我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创作了一部小说。挂到网上后,不几天点击超过20万次。麻烦也随之而来。和董事长H君发生正面冲突。他认为我的小说在敏感的时期说了敏感的话,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他让人事等部门负责人找我谈话,勒令我从网上撤下小说,还给我罗织了几条罪状,周围同情的幸灾乐祸的各种面孔都像走马灯一样闪动着,甚至传出了要开除我的风言。一时间泰山压顶。

我浑身的血直往上涌。士可杀不可辱!想我所在的西大中文系七九级,号称有狼性匪气,在校正刚上思想解放高潮,毕业后个个叱咤风云,有击鼓骂曹的,有英雄救美的,有当记者伸张正义的,有自砸铁饭碗追寻诗与远方的,我虽无作为,但还是自誉为一颗“煮不烂压不扁的铜豌豆”,岂能咽下这口恶气?决计破釜沉舟,怒敲H董办公室门,进门就朗声叫道:“你学金融当金融机构董事长实现你的价值,我学中文写小说实现我的价值,有什么错?我的小说什么地方污蔑了市上领导,损害了你的形象?什么地方破坏了稳定局面?你给我一一列举出来!”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凶,因为我看到这个和我一样从农村跃入大学殿堂从而改变命运的、脸上永久留下了岁月沧桑的H董,黄褐色的脸上充满了愕然惊诧。

令我深感意外的是,他竟然很快由惊愕转为一脸的讪笑,说道:“你说的这些,都不是(要你撤下小说稿的原因)。真正的担心是怕小说引起风波和混乱……”

我余怒难消:“过去我没写小说,风波持续了很久。我的小说在网上挂了这些天,形势很平静嘛!”

他说据可靠消息,已经有人在酝酿和这部小说要起事了。我脱口而出:“你出台一个合情合理的政策不就得了?”

这其实也是许多员工普遍的共识,也符合后来国家推行的“共建和谐社会”的政策。

“哪有这么简单呀!”仿佛压在心底的郁闷冲破了樊篱,他开始抱怨与诉说内部情况。此时的我不再是前来滋事的危险分子,而成了倾诉的对象。

这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H董讲述了不少身为董事长无奈无助和苦衷辛酸,让我感觉董事长也是个辛劳悲催的职业。我最终被感动,伟大的同情心升腾起来,尤其是他有一句“我也爱好文学”话,更让我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终于表示将小说迅速从网上撤下,终看到了他的一脸释然。

据说,后来这位H董在一些帮闲的鼓动下有点反悔,还是想把我“拿下”,但是遭到了其他领导的抵制。领导班子里有不少人仗义执言,为我主持公道,不仅保住了我的饭碗,而且让我看到了冷漠的金融机构里也有人间热情存在。又据说一次领导们开会,我和我的小说成了题外话题。有人说“糟”,有人说“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估计大部分人没在网上看过。当时身为副总的G君说话了。他说“我看过了,这部小说虽然……但是……”后来我得到的信息是,G君在“虽然”后面是小批评,“但是”后面是积极地肯定。我和G君素昧平生,我很感激他的仗义执言,更感激有耐心浏览我那半生不熟的小说。他的话让会场的画风突转,有人开始称赞我是“人才”,又有人接着称我“难得的人才”!还有人开始砸我部门领导的洋炮:“你怎么埋没了这样一个人才?”新上任不久的我的部门领导故作诚惶诚恐状:“我有错,我埋没了人才!”众人一笑了之。

H董不久到站退休,寂寞中真的还操起了文笔。有同事将他的一首诗作转给我寻求发表,我推荐给同学雷和平主办的《西北金融》上,很快化为铅字。

继任董事长的W君以谦和宽容的处事方式结束了机构的“大裁员”乱局,整个工作渐入正轨。我这个“铜豌豆”也获得了极为宽松的工作条件。那张平淡的内部小报,我尽量地按照自己的兴趣编印,没受到什么干涉。我发过一篇关于电视剧《乔家大院》的影评,说的是乔家伙计擅自做主给慈溪避难西安时借了十万银子的事,题目定为《论说伙计要操掌柜的心》,W董看到后,当面表示了赞赏,称“应当鼓励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公”。后来在纪念红军长征时我写了一篇《假如长征时士兵吃草根、干部吃大肉……》的杂谈,讥讽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待遇不公,引起基层的议论,但没见有人给我穿小鞋。而我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又构思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并得以出版。我至今很怀想曾经拥有过一张安静的书桌。

G君在我退休前一年开始兼任董事长。他除了曾赞扬过我我写的小说,对我在小报上撰写的评述性稿件、以及对外推广宣传的文稿都持肯定态度。甚至提示年轻的员工们模仿我的文字风格来撰写对外宣传稿件。一些重要的稿件,他甚至点名要我来写。后来我拉到一笔出版小说的赞助,给的费用可以自费出版两部,我想了想,想把曾经从网上撤下的涉及企业裁员风潮的小说也出版,为慎重起见,我专门找到G董,表达此项意愿。G董沉默了一下,表示希望我考虑到公司长期发展的前景,可否考虑暂缓出版?

我表示同意暂缓出版。如果说,我个人的小小损失能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这也是值得的。

退休两年后,我曾效力了15年的这家金融机构在上证成功上市。虽然我们退休者的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发放,但企业还是切给了我们应有的蛋糕。每逢年过节,还有些福利关照。而我能做的也乐意做的,就是编几段略显文采的短信,发给几位董事长、监事长和副总们,以表达一个退休员工对领导由衷的敬意。

如今看到张董事长怒搧下属耳光情景,很让我生出“见苦思甜”的感觉,本来我还经常的抱怨生活,抱怨幸福指数不高,对比那两位挨耳光的员工,我就知足了!设想一下,如果我处在张董手下,饱受精神折磨不说,“煮不烂压不扁的铜豌豆”早就碾压薄片啦!近来有文章说,如今董事长打人在正常不过了,原因是哪个董事长不是被众多的献媚者包围着吹捧着膨胀着陶醉着,有的员工属下认为能有被打的机会还是一种幸运呢。我真读不懂这样的文章,也搞不懂这时事的变化,我能想到的,是希望挨耳光的员工,能遇到慈悲为怀、体恤下属、兼顾天下的董事长,而员工能成为少挨打、不挨打、体体面面做人的员工,这应当不是奢望。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