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 永乐秋拍20世纪及经典艺术,“传统”、“现代”和“国际化”的碰撞与互融

2021-11-04 10:31:01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民国、二战、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等诸多大事件,真正进入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在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形态。“传统”、“现代”和“国际化”等来自不同时空语境中的文化元素,在相互冲撞又彼此融合的状态下,共同铸造了20世纪中国早期当代艺术和经典艺术的独特面貌,也让这个板块成为拍卖市场上永恒的经典主题之一。

巴尔蒂斯,镜子里的猫 III,

1989 — 1994年作,布面油画,200 × 195 cm

中国艺术研究院 油画院大师研究计划 — 遇见巴尔蒂斯,中国油画院,北京,2021年

在2021年的春拍中,永乐拍卖在20世纪及经典艺术板块的发力之举,在整个内地拍卖市场上表现的尤为抢眼。如永乐2021年春拍中特设的吴冠中专场,在5月21日举槌当天,即取得全场9件作品悉数售出的白手套佳绩,其中的领衔之作《苏醒》更是以1.15亿元的高价易手,拔得本场头筹。而在此前2020年秋季的全球首拍中,由永乐拍卖推出的赵无极的经典作品《04.01.79》,最终以1.748亿元成交,成为拍卖史上赵无极第二高价作品。而在经典艺术板块中两次踏入“亿元俱乐部”的骄人成绩,也让“再续蓬勃”的永乐拍卖,成为近两年拍卖市场中当之无愧的领先者。

而在即将开始的2021年秋拍中,笔者也注意到,除了延续之前成熟的20世纪及经典艺术板块的精品布局之外,永乐也在经典拍品的征集和选择上,进一步拓宽了自身的学术与市场维度。

除了在20世纪上半叶,面对着“百废待兴”的紧迫局面、从国外留学归来,并推动中国艺术向现代化转型的一批知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如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樑和吴大羽等人之外,在永乐的经典板块布局中,还有黄养辉、李青萍和祝大年等并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具有极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20早期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作品。而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汇典型符号的张大千,在晚年创作的泼墨泼彩精品,也将作为整个板块中的亮点出现。

而在此前作为20世纪及经典艺术板块“王牌”的吴冠中和赵无极,也是之后永乐秋拍中值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遵循严选精品拍品原则的同时,永乐也在拍品尺幅和材质上进一步展现出自身的丰富性,并将序列性的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学术链条推出,以期为藏家带来更为系统性的收藏选择。并在经典板块中同时推出了陈逸飞的《玄想》和王怀庆的《官窑‑2》等经典代表作。

最后,在梳理20世纪本土艺术发展轨迹的同时,永乐也选择了同期“国际化”的重要范本与之相对应,并用这种方式为藏家提供了一种更为宏观与完整的经典艺术收藏视野。其中包括西方具象绘画大师巴尔蒂斯(Balthus)的重要经典原作,还有日本艺术家児岛善三郎,以及“抒情抽象之父” 乔治·马修的作品,在此前均鲜有出现在内地的拍卖市场上。而永乐则藉此将西方及日本二十世纪现代艺坛的经典范本,首次在二级市场上完整地呈现了出来。据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不久之后的秋拍中,永乐也将会为我们带一场学术与市场价值并重的、绚丽的艺术盛宴。

巴尔蒂斯

镜子里的猫 III

1989 — 1994年作,布面油画,200 × 195 cm

签名:

Balthus — 1989/94

出版:

《展览图录专用》,Lefevre 画廊,1994年

《巴尔蒂斯》,Bulfinch 出版社,1995年,P255

《世界当代艺术家画库—巴尔蒂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封面

《巴尔蒂斯》,Thames & Hud­son 出版社,2001年,封面,P104,105,108

《巴尔杜斯》,艺术家出版社,2002年,P166 — 167

《巴尔蒂斯回顾展》,Flammarion 出版社,2008年,P435 & 图版

《巴尔蒂斯回顾展》,东京都美术馆,2014年,P5 — 7

《巴尔蒂斯回顾展》,贝勒基金会,2018年,P100 — 101

展览:

巴尔蒂斯,Lefevre 画廊,伦敦,英国,1994年

巴尔蒂斯,高古轩画廊,香港,2015年

巴尔蒂斯回顾展,贝勒基金会,巴塞尔,瑞士,2018年

巴尔蒂回顾展,提森博内米萨美术馆,马德里,西班牙,2019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 油画院大师研究计划 — 遇见巴尔蒂斯,中国油画院,北京,2021年

成为巴尔蒂斯的女孩,幻艺术中心,北京,2021年

巴尔蒂斯曾经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巴尔蒂斯的作品时常透露出或冷漠、或平淡、或诡黠的感觉,并带有一种沉思感。这种沉思感同时又具有一股诗意般的抒情气氛,让画面充满了神秘而又高贵的气质。

作为一位创作过程殊为漫长的艺术家,在其绵延八十年的艺术生涯间(终年九十三岁)创作的极为有限的80多幅完整油画作品中,这件《镜子里的猫III》,是巴尔蒂斯最后一幅完整油画作品,也是其晚年臻于完美的创作中色彩极其鲜艳明亮的一幅。

他极富意味地将毕生最重要的三个标志性绘画元素(少女、镜子、猫)编织在一起,画了三次才最终获得满意的效果,前后历时近六年(1989 — 1994); 这足见其在艺术家心中的独特地位和创作过程中的审慎态度。更为罕见的是,针对该作中少女的姿态,巴尔蒂斯竟反反复复画了诸多变体,自《好时光》(Les Beaux Jours, 1944 — 1945)、《三姐妹》(Les Trois Soeurs, 1955)、《土耳其房间》(La Cham­bre Turque, 1965 — 1966)、《镜子里的猫I》(Le Chat au Miroir I, 1977 — 1980)、《镜子里的猫II》(Le Chat au Miroir II, 1986 — 1989)、直至这最后一幅《镜子里的猫III》(Le Chat au Miroir III, 1989 — 1994)。对该母题下人物的姿态与整体布局的反复尝试与打磨贯穿了艺术家整个绘画生涯,使得该作无疑被学界视为巴尔蒂斯美学精神集大成的卓荦典范。

巴尔蒂斯一生创作的油画作品极其稀少,且大部分散落在世界各大权威机构,仅少量为私人收藏。此次,这件重量级的代表西方顶级艺术家超卓艺术成就的至臻钜献,为在中国的首次现身并拍卖。

吴冠中

喜鹊

1972年作,纸板油画,36 × 28 cm

题识:

荼 七二

背面签名:

喜鹊 吴冠中,一九七二年

张仃同志惠正 一九八四年春节,荼

出版:

《吴冠中全集 II》,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P175

《风筝不断线·缅怀吴冠中先生经典作品收藏大展(二)— 来自全球华人珍藏》,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P112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十年历程·作品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7年,P7

展览:

中国油画院10周年 2007 — 2017,中国油画院,北京,2017年

来源:

中国嘉德2010年11月22日,Lot.1235,成交价:RMB 6,048,000

说明:

此件拍品为张仃旧藏。一九七二年,张仃与吴冠中同在河北获鹿县小壁村部队农场劳动改造。一九八四年春节,张仃从中央工艺美院院长职务离休。吴冠中挑出这幅名为《喜鹊》的小油画相赠,是以纪念二人共同有过的特殊岁月。画中低矮的石板屋和石头墙,是太行山下民房的特色,暮色中老树的剪影有些苍凉,好在有三只喜鹊 叽叽喳喳的喧闹,才使这血色的宁静中有了些许生气。一幅写生小稿,但在历史语境中解读,竟也有了象征的意味。(王鲁湘)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吴冠中一生都致力于研究“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这两个课题。他在中国画中植入了油画的空间感和色彩张力;同时在油画中又融入了中国文人画的意境和哲学观。他将两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开创出全新的视觉语言体系,赋予绘画一种当代文化精神,推动了中国现代油画和水墨画的发展。

本次永乐秋拍将呈现吴冠中的三件不同风格与题材的作品,代表了这位艺术巨匠在对艺术追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极高创作水准。

六十至七十年代,吴冠中的风景画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他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出一套高度个人化的艺术理论,即反对西洋画家固定不变的取景方式,认为应该吸取中国画中的画面结构与组织方式,将写生与创造结合起来,用变换视角的方法进行综合与提炼。

《喜鹊》正充分体现了吴冠中的这一理论。喜鹊是花鸟画的传统题材,吴冠中在此幅画中通过中西融合的技法及东方意趣的追寻赋予其现代美感,画家对于多元文化的兼容性探索延续至八十年代的第三个阶段的风景画创作中。

吴冠中

龙须岛

1976年作,木板油画,46 × 61 cm

签名:

荼 七六

来源:

中国嘉德2006年11月22日 Lot.0048

说明:

1. 2008年7月1日,原藏家携本拍品至吴冠中家中,由吴先生亲自确认为真迹。附鉴定录音及鉴定时吴先生与本拍品合影。

2. 据吴冠中年表与其回忆录所记,1976年夏,吴冠中课余赴山东写生,居住在荣成市龙须岛镇大西庄村,其间绘制了大量写生作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是吴冠中的油画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在不断地写生和研究传统文人画的过程中,他开始探索不同艺术媒介之间的关联性,尝试在写实性油画中融入水墨画元素。1976年创作的《龙须岛》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此幅画是同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幅画尽管以写实为基调,但吴冠中对点、线、面的提炼和运用已达到自如的程度,预示着其八十年代以后的抽象艺术。

吴冠中

寂寞桥头

2008年作,布面油画,50 × 60 cm

签名:

荼 O 八

出版:

《吴冠中 2008 年作品年鉴》,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作为江苏宜兴人,吴冠中自幼生长于江南水乡的山清水秀、氤氲水汽之间,因而江南水乡的风景成为其最为心仪也最为重要的母题。

《寂寞桥头》这件作品是吴冠中晚年就这一主题所创作的小尺寸写生精品,虽然尺幅不大,但也将他的艺术造诣体现的淋漓尽致。该作品描绘的是江南村落的桥头一景,灰瓦白墙的建筑群掩映于零零星星的植物之后。灰白的房屋与灰蒙蒙的天空以及河流相融合,作品整体的色彩基调为灰色,给观者以氤氲、朦胧之感,为整幅画增添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吴冠中的多幅油画作品都以银灰色调为主,堪称用灰色的大师,这幅画的画面中有各种各样的灰色,每一块都不尽相同且不失饱和,同时他在前景中用几笔恣意的翠色加以点缀,呈现出来的是江南的灵动秀美。

张大千

山居图

1978年作,设色纸本,49 × 28 cm

款识:

戊午九月,八十叟爰

钤印:

张爰、大千居士

出版:

《张大千书画集 第一集》,国立历史博物馆,1980年,图版7

《美术丛刊第27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P57

《张大千书画集 上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图版85

《荣宝斋画谱 12 张大千山水》,荣宝斋出版社,1986年,P38

说明:

因出版物出版时间较早,部分尺寸有误,此种情况多有之,请以实 际作品尺寸为准。

张大千集传统大成的精品,固然代表其前半生的成就,但是站在历史宏观的角度,只有他泼墨泼彩的力作,最能代表他前无古人的历史地位。

《山居图》是画家在台湾地区时期的泼彩作品,也是他泼彩运用的成熟期,技法已近极致,迈向气势磅礴的崭新境界。本幅画作中,张大千主要以偏爱用石青、石绿等颜料进行爆发式的泼彩泼墨渲染,瑰丽明亮的色彩几近占据整个画面,略有留白,水墨青绿交融。作品虽采用泼墨泼彩,但章法结构仍接近传统,内涵相类于古典山水格局,在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体的融合中,构建出一个缤纷灿烂,仿若梦境般奇幻的美景。

赵无极

17.9.86

1986年作,布面油画,60 × 73 cm

签名:

无极 ZAO

出版:

《赵无极》,La Dif­fer­ence / Enri­co Navarra,1998年,P224

说明:

附赵无极基金会证书

赵无极作品《17.9.86》色彩柔和的画面以抽象含蓄 的精神气质表现大自然的风景元素,油彩颜料展示了一种轻柔的质地。

《17.9.86》这幅作品画 面为横向构图,所呈现的视觉效果让人想起了英国风 景画家威廉·透纳(J. M. W. Turner)梦幻般的风景画,颜色的厚、薄、平涂、点擦中能看到如在舞台 剧中的戏剧冲突感,赵无极通过对光、色、影、点线面的把握,将颜色的质感通过运笔的速度和颜料的厚 度进行结合,在抽象的画面中描绘了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因此虽然画面是非叙事的,但在色彩、质感、 笔触中可见故事性与情感表达。

王怀庆

官窑 — 2

2010年作,布面油画,综合材料,150 × 210 cm

签名:

王怀庆

展览:

路不只在两点之间,大未来林舍画廊,北京,2010年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2010年

王怀庆从小受西方绘画体系的训练,后又师从张仃、吴冠中、祝大年、袁运甫等20世纪中国艺坛巨璧,在此文化语境之下成长起来的王怀庆,其艺术主张有着鲜明的“中西融合”的特征。王怀庆既是当代艺术的创作者,也是老家具文物的鉴赏家,经常流连北京古家具集散地,找寻繁华历史的文化遗迹。

在2009年至2010年间,王怀庆以油彩和综合材料完成《官窑》系列作品,此幅《官窑 — 2》为该系列中的代表作品。在画面中,安置着几十个形制不同的古瓶,然而这些七彩瓷瓶其实是一张张印刷物的剪纸拼贴,这其中既有辛辣的杂志评论报道、鲜艳的广告招贴画,也有性感美女照片。代表传统的古代瓷瓶与现代文化在拼贴中呈现出了一种跨越时间的“荒诞感”,同时也赋予画面以多元文化碰撞下而产生的复杂性。

陈逸飞

玄想

2000年作,布面油画,154 × 106 cm

签名:

陈逸飞 Chen Yifei

出版:

《陈逸飞油画及素描》,玛勃洛画廊,2001年,封面 & P18;

《陈逸飞》,天津杨柳青画社,2008年,图版 & P67

《陈逸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图版 & P138 — 139

展览:

陈逸飞油画及素描展,玛勃洛画廊,伦敦,英国,2001年

陈逸飞被誉为“当代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浪漫写实主义画家”。作为中国当代写实主义的代表,他将娴雅的东方情韵融于细腻的西方写实画风,创作出一件件具有中国气韵精神的油画作品。

《玄想》是陈逸飞著名的“海上旧梦”系列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聚焦式的光线将画面分为既然对立的两部分:左半边的高光聚集在女子的脸上,她趴在桌上,眼神看向画外,若有所思。精致且纤弱的五官透露出了人物命运的起伏,桌上的笼中鸟似乎便是其当下的悲剧处境。旧社会中女性角色的无力感在此表露无疑。这种带点隐秘意味的视角不同于直面观众的视角,无意中满足了观众窥视的欲望。

《玄想》不仅在作品深意上延续了陈逸飞对历史的思考,同时在艺术家看来也是其艺术历程中较为重要的作品。在陈逸飞在世时,他便挑选《玄想》参加了玛勃洛画廊的展览,甚至也成为2001年玛勃洛画廊所出版画册的封面,而后也不断在各类出版画册出现,可见其对艺术家的意义。

陈逸飞

水乡——桥头

1998年作,布面油画,99 × 139 cm

签名:

陈逸飞 Chen Yifei

出版:

《陈逸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P216 — 217

水乡系列的创作前后跨越了二十余年,作品总数达到了上百件,此幅《水乡——桥头》为九十年代的作品,陈逸飞的创作方式一般是拍照之后再根据照片创作,因此他也将摄影技术中的变焦镜头和光线变化加入创作中。

陈逸飞对自然光线的重视源自于十八世纪的英国风景画,而他擅于捕捉瞬间即逝的变幻光影则受到印象派的影响,艺术家以厚重的油彩和略带干涩的笔触描绘出光线的跳跃流动,呈现出江南水乡所独有的湿润静谧、烟雨氤氲的暧昧氛围,他在水乡系列 中创造的和谐之美已经跨越了时间与地域的障碍,成为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的典范。

罗中立

收获

1999年作,布面油画,100 × 90 cm

签名:

罗中立 luozhongli(背面)

展览:

状态·巴山变奏曲,罗中立个展,深圳 e 当代美术馆,深圳,2016年

作为中国当代写实主义的领军人物,罗中立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国家和民族的一代人的群体象征,是时代的记忆,也是民族的记忆。在中国农民身上传承下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杂糅着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所带有的伤痛,在罗中立的现实主义绘画中,得到了人性化的呈现。

对历史的反思、对人性的觉察、对现实的反映和对普通个体的表现,让罗中立成为了当时跳脱出“红光亮、高大全”固化艺术版式框架的代表。

《收获》和《乡情系列—过河》属于罗中立从早期的写实主义转向表现主义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收获》创作于1999年,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特征。不同于《父亲》时期的超写实手法,此幅画被一种强调直觉和笔触的表现方式所取代。艺术家不再拘泥于细节的逼真,而是以质朴有力的线条、参差错杂的笔触、斑驳厚重的肌理、鲜明而充满民俗味道的色彩,赋予了作品古拙的原始冲动和旺盛的生命力。

罗中立

乡情系列 — 过河

1998年作,布面油画,200 × 180 cm

签名:

罗中立 luozhongli 1998 ( 背面 )

“过河”是罗中立喜欢反复描绘的主题,他在这个平凡无奇的场景中发掘了无限的趣味。此幅1998年创作的《乡情系列——过河》非常罕见的出现了一家三口。

画面构图饱满,色彩丰富,质感鲜明,赞美了亲情之爱与勃发的生命力。男人强壮的臂膀抱起妻子和襁褓中的孩子,也用力量托举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妻子丰乳肥腚,扛着锄具,艺术家对女性生理特征的夸张化表现并不是为了塑造性感的形象,而是源于对母性及繁衍的赞美。人物微倾的身体让整个画面充满了鲁本斯式的运动感。

児岛善三郎

绿色和红色背景

1929年作,布面油画,90 × 145.7 cm

签名:

Z.Z.Kojima

出版:

《アトリエ6–10》,美术新论社,1929年,P22

《児岛善三郎画集 新艺术家丛书 7》,日本艺术学会,1932年,P13

《诞生 100 年纪念—児岛善三郎展》,福冈市美术馆,1993年,图版,P73 & P230

《児岛善三郎选集》,画集刊行会,2012年,图版 & P127;

《児岛善三郎油画作品目录》,児岛善三郎作品出版委员会,2012年,图版,P15 & P77

《児岛善三郎 油彩画总览》,画集刊行会,2012年,图版 & P21

展览:

第16回二科展,东京博物馆上野别馆,东京,日本,1929年 / 诞生100年纪念:児岛善三郎展,福冈市美术馆,福冈,日本,1993 年 / 千叶崇光美术馆,千叶,日本,1993年 / 茨城县近代美术馆,茨城,日本 1993年 / 小田急美术馆,东京,日本,1993年 / 三重县立美术馆,津市,日本,1994年

(图片做打码处理,原作无)

児岛善三郎是二十世纪日本及亚洲现代艺坛的先驱,他所提倡的新日本主义风格既延续了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同时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精粹,在革新方面的努力使児岛成为日本现代艺术的精神领袖。児岛一生的创作以风景画和静物画较为常见,裸女画则是稀少而珍贵,其总数不到三十幅,创作时间集中在1928年至1930年间,也就是児岛旅法生涯的尾声及回归日本的前期。

创作于1929年的《绿色和红色背景》画面构图简洁,一个裸女躺卧在沙发上,双手在头部合拢,双腿交叉,姿态慵懒、惬意,背景是单纯的红绿块面的拼贴,大面积的鲜艳红色和低纯度的绿色块面构成对比,但是并不突兀,华丽的背景色衬托出女性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情绪的起伏。児岛在此幅画中将野兽派的明亮色彩及浮世绘的造型语言带入了写实油画中,在真实与幻觉之间渲染出鲜明活泼的环境氛围,衬托出裸女的形象及精神世界,児岛对平面性、装饰趣味及色彩表现力的追求,正显示出了其所标榜的新日本主义风格。

乔治·马修

荣耀之河

1988年作,布面丙烯,81 × 100 cm

签名:

Math­ieu

出版:

《MATHIEU》, Gallery Guy Pieters,1998年,图版 23

展览:

MATHIEU,Gallery Guy Pieters,比利时,1998年

说明:

附乔治·马修亲签保证书

作为“抒情抽象之父”,乔治·马修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美学领域,也成为历史上首位将东方书法融入抽象绘画的西方艺术家。此外,他还受到日本艺术家白发一雄的盛赞,将其与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相提并论,展现了其享誉国际的极高声誉。

乔治·马修与赵无极、朱德群等人为融合东西方抽象绘画的发展不遗余力。他赋予形式以鲜活及自由的生命力,一步到位的笔触构造出了独特的视觉语言,在艺术史上具有不可抹灭的价值与地位。

《荣耀之河》是乔治·马修“狂野时期”的代表作品。强劲的线条与斑斓的色彩相互碰撞,并从画面中心向外渲染开来,与深色的背景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与视觉冲击,充满了兼具东西方韵味的雄健气势。

徐悲鸿

雄狮图

1938年作,水墨纸本,28.5 × 43 cm

题识:

廿八年五月写,悲鸿

钤印:

徐、黄、长春、气象万千

养辉题:

悲鸿师于艺特具天才,生平好画动物,早年留欧居柏林时常到动园写狮,此先生画狮头稿之真迹也,殊为可贵。一九九五年元月观后记, 黄养辉八十五。

出版:

《徐悲鸿作品集:续二》,文物出版社,2011年,图47

展览:

艺海撷英 — 中国书画古董艺术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1年

来源:

黄养辉旧藏

黄养辉自1929年起追随徐悲鸿大师 , 长达 25 年之久,并于 1944年33岁时任徐悲鸿秘书,直至徐悲鸿在北京去世,以其学养和品格深得悲鸿大师倚重。悲鸿大师曾评价其“于艺卓然有所树立,开中国绘画新境界,知名当世”。 林风眠

山村秋晓

纸本水墨,68 × 68 cm

款识:

林风眠

钤印:

林风眠印(朱) 祝大年

青岛之夏

1989年作,工笔重彩,84 × 120 cm

签名:

祝大年 1989

钤印:

祝大年印

出版:

《祝大年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P55

《祝大年绘画作品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P103

来源:

艺术家家属友情提供,此件为祝大年“青岛三部曲”之一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