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 拓展当代维度,中国嘉德呈现二十世纪艺术多元化样态

2021-11-23 10:03:41

作为内地拍卖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嘉德一直以来都坚持“择精品,重学术”的专业路线:在把握清晰且深入的学术脉络的基础上,延展出不同专场的结构划分和拍品的序列化呈现等。从2015年秋拍中的“85新潮三十年纪念专场”,13件作品100%成交,总成额达2989万;到今年5月的春拍,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板块经逐年稳健成长,最终以刷新6项拍卖记录,10件作品超千万成交,及6.188亿元的成交总额创下历年来最好成绩,并带动了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的整体行情的上扬态势。

而在即将开始的秋拍季中,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嘉德在保持着当代艺术板块中拍品质量和数量上绝对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宽着自身的学术维度和历史视角,并在二十世纪艺术板块上投注了更多的精力。

二十世纪的艺术,作为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和奠基时期。相比于此刻正处于发生和发展期的当代艺术来说,总体表现出更强的层次感和更为清晰的历史定位。尤其在西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的高速发展,对旧有的社会体系和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由此引发的、剧烈的思想变革,也让当时创作者们对艺术产生了不曾有过的集体性怀疑,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艺术家都试图为“什么是艺术”给出自己的答卷,并由此演绎出之后世界不同地域、日益多元化的艺术生态样貌来。

而从很早开始,中国嘉德即敏锐地意识到西方二十世纪艺术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在秉持清晰的学术脉络和精准的市场预判的基础上,持续地推出过诸多西方二十世纪的艺术精品。如曾先后创下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安塞姆·基弗、“影像艺术之父”白南准全球最高价的拍卖纪录;在今年上半年的春拍中,格哈德·里希特《柱列》更是创下了西方艺术品在内地的最高纪录等。

“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

聚焦现代艺术的原点

在今年的秋拍中,中国嘉德将在内地首次推出了“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卖”,聚焦二十世纪西方艺术的滥觞时期的代表大师和经典作品,专场中共囊括印象派大师臻品四幅及立体主义创始人巴勃罗·毕加索作品一幅,用极简的精品模式为藏家展现出现代艺术启蒙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标志性的节点作品。

“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中的五件作品来源翔实、递藏有序、出版展览记录丰富,珍贵再现了印象派艺术家群体“和而不同”的大胆探索、立体主义无惧束缚的先锋精神,这不仅是美术史上划时代的革新与转变,亦是西方在现代科技浪潮下,以全新视角认识世界、审视自我的结果,更是人类文明不断突破边界、追求创新精神的历史见证。

克劳德·莫奈

睡莲池与玫瑰

1913年

布面 油画

73×100 cm

签名:Claude Mon­et 1913 (左下)

注:本作品处于保税状态下

发表:

《印象派档案:雷诺阿、莫奈、毕沙罗、西斯利等(第一册)》,里奥奈罗·文杜里 著,意大利,1939年,第389、454页

《克劳德·莫奈》,W. C. Seitz著,Harry N. Abrams,1960年,第42至43页(图版)、编号60

《睡莲或时间的倒影》,D. Rouart, J.-D. Rey及R. Maillard著,F. Hazan,法国 ,1972年,第166页(图版)

《克劳德·莫奈作品全集,1899–1926(第四册)》,D. Wildenstein著,法国,1985年,第248至249、401至402页(图版)、编号1781(信件编号2297–98、2303、2305)

《克劳德·莫奈作品全集,编号1596–1983及主要装饰(第四册)》,D. Wildenstein著,Taschen出版社,科隆,德国,1996年,第837页(图版)、第838页、编号1781

展览:

“克劳德·莫奈和罗丹”,1919年1月,伯恩海姆-朱恩画廊,巴黎,法国

“克劳德·莫奈的新作”,1919年5月,杜杭-胡埃画廊,纽约,美国,编号13

“克劳德·莫奈的睡莲”,1924年2月,杜杭-胡埃画廊,纽约,美国,编号8

“花园画”,1924年3月,蒙特克莱尔美术馆,蒙特克莱尔,美国

“印象派大师作品展”,1929年4月,杜杭-胡埃画廊,纽约,美国

“克劳德·莫奈”,1931年4月,杜杭-胡埃画廊,纽约,美国,编号17

“克劳德·莫奈1868–1913年作品回顾展”,1933年1月,芝加哥艺术俱乐部,芝加哥,美国,编号16

“克劳德·莫奈的花园”,1941年1月,杜杭-胡埃画廊,纽约,美国,编号7

“克劳德·莫奈”,1970年1月-2月,杜杭-胡埃画廊,巴黎,法国,编号49、展览画册图版

来源:

法国 巴黎 杜杭-胡埃画廊 (1919年1月23日购自于艺术家本人)

美国 纽约 杜杭-胡埃画廊 (1919年从上述画廊购入至1949年)

瑞士 私人收藏 (约于1970年购入)

瑞士 切莱特男爵 (继承自上述收藏)

英国 伦敦 托马斯·吉布森

欧洲 私人收藏 (1991年3月12日购自于上述拥有者)

美国 纽约 苏富比“印象派与现代艺术晚间拍卖” (2015年5月5日,Lot 47)

现藏家购自上述拍卖

估价待询

其中,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创作于1913年的《睡莲池与玫瑰》,是艺术家成熟风格的代表作。作为印象派的发起人与领导者,莫奈一生致力于探索实验色彩与光的完美表达,采取多次绘制同一场景的方式,捕捉空气的流动、不同光线下色彩的细腻呈现以及四季的更替变化。莫奈的开创性、绘画呈现的独特魅力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足使他位列一代艺术巨擘。

保罗·塞尚

肖像

1866至1867年

布面油画

65.1×54 cm.

发表:

《塞尚》,R. Huyghe著,Plon, Edi­tion d’His­toire et d’Art出版社,法国,1936年,第9页(图版)

《塞尚:他的艺术-他的作品》,L. Venturi著,Paul Rosenberg,Editieur出版社,巴黎,1936年,第I卷第87页、编号95;第II卷第24页、编号95(图版)

《塞尚:形式》,C.F. Ramuz著,International Art Book出版社,洛桑,1968年,第3页(图版)

《塞尚全集》,A. Gat­to和S. Orienti著,Rizzoli出版社,米兰,1970年,第88至89页、编号54(图版)

《塞尚绘画全集》,S. Orienti著,Weidenfeld and Nicolson出版社,伦敦,1972年,第88–89页、编号54(图版)

《保罗·塞尚》,M. Brion著,Doubleday出版社,加登城,纽约,1974年,第74页(图版)

《塞尚绘画全集》G. Picon和S. Orienti著,Flammarion出版社,巴黎1975年,第88–89页、编号54(图版)

《保罗·塞尚绘画:作品全集》,J. Rew­al d著,Harry N .Abrams出版社,纽约,1996年,第I卷第104页、编号112;第II卷第38页(图版)

《保罗塞尚绘画、水彩与素描:线上作品全集》,W .Feilchenfeldt、J. Warman和D.Nash著,2020年,编号416

展览

“向保罗·塞尚致敬”,1939年7月,Wildenstein画廊,伦敦,编号1

“塞尚借展作品展:为纽约疗养院筹款”,1947年3至4月,Wildenstein画廊,纽约,编号1,展览画册第16(图版)、37页

“19世纪法国与美国绘画”,1947年夏,Wildenstein画廊,纽约,编号2

“19世纪法国肖像画”,1948年夏,Wildenstein画廊,纽约,编号2

“塞尚”,1954年9至10月,罗德岛设计学院艺术博物馆,普罗维登斯,编号10

“待续:博物馆收藏展,现在与展望”,1960年3月23日至4月24日,当代艺术博物馆,达拉斯,编号68,画册图版

“塞尚”,1974年3至5月,国立西洋美术馆,东京,编号2;1974年6至7月,京都市美术馆,京都;1974年7至8月,赤炼瓦文化馆,福冈

来源:

法国巴黎Am­broise Vol­lard

法国巴黎Bern­heim-Jeune画廊

法国巴黎Au­guste Pel­lerin (1910年12月6日得自上述画廊)

法国巴黎­Jean-Vic­tor Pel­lerin (继承自上述藏家)

私人旧藏(得自上述藏家)

伦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2016年2月2日,Lot 46

现藏家得自上述拍卖

RMB: 11,000,000–18,000,000

在《睡莲池与玫瑰》中,莫奈用独特的笔触和充满活力的色调描绘了他亲手打造的花园——吉维尼花园,这也是他最负盛名的画作题材。画面中可以看到覆盖着玫瑰花的拱形棚架,莫奈从此视角描绘吉维尼花园的作品仅有三幅,其中一件现藏于阿利桑那州凤凰城美术馆,此件《睡莲池与玫瑰》是三件中最宽的一幅。莫奈对水、天、光和植物的描绘充满活力而又亲切,让人仿佛置身于吉维尼花园的夏日。

作为“后印象派”代表大师的塞尚,中国嘉德则选择了一件他创作于1866到1867 年(大约是印象派正式成形的六、七年前)的《肖像》作品。当时塞尚大约26岁,与另一位比他大10岁的印象派成员毕沙罗成为好友,二人几乎形影不离,互相支持帮助,并且能够理解彼此的想法。塞尚的早期作品创作于19世纪60 年代至第一次印象派展览,这些作品的风格非常硬朗并且极富实验性,完全不同于同一时期其他艺术家的创作,虽然难以被其他人理解,但极富原创性。这类肖像画中暗色的背景、独特的形象还有怪异的造型是以往从未有人画过的。

中国嘉德秋拍精品展现场

© 中国嘉德 卡米耶·毕沙罗

巴津库尔洗衣池

1884年

布面油画

65.2×54.3 cm

签名:C. Pis­sar­ro. 1884 (左下)

发表:

《卡米耶·毕沙罗:他的艺术,他的作品》,L.-R. Pis­sar­ro和L. Venturi著,Paul Rosenberg出版社,巴黎,1939年,第I卷,图版第172页、编号641

《卡米耶·毕沙罗:他的艺术,他的作品》,L.-R. Pis­sar­ro和L. Venturi著,Paul Rosenberg出版社,巴黎,1939年,第II卷图版第132页、编号641

《法兰西岛画家的足迹:从凡-柯罗到野兽派的法国风景画史地名贡

献》,L. Reidemeister著,Propyläen Verlag出版社,1963年,柏林,图版第129页

《毕沙罗:绘画作品批评图录》第III卷,J. Pis­sar­ro和C. Durand-Ruel Snollaerts著,Wildenstein Institute,巴黎,Skira出版社,米兰,2005年,图版第505页、编号761

展览:

“Paul Cassirer画廊”,1901年2月,柏林

“19世纪瑞士的法国绘画”,1938年5至6月,Gazette des Beaux Arts,巴黎,编号77

来源:

法国巴黎Durand-Ruel画廊,(1884年10月31日得自艺术家)

法国巴黎Fred­er­ic Mallet,(1919年1月25日得自上述画廊)

法国巴黎­Ge­orges Petit画廊,1920年5月20日,Lot 103

法国巴黎Bern­heim-Jeune et Cie.画廊(约1927年12月)

法国巴黎­Ge­orge Bon­er (约1938年)

瑞士Yvonne Boveri-Bon­er (继承自上述藏家)

美国私人旧藏(继承自上述藏家)

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2014年5月6日,Lot 54

现藏家得自上述拍卖

RMB: 18,000,000–28,000,000

“肖像”是塞尚一生中创作的重要母题之一,虽然我们无法确认这件《肖像》作品中被描绘者的真实身份,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对于塞尚来说,“画的是谁”并不重要,它可以是“某个人”,也可以是“任何人”,重要的是画作体现出来的塞尚对这个特定人物的感情。而从美学角度看,这一时期的塞尚和毕沙罗都开始去观察并描绘他们周围的世界,那个未经加工过的世界,这些作品不带任何矫饰主义风格,也没有人尝试去美化它们。因此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正在形成中的新艺术。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方法,也对未来的艺术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如果说塞尚的绘画创造了一个新的视角,尤其到了塞尚后期的风景画,更是首次将人类心灵凌驾于大自然定律。他将物体简化为轮廓,亦努力将山岳林木等景物概括为一系列的几何形。塞尚的名言:“我们要拿自然内部的结构来看自然,那便是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组合。”给予一位来自西班牙的青年艺术家重要的启迪,促使他发展出二十世纪重要流派——立体派。

巴勃罗·毕加索

戴帽子的女人

1965年

布面油画

58×49 cm.

签名:Picasso. (右下);1965(画背)

发表:

《巴勃罗·毕加索》,C. Zervos编,巴黎,1972年,第25版,148卷,图版第83页

《毕加索画作,水彩,绘画以及雕塑:六十年代II,1964–1967》,毕加索项目编辑,旧金山,2002年,第209页,65–152卷,图版

来源:

法国巴黎Louise Leiris画廊

美国纽约Kootz画廊

美国纽约S­panier­man画廊

美国纽约私人收藏(2004年2月17日购自上述来源)

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2013年11月5日,Lot 34

现藏家得自上述拍卖

RMB: 20,000,000–30,000,000

《戴帽子的女人》是毕加索画于1965年的作品。在创作这幅画时毕加索84岁,但是从某种意义上,你也可以说这是一幅由一个小孩或者青年创作的画,画中有那种非常生动活泼、充满力量的地方。画作中的人物原型,是比毕加索年轻40岁的妻子——杰奎琳。

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杰奎琳就是他的整个宇宙,他甚至不需要注明画中的对象是杰奎琳,因为他的身边只有她一人。杰奎琳也一直陪伴着他,盛装打扮成各种样子,尝试各种衣装裙帽。她不仅仅是“杰奎琳”这个人,更是各种人的叠加。毕加索当时非常沉迷于看电视,他喜欢《三个火枪手》,这是一部关于17世纪三个士兵的电影,电影里的火枪手戴着帽子和假发在高楼之间跳跃时有一种种浪漫、轻快的基调,毕加索非常喜欢这些壮观的场面,这些元素也融入了他和杰奎琳的生活。因此这幅画中的这顶帽子非常重要,就像《三个火枪手》中的主角们所戴的那些壮观的大帽子一样,这幅画隐约展现了毕加索对这类“帽子”的迷恋。这是一幅非常感动人心的作品,美丽与悲伤并存,它向你讲述了许多生命的本质,爱、性以及死亡全部都包含在这幅小巧却充满力量的作品之中。

“二十世纪艺术”夜场及日场

梳理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

在即将开始的秋拍中,除了呈现西方现代艺术史中重要的流派线索之外,中国嘉德亦遵循着自身一贯坚持的“立足本土,有序挖掘”的深层学术路线,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呈现: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艺术家整体上致力于融合中西美术体系的优点,以西方油画媒材进行创作,融汇中国传统水墨及文化情调,奠定了中国现代艺术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综观近年来亚洲艺术拍卖市场的趋势,中国二十世纪艺术表现尤为出众,新藏家数目迅速增长等因素,都让二十世纪艺术板块整体呈现出持续攀升和增长的趋势。

而“二十世纪艺术夜场及日场”作为中国嘉德的招牌板块,在本次秋拍中依然秉承学术化和精品化的原则,以中国美术史的梳理为导向,深入发掘和内化系统的学术属性,用清晰的脉络为广大藏家展现上世纪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艺术篇章,并在其中特别推出了星光熠熠的“20世纪留日艺术家专题”,集结了一众稀缺性极强的高品质拍品,包括刘海粟、朱屺瞻、关紫兰、卫天霖、倪贻德、关良、李骆公7位前辈大师逾10件力作,且多为国内二级市场上的首次公开亮相。

颜文樑(1893–1988)

西郊公园傍晚

1958 年

木板油画

28×40 cm

签名:颜文樑;钤印一枚

发表:

《西郊公园傍晚》(北京风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市书刊出版业营业许可证出002号,开本787×1092 1/8·1958年10月第一版,1958年10月第一次印刷,印量8000份,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统一书号:T8085·0837,大业印刷厂印刷,定价八分

来源:

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上),2008年11月11日,Lot 0098

亚洲私人收藏

RMB: 1,500,000–2,500,000

其中颜文樑绘于1958年的《西郊公园傍晚》是其艺术成熟期之代表。相比于留学期间的“粗笔”,画面笔触粗细兼具,严谨中又仿佛能体会到他作画时的放松与流畅。透视严谨规则,园中一条小道通向了画面深处,两侧树木逐渐退去,堪比霍贝玛《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并木林道)》(透视原理范本之作),但更胜一筹的是,颜文樑所绘树木渐渐消散在远景中,融入了画家对空气透视的理解。虽为油彩材质,却仍能看出他“精密准确,虽左右前后,不能移动分毫”的素描造型能力。

刘海粟(1896–1994)

复兴公园雪景

1978 年

布面油画

71.5×92 cm.

签名:一九七八年一月九日大雪至零下十度,在复兴公园写生,手龟足僵,毫不畏惮。刘海粟,年方八三 Liu Hai Sou 1978;一九七八年一月九日大雪纷飞,朔风凛冽,零下八度复兴公园写生。刘海粟,年方八三。观画者夏伊乔、刘蟾、程钧德、李又白。(画背)

注:背签中,刘海粟将“陈钧德”误写作了“程钧德”。

发表:

《刘海粟油画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1981年4月,图版80

《中国油画(1990年2期)》,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1990年,第四页

《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17年11月,第79页

著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1978年11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的演讲》刘海粟,南京,1979年,第1期,第15页

《解放日报》第11512号,1980年12月28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刘海粟油画的艺术风格》朱金楼,南京,1980年,第1期,第15页

《文汇报》,1981年1月6日,第一版

《刘海粟书画展览》,集古斋,香港,1981年

《艺苑-刘海粟教授艺术活动七十年专刊》,南京,1983年,第95页

《刘海粟艺术集评》,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1984年4月,第141页至142页

《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1987年10月,第561页

《刘海粟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2年3月,第214页

《艺术叛徒刘海粟》,三联图书,北京,1996年

《庆祝中国政府回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刘海粟卷》,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97年

《刘海粟研究》,上海画报出版社,上海,2000年8月,第204页,第237页

《世纪经典•2000年中国美术大师系列作品特展图录-刘海粟》,浙江省博物馆,杭州,2000年,第23页

《刘海粟1896–1994》,江苏美术出版社,连云港,2002年11月,第3页,第175页

《刘海粟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连云港,2003年8月,第249页

《二十世纪中国西画文献-刘海粟》,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10年2月,第24页

《刘海粟精品珍藏集-纪念艺术大师刘海粟诞辰115周年》,西泠印社出版社,杭州,2011年4月,第164页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学科名师研究-刘海粟》,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12年11月,第433页

《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刘海粟》,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2013年,第172页

《千秋动地歌——艺术大师刘海粟最后的161天纪实》,杜乐行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第190页

展出:

“刘海粟绘画展览”,1979年6月,中国美术馆,北京

“刘海粟绘画展览”,1979年11月,江苏省美术馆,南京

“刘海粟绘画展览”,1980年1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

“刘海粟书画展览,1981年1月6日至12日,集古斋画廊,香港

“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展”,2017年11月3日至26日,中国美术馆,北京

“庆祝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艺术大展刘海粟作品展”,1997年6至7月,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上海

RMB: 19,500,000–25,000,000

刘海粟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复兴公园雪景》,是唯一一件刘海粟身前四大回顾展全部参加稀缺作品,堪称海老晚年艺术再攀巅峰之大成。在经历身体与精神上的重创之后,重拾画笔的刘海粟选择以“雪景”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此题材凝聚了传统画深沉的历史感,且人文精神浓郁,具有强烈的表现意义。涌动的雪景还反映了他强烈的创作渴望,对艺术不可遏制的探寻,正如画中所题“在零下十度至复兴公园写生”,即使“手龟足僵”,也“无所畏惧”。

卫天霖(1898–1977)

人物画像(一组两件)

1945 年;1951 年

纸本素描

28.4×18.5 cm.;29.2×25.7 cm.

来源: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RMB: 30,000–50,000

卫天霖是中国美术史和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早在民国时期就是北京乃至北方画坛一位重要的核心人物。吴冠中、罗尔纯等艺术家均受惠于他的影响。但其作品鲜少流通于二级市场。夜场呈现了家属留存珍贵作品四件,含括油画、水彩、腊彩三种形制,全面展现了卫天霖1940年代至70年代的创作风貌。1940年代创作的《人物画像》,是以女儿卫述不同年龄段为原型创作的两件儿童素描,充分展现出卫天霖捕捉人物情态的洞察力和表现力。

卫天霖(1898–1977)

白芍

1972 年

布面油画

45×53 cm.

发表:

《卫天霖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5年4月,图版第37页

《卫天霖油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1998年,图版第62页

展出:

“卫天霖油画回顾展”,中国美术馆,1980年,北京

“卫天霖诞辰100周年画展”,国际艺苑美术馆,1998年12月,北京

来源: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RMB: 2,600,000–3,600,000

创作于1970年代的《红白相间的花》与《白芍》,可谓卫天霖静物题材集大成者。受印象派影响,色彩灿烂明丽,运笔更加泼辣雄肆。卫天霖的色彩表现具有“错彩镂金”的华贵之美,这种华贵美的根本在于内涵丰盈而外在绚烂。

卫天霖(1898–1977)

红白相间的花

1974 年

布面油画

43×43.5 cm.

发表:

《卫天霖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5年4月,图版第34页

《卫天霖油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图版第72页

著录

《卫天霖遗作展览》展册内页,中国美术馆,北京,1980年,编号76

展出:

“卫天霖遗作展览”,中国美术馆,1980年,北京

来源: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RMB: 2,600,000–3,600,000

夜场还特别推出关良先生于1940年创作的油画作品《大足石刻》。关良在现代艺术史上得享盛名,首先归功于他在传统中国书画领域的开拓与创新,尤其是别具一格的彩墨戏曲人物画,不过在晚年,他向友人坦陈,自己水墨艺术创作的基础是油画。《大足石刻》受到了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启发,以中国文化遗产为创作题材,参考中国传统石刻风格,借鉴西方现代油画技法,充分反映出画家在东西艺术创作之间的游刃有余。遵从内心,融会贯通,在借鉴传统之中亦有大胆的离经叛道,将浓郁的东方情致以及画家自身对于艺术创作的真诚和热情都融入于画面之中,这正是作品动人心灵之处。

关良(1900–1986)

大足石刻

1940 年代

布面油画

36×28 cm

签名:关良

发表:

《关良1900—1986》,华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4月,第151页

《关良百年纪念展》,大未来画廊,台北,2000年,第53页

展出:

“关良百年纪念展”,2000年4月19日至5月14日,大未来画廊,台北

来源:

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1997年4月20日,Lot 1051

香港苏富比,现代亚洲艺术,2018年10月1日,Lot 0796

RMB: 1,300,000–2,300,000

另外,古元创作于1971年的彩墨作品《黄河颂》也是“二十世纪艺术夜场”独树一帜的明星,在兼具水性意境的同时,亦发挥了彩墨色彩浓郁鲜明之厚度与皴法力道神气,尺幅巨大而构图饱满开阔,其间车马行人虽在面积上不占主体地位,却都构筑着国家意义上的“黄河”形象。在关于黄河视觉意象的艺术史中,古元塑造的黄河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以大山水的宏伟景观谱写着属于人民的黄河壮曲。

古元(1919–1996)

黄河颂

1971 年

纸本彩墨

56×100 cm.

签名:钤印一枚

发表:

《古元全集•水彩I》,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2020年,第400至401页

展出:

“向新而行——中国现代新绘画作品展”,2019年1月2日至3月15日,势象空间,北京

来源:

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RMB: 350,000–450,000

赵无极和沙耆

市场巨擘与学术大家并重

从中国艺术的整体发展脉络来看,赵无极是有着承先启后、开创传统的重要地位。他承续了中国宋元山水画的美学精粹,重新演绎,并融会了西方艺术中表现色彩和光影的优点,演化为一种崭新的抽象表达方式。一方面使中国山水艺术、水墨写意有了历史性的新发展;另一方面,他在中西美学融合的探索进程上,体现了最完美的汇合和范例,实现了从林风眠等以来整整两代艺术家先进的探索和追求,见证和成就了中国艺术的现代复兴,也让赵无极成为拍卖市场上持续扛鼎的巨擘之一。

本次中国嘉德的秋拍,戮力集结了赵无极早期创作的一件水彩和五件油画精品,创作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的岁月,并包含艺术家的“克利时期”与至为关键的“甲骨文时期”、其后宛如开天辟地的“狂草时期”,以及跌宕起伏之后愈发行云流水的70–90年代创作,俨然回顾赵无极艺术发展历程的重要对照。

赵无极(1921–2013)

无题

1953–1954 年

纸本水彩

23×18 cm.

签名:无极ZAO

说明:

附赵无极夫人弗郎索瓦•马尔凯亲笔签名的赵无极基金会鉴定证书

此作品将收录于弗朗索瓦•马凯和扬•亨德根正在筹备编纂的《赵无极作品编年集》

RMB: 600,000–1,000,000

水彩创作在赵无极的艺术生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能以单纯的草图视之,特别是50年代的水彩,多经过精心布局,结构完整精巧且寓意深远。如本幅在1953–54年画就的水彩作品《无题》即是如此,见证了赵无极赴欧发展初期的艺术探索。诚然,此作的表现方式与符号化构成在一定程度上或仍受到保罗•克利的影响,但在画面右上与左上已开始掺入中国古文字符号,且整体散发出来的依然是陶潜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幽静气息,令人神往不已。

赵无极(1921–2013)

中国城

1955 年

布面油画

54×65 cm.

签名:无极ZAO 55; ZAO wou-ki Ville Chi­noise 1955(画背)

发表:

《赵无极全集第一册1953–1958》,弗朗索瓦•马凯和扬•亨德根编,Flammarion出版社,巴黎,2019年12月,第216页

展出

“赵无极油画与水彩画展”,1956年,Kleemann画廊,纽约

来源:

法国巴黎Pierre Loe­b画廊

美国纽约K­lee­man­n画廊

法国巴黎­Jean-Louis Roque画廊

欧洲私人旧藏

法国巴黎­Opera Gallery画廊

香港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2015年11月28日,Lot 0021

现藏者得自上述来源

RMB: 11,000,000–18,000,000

赵无极于1955年创作的《中国城》,以杭州故乡为创作灵感,并于画背上亲笔题签画名Ville Chi­noise (中国城),对照当时多从欧洲城镇取材之作,可说绝无仅有。众所皆知,杭州西湖向来是中国历代文人歌颂吟咏的对象,对赵无极而言,这里同样有着他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正如他在自传中如是的描述:“许多中国诗人都曾在此徜徉、吟咏。少年时代,我每天都在湖边流连,从不厌倦。大自然随着时辰的推衍、季节的嬗递而变化无穷。水波的潋艳、光的灵动,水天之间的烟岚都使我出神入迷。我常在湖边,一坐数小时,守候空气漾过平静的湖面,风轻摇桦树和槭树叶,我眼中所见不是精雕细琢的小桥亭台、水面映照的竹叶,我要看的是空间:空间的伸展、扭转,和一片树叶在水中倒影幻化出的无穷的蓝。”《中国城》一作所画固然未必全然西湖景致,却更多揉合了他美好的年少记忆,因此与其他同一时期的甲骨文系列作品相比,有着少见的淡雅抒情。

赵无极(1921–2013)

26.01.66

1966 年

布面油画

61.5×50.5 cm.

签名:无极ZAO;ZAO WOU-ki 26.1.66(画背)

发表:

《赵无极1935–2008》,Kwai Fung 出版,香港,2009年,第170页

《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编,北京,图版第44页

展出:

“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年,韩国首尔艺术中心,首尔

来源:

北京保利,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I,2007年11月30日,Lot 0823

说明:

附艺术家亲签之作品保证书

附伦敦­Op­er­a画廊出具之作品保证书

RMB: 5,000,000–8,000,000

本季呈现的《26.01.66》为赵无极“狂草时期”精力勃发的代表作之一。在此,艺术家做了十分别致的布局,大致将画面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在万里无云的淡蓝色天空下,他以类似水洗效果的棕褐色隐约描绘出远方山形;前景则运用自由奔放的鲜明笔触,一路蜿蜒至观者眼前的黄土,形成富有韵律感的视觉节奏;而除了透过不同的技法处理,借凿为类似倪瓒一河两岸的书画经典构图形式,此外还偶发性地刮除部分颜料,形成犹如悠远时间所留下的几笔刻痕,体现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浑沌初始状态,等待人们去发现、挖掘深埋其中的种种事物,进而写下自己的历史。

在关注市场巨擘的同时,中国嘉德在本季也推出了多位极具历史和学术价值、但之前鲜有被媒体和市场关注的学术大家的经典作品。如共征集并梳理了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大家沙耆的纸本水彩作品十余件,题材包括动物、风景、人物等不一而足,完整体现了沙耆高超的西方写实造型功力、现代主义的浸润与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趣,这也内地二级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对于沙耆作品的系统性梳理和呈现。

沙耆(1914–2005)

东方醒狮(双面画)

1940 年代

纸本水彩

37.5×51.3 cm.

签名:云国仙人画

来源:

比利时布鲁塞尔私人旧藏

RMB: 1,000–2,000

沙耆1937年师从徐悲鸿先生学画,同年由徐悲鸿介绍赴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深造,旅欧近10年,并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优秀美术金质奖”,由布鲁塞尔市长亲自颁发奖章,曾与毕加索等共同参加展览。

1945年10月沙耆在毕底格力地美术馆举办个展。此时欧洲二战已结束,中国抗日战争也取得胜利,远方游子沙耆奋笔绘制《雄狮图》一幅,以旅比侨民名义献赠祖国。《比京晚报》评论:此画足增中国光荣,在此展出,尤体现中比友谊。”

沙耆(1914–2005)

玫瑰花

1940 年代

纤维板 油画

38.5×47 cm.

签名:SADJI

来源:

比利时私人藏家得自于布鲁塞尔Bruyninckx画廊(1940年)

亚洲私人收藏

说明:

画背附有画廊原始标签

RMB: 400,000–600,000

19世纪末,革命者以“唤醒睡狮”为口号,以唤起国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热情。随着报刊、杂志等现代媒体的日益发展,“睡狮”、“醒狮”等说法深入人心,艺术家也就此一题材各展才情,创作了一批振奋人心的艺术作品。狮子之“醒”,既象征着率先觉醒的革命力量,又代表了中国在现代世界格局中不容忽视的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