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40%

2021-12-01 10:09:25 作者:李博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全力推进外立面施工,预计本月底亮相,2022年底基本完工交付业主进行布展和演出前的调试,力争2023年底达到开放条件。值得一提的是,三大建筑引入地热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40%,减少了建筑碳排放。

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支持城市副中心创建文化、旅游、商务融合发展示范区。要高标准完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工程于2019年10月28日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博物馆、剧院、图书馆“三大建筑”分别于2021年4月20日、4月30日、6月8日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介绍,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船、帆、水的元素,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成后日接待量约6000人次,成为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千年运河文脉的传播中心。

城市副中心图书馆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赤印”和银杏树叶片,“图书馆在内部塑造了两组如连绵山体般的建筑形态,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间林下。建筑外立面采用超大玻璃幕墙,最大限度提升采光能力。阳光透过银杏树叶在地上留下斑斑驳驳的光影,营造出安静舒适的阅读氛围。”陈宏达说。

副中心剧院设计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和运送物资的船舶,建筑面积约12.53万平方米,是国家大剧院面积的一半,总座位数约5500个。陈宏达说:“副中心剧院舞台和设备,采用与国家大剧院相同尺寸,能与国家大剧院演出实现无缝衔接。”

在三大建筑地下空间,还规划了25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设施,集购物、餐饮、文创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满足市民游客一站式购物娱乐需求。

共享配套设施引入先锋设计理念,在市民共享大厅等中心区域采用穹顶挑高设计,结构线条优美流畅,还引入船帆元素和绮丽的灯光效果,打造天光水色且具有未来感的“网红打卡地”。

一座“文化粮仓”、一间“森林书苑”、一艘“运河之舟”将成为首都新地标,助力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三大建筑建成后,除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外,还将辐射河北廊坊北三县等周边区域。

为让游客乘公共交通便捷前往三大建筑,项目还为交通接驳预留了的地铁建设条件。陈宏达透露,副中心轨道交通线网中的101线规划已基本确定,预计明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地铁101线将在城市副中心剧院设站,服务城市绿心和三大建筑。车站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角市民文化休闲组团内,与三大建筑呈C字形布局。车站为地下两层双岛四线,长400米,总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与共享配套设施一体化设计,同期建设实施。

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除地铁101线外,三大建筑还将引入104线,两条地铁线在副中心剧院站实现换乘,目前104线具体线路还在规划中。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