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北京“获得信贷”指标排名全国领先

2022-01-04 17:08:42 作者:李博

2021年12月30日,在“创新+活力”北京营商环境5.0版改革创新融资信贷服务新模式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王颖介绍,北京市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着力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北京“获得信贷”指标排名跃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全方位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发布会上,各相关部门通报了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并对5.0版改革金融领域政策进行了重点解读。此次出台的营商环境5.0版改革金融领域政策呈现几方面特点。

在任务落地方面,进一步提升政策普惠性。提出力争2022年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2022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2亿元;力争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较上年增速不低于20%等目标。

在政府资金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投入直达性。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担保综合费率下降,健全政府引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等政策,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优化企业“体验感”方面,实现集成服务与对接的精准性。通过加强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小微金融服务顾问制度,完善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在任务推进方面,注重与北京“两区”建设相协同。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健全金融纠纷“一站式、一体化、全链条”多元化解机制等,都是对“两区”精细化建设的进一步回应。

王颖表示,市金融监管局将全方位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不断升级政策机制、参与制定与应用绿色金融标准、进一步聚集绿色金融市场资源、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加快建设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全方位加强金融科技赋能,依托区块链技术优化金融服务领域统一身份认证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业务场景中“敢贷、愿贷、能贷”能力。全方位优化金融法治环境,进一步推进金融法治协同机制建设。全方位完善融资担保制度,重点搭建新型银担风险分担机制落地,建立多方参与的风险共管机制,不断提升银担合作规模及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多措并举优化融资信贷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姚力表示,人行营管部多措并举优化融资信贷环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在宏观管理上,指导金融机构聚焦民营、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以及科创、绿色、文化、高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在资金支持上,用好央行政策性资金,精准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创新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前11个月,引导银行累计为7.4万户次普惠小微市场主体办理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超1000亿元;引导银行为近百万户次普惠小微市场主体发放信用贷款1466亿元。今年以来,人行营管部已通过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累计投放央行政策性资金1100亿元。

在政策引导上,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倾斜。联合多部门在民营小微、创新创业、科技、文化、绿色、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出台专项政策文件,形成了较完善的金融支持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及薄弱环节的政策体系。

在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上,强化科技赋能。开发建设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搭建“创信融”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

为企业节约成本近10亿元

北京银保监局二级巡视员刘培菁表示,北京银保监局聚焦企业诉求,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突破性、示范性的“北京经验”。

加大融资力度,全力支持在京中小企业发展。持续强化监管引领,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截至11月末,北京银行业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3.71%,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加9.05万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0个BP,小微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提质”。联合印发《北京市小微企业首贷户专项拓展方案》,探索构建商业可持续的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长效机制。

建设完善贷款服务中心,整合首贷、续贷、确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功能,实现对小微企业融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截至11月末,首贷中心完成审批3万笔、金额1142亿元;续贷中心完成续贷审批9899笔、金额408亿元,预估累计为企业节约过桥成本近10亿元。

促进“知产”变“资产”,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输送“活水”。联合印发专项文件,率先明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倡导性指标要求。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化解知识产权评估难题。以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为切入点,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初步形成知识产权保险“北京模式”。

发挥政策性保险功能,以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精准支持外贸企业。前11个月,引导中国信保在京营业机构与辖内银行机构合作,为出口企业提供保单融资增信支持22.28亿元。

建设金融纠纷解决机制,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上线全国首家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为首都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司法保障服务。前三季度成功调解纠纷6315件,速裁审结案件11228件,推动审判效率提升。

推进示范判决和代表人诉讼制度常态化

北京证监局副局长余辉表示,北京辖区市场主体多元、纠纷类型多样,示范判决和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对于解决辖区证券期货群体性纠纷、满足投资者维权诉求、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大作用。

示范判决方面,北京一中院积极运用示范判决机制,推动审判机制创新。充分利用“法官会议”的集体智慧和大合议庭审理优势,确保示范判决的准确性、权威性和示范性。代表人诉讼制度方面,北京金融法院运用“双轨一平台”金融司法为民机制,已登记投资者2100余人,并完成投资者身份核定。

北京证监局将会同市高院、北京金融法院等有关部门,持续推进示范判决和代表人诉讼制度常态化执行,保护投资者利益。

加快打通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朱建红表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持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适当优化贴息支持标准,在中关村示范区率先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科创企业加快发展。

接下来,将继续完善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支持政策。优化完善支持标准,在提高政策精准度同时不断扩大政策惠及面。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点问题,进一步研究提出更大力度的政策建议。

加快打通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通过线上线下、分园、平台、协会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提升政策服务对象精准推送成效。优化政策实施流程,简化申报材料,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市政务服务局贷款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办理和政策支持快速通道。

持续健全优化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与北京银保监局、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密切协作,向金融机构推送高价值专利企业名单,重点面向特色园区、特定产业领域组织银企对接,促进科创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产品供给高效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