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如何改变中国人的一天?上海这些“造梦人”这么说

2021-05-20 10:16:23

新一轮数字化浪潮来袭,上海再次站在潮头浪尖。

从新冠疫情期间上海率先发展细化至12个领域的“在线新经济”,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到上海提出全面的城市数字化转型,矢志以科技夯实“双循环”关键枢纽。

一年来,数字经济创新如同春雨润物,于细微处改变着每一个生产、生活场景,也重塑着城市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幸福感知。

数字经济将如何改变中国人的一天?作为中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先行者”,上海这些领军人才如是阐释了“数字力”加码下的“上海日常”,勾勒数字经济为这座城市构筑的“未来梦想”。

  7:00

起床前,先在手机APP上下单了早饭,上班路上顺便从保温自动取货柜取出,再也不用在早餐摊前排长队了。

盒马创始人侯毅:数字化重构了新的生活方式

2016年,盒马鲜生这一“新物种”悄然落地上海,引领中国新零售在数字化创新的路上狂奔。去年8月,盒马旗下创新业态盒小马在上海6店同开,“网订柜取”模式对早餐场景痛点提出了全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作为盒马创新的“总设计师”,侯毅也是一个“懂生活”的上海人,深谙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和科技为“品质化生活”寻找最优解。

侯毅表示,盒马将互联网极端重视客户体验的思维带入线下,用互联网技术去解决零售的效率问题,是为线上消费者重新设计的“产品”。

在侯毅看来,盒马一直在用科技来定义新零售的变革:“未来的零售业一定是基于科技创新和消费者价值体系去不断构建全新的创新企业”,而“一个完全新一代的商业组织或生产组织形式,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8:30

开车去上班,空调冷暖、路线导航、待办事项、重要新闻我一路都在“问”车,更酷的是,泊车时它自己“一把入库”,很帅。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数字化让用户定义自己的车

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重辟的赛道上“超车”?沈晖始终相信,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定义环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可让用户全面参与、自行定义汽车将是最大的“竞争点”。

“用户应该参与整个车全生命周期的定义、共造和共创,”沈晖说,“用户可以定义软件,可以在产品还未成型之前去定义,可以买了车后去定义和修改,可以在用车的时候定义,最终达到的目的是‘千人千面、常用常新’。”

因此威马选择建设自己的工厂,通过互联网将用户需求与不同的生产线连接在一起,按照用户的产品订单要求,设定供应商和生产工序,最终生产出智慧化、个性化的产品。

  10:00

与“散落”在全国、海外的同事“云”开会已是日常,视频在多个会议室与工厂间流畅切换,远程对话“延迟卡顿”就好像是上个世纪的事。

优刻得创始人季昕华:云计算打造了城市“数字底座”

早在国内的云计算概念尚飘浮在“空中”的2012年,作为中国首代“红客”的季昕华就敏锐地看到了其中远景,创办了中立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公司。

“当时正值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年,大量的创业公司出现,需要一个云平台帮助他们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此外,很多创业公司需要一个第三方中立云以避免与互联网巨头产生竞争风险。”季昕华说。

在他看来,云计算构建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底座”,一场疫情,使很多不想上云、不敢上云、不能上云的传统企业开始有了数字化转型的意识。针对当下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优刻得将着力从传统工业制造、乡村振兴和医疗养老三大数字化“短板”领域入手,“我们希望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强化数字底座国产化能力供给,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可靠基石。”

  12:30

午休时间,在APP上订购了一束鲜花、一份生日蛋糕,一个小时内,前者送到朋友手中,晚上六点,后者将准时送到家,“遥控一切”的手感很好。

达达联合创始人杨骏:“数智”让好物即时飞入百姓家

在线新经济迎来爆发期,也让线上下单、线下即时收货成为大众的“消费习惯”。作为社会化即时配送和商超即时零售的领头羊,达达高峰期每天要配送超过千万级的订单。

在杨骏看来,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为达达的发展带来机遇,而科技支撑了达达的整个服务体系,“我们的科技是对外开放的,如果有任何客户有即时零售或配送的发展需求,甚至有自己的配送团队,我们的系统和科技能力都能对其进行赋能。”

  16:00

掐准时间预约下班后去医院复诊。挂号、检查、缴费、取药,全程手机操作无等待,曾几何时,在人满为患的医院候诊是最令人头疼的事。

联影智能COO詹翊强:AI助医疗“软性资源”均衡化

2017年,从美国归来的詹翊强看到了从工业角度切入医疗领域、以AI填补国内软性医疗资源缺口之于社会的价值,因此加入联影智能,带领团队开发多款赋能设备、临床和科研的医疗AI产品并获得NMPA、FDA和CE市场准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