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迈开步子探索“新”路子

2021-07-20 11:39:10 作者:鲁珊 郑汝可

继6月27日,武汉市重磅推出《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实施意见》后,7月2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开了三项政策,涉及防治污染、国土规划和法治政府。

7月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官网再次同天公布三项政策,发布《关于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意见》,以及“进一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7月14日起,《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草案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询意见。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如此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内容集中指向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这样的频次和密度很不寻常。

文件和动作的背后,展现的是武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要求的担当,是这座城市升级更新的决心和速度,也是武汉作答“必答题”的探索和努力。

“新”路子

新在课题和使命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时强调,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探索“新”路子,是总书记交给武汉的“必答题”。总书记出了题,我们就要答好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在上海考察时,总书记要求“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些是我们深刻理解“新”路子的宏观坐标。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提升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具体提出了“城市更新行动”。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要求武汉做强龙头地位,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武汉之大,不仅体现在规模之大,更体现在功能之强”,刷新了“大武汉”的丰富内涵。

“新”路子需要探索,因为课题与使命之“新”。

2020年底,武汉市确定了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发展目标。同年底,武汉市在副省级城市中较早成立了“城市更新领导小组”,高规格系统性推进城市更新;2021年2月,武汉立法地质环境管理,是全国首个出台此地方法规的副省级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实施意见》,则描绘了一幅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武汉图景。

将武汉近期的发展动作放到更大格局中去考察,对武汉来说,“浴火重生”,绝不是简单的恢复原样,而是要在大战大考之后,不断创新和探索,努力蜕变和提升。

“新”路子

新在思想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这可以清晰地理解,近期武汉市密集出台和深度参与的政策文件中,为何“规划”占有很大比重。如近期发布的《武汉市构建高起点规划体系工作方案》《武汉天河航空城发展规划》《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草案)等。在重磅文件《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的实施意见》中,规划占据着重要位置,体现了城市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新路子,需要新思想,新路径。

规划上,超越传统“三镇鼎立”,创新提出“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城市空间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中,创新、智慧、绿色越来越成为城市关键词,在刚刚结束的2021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上,外宾们看到的不只是江城武汉,更是数字武汉、云上武汉、未来武汉。管理上,武汉则狠下“绣花”功夫,具体到“建设街心公园、口袋公园300个,布置街头小景300处等”,愿景图也是一幅实实在在的施工图。

今年以来,“创新”在武汉市发布的政策文件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6月底,武汉成立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四不像”的关键词,成立仪式上院长一职面向全球虚位以待……种种“非常规”引发热烈讨论。

绿色是另一个关键词。7月16日,中国碳市场正式开市,全球最大规模的碳市场上线交易。作为碳市场交易“枢纽”,“中碳登”所在地湖北武汉引人注目。

自2014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展以来,不论是总交易量还是日交易额,均占全国一半,是全国最活跃的碳市场。从山水武汉到绿色武汉,再到绿色金融武汉,有学者预测,以“中碳登”为支点,武汉将崛起一个绿色金融高地。

“新”路子

新在合力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武汉千万市民在共同努力。

于7月13日成为武汉最年轻上市企业之一的中科通达,是一家基于城市大数据的科技公司。企业领军人物王开学用“智慧一座城,通达千万家”来形容企业与城市的关系。的确,当数字经济成为城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后,城市发展与企业壮大能在更大空间共生共赢。

充分发挥城市主人翁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是武汉探索新路子的重要路径之一。

从去年疫情期间就出台《武汉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到下半年推进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从引人注目的200多名社区书记进“事业编”,到全市14万余名党员就近下沉服务社区,一系列文件和实践背后,是城市对大战大考宝贵经验的思考和沉淀,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如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可见、可得、可感,很多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在社区就解决了。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倾、力量下沉,武汉特色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渐渐明显。

科教大市、人才大市正在为“强武汉”助力。在产业前沿和实验室,一大批院士专家领衔的重大科技成果进入生活。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科技感十足的前沿领域,城市发展与专家实验室越来越同频共振。

7月14日,两所充满未来感的技术学院在华中科技大学挂牌。同时获批未来技术学院和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全国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不少武汉人开玩笑地说,它们是“科技魔法学校”,既装着科技的无限想象,也装着可能改变城市的奇异未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