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行业再掀新一轮“造芯军备赛”。10月21日,记者从多位芯片业人士处获悉,中国手机厂商OPPO正在研发一款3纳米制程的手机芯片。如果成功,将使其成为苹果、三星、华为、谷歌之后,又一家拥有自研系统级(SoC)芯片的手机厂商。OPPO对此不予置评。
10月20日,日经报道,OPPO计划由台积电代工其研发的3纳米SoC芯片,如果研发顺利,将搭载在2023年或2024年推出的旗舰手机上。
一位熟悉OPPO计划的国内芯片业人士向记者表示,OPPO的芯片团队虽然是新建,但核心成员来自联发科等现有手机芯片厂商,有使用先进工艺研发芯片的经验。他认为,OPPO这款芯片的推出时间,将取决于台积电何时量产3纳米制程。
今年6月,台积电曾披露,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量产3纳米工艺,运算速度将比目前最先进的5纳米制程提升10%-15%、功耗降低25%-30%。不过,最近,台积电将首批3纳米芯片的交付时间推迟至2023年一季度。
在国内芯片行业,OPPO造芯已是公开的秘密。2020年2月,OPPO在内部披露,其芯片研发计划的代号为“马里亚纳”,取自太平洋中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2020年以来,OPPO一直在上海大规模招人,组建芯片团队,接触了不少紫光展锐的员工。2021年7月,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有需要,OPPO不排除自研芯片,以便让底层的硬件与软件相配合。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以出货量计,今年三季度,OPPO在全球占有1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在小米和vivo之后。
手机厂商自研芯片一般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节约成本,只要搭载该芯片的手机能实现大规模出货,摊薄研发成本,自研芯片很多能比从英特尔、高通等芯片厂商采购便宜约一半左右,二是可以与其它厂商差异化竞争。2020年,华为受美国制裁后,长期被华为手机占据的中国高端市场成为各大手机品牌争抢的领地。但从结果来看,今年,高端市场份额主要流向了自研芯片的苹果和三星,小米、OPPO、vivo只拿到了中低端市场。。
为更好地应对竞争、抢夺市场,手机厂商纷纷下场“造芯”。谷歌在10月19日发布了新款Pixel 6手机,首次搭载自研芯片Tensor。Tensor采用arm架构和5纳米工艺,对标高通的骁龙888和三星的Exynos 2100。
小米曾在2014年10月成立松果电子,开发手机芯片,但后续进展不顺利,目前主要使用高通芯片。近期,小米在芯片领域动作频繁,包括今年3月发布影像芯片澎湃C1,并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在9月入股了高通在国内的手机芯片合资公司瓴盛科技,持有瓴盛科技3.35%股份。
另一家手机厂商vivo也是从影像芯片ISP(图像信号处理)起步,虽然难度上远低于OPPO所做的手机CPU,但也在积累能力。
手机行业之外,全球各大科技企业亦争相自研芯片。今年8月,特斯拉发布了用于神经网络训练的自研芯片D1,采用7纳米工艺,每秒可进行362万亿次浮点运算,主要用于自动驾驶领域。10月19日,苹果发布了两款5纳米制程的自研芯片M1 Pro和M1 Max,以及搭载上述芯片的新款笔记本电脑MacBook Pro。同日,阿里在杭州的云栖大会上发布了自研的Arm服务器芯片倚天710。
值得注意的是,3纳米是台积电尚未量产的工艺,OPPO造芯未来会面临不少挑战。在成本上,高制程芯片一次流片(试生产)的费用往往高达数千万美元,OPPO还要支持一支较大的研发队伍用数年时间去做一款芯片。一位芯片业投资人告诉财新记者,OPPO已经为此做好了投入数十亿元研发资金的准备。
OPPO自研的手机芯片,与高通、联发科等手机芯片厂商一样,都是基于同一套Arm架构研发。如何做出差异化,也将考验其能力。Arm CEO西蒙·希加斯(Simon Segars)在2017年接受记者专访时就建议,手机厂商在自研芯片时,要更关注如何让自己的芯片与众不同,“生产和其他企业一样的芯片没什么意义,你甚至会为此花掉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