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团收获良好海外业绩。2021年前三季度,海信集团实现营收1252.4亿元,其中海外收入为526亿元,同比增长38%,在总营收中占比升至42%。10月20日,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在海信开放日上透露上述数据。他还称,公司海外收入有望在三年内超过国内收入。
海信集团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主营电视等显示业务的海信视像和主营冰箱、空调等白电业务的海信家电。2021年上半年,两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中,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57.6%和32.8%。
整体看,海信集团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和海外营收均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2020年,海信集团实现营收1409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海外收入为548亿元,同比增长18.6%。
海信集团发力海外业务已有多年。2004年,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提出,“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海信集团称,截至目前,其在全球已拥有近50家研发机构、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
海外业务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海信过去数年的几笔海外并购。仅在2018年,海信集团就收购了欧洲高端厨电、白电品牌gorenje,并通过上市公司海信视像完成了对东芝电视的收购。
谈及并购策略,贾少谦在10月20日接受采访时称,收购不仅是拓展业务、扩大地盘的路径,更是弥补技术和产业短板的重要捷径。他认为,收购的好处在于不必“从零开始”,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进一步创新或升级技术。
2021年3月,上市公司海信家电以认购定向增发股份的方式成为日本车用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系统供应商三电控股的控股股东。贾少谦称,尽管海信从事空调生产已有多年,但此前从未涉足车用空调,而收购可以让海信以较高的起点切入该市场。
海外业务拓展亦面临挑战。贾少谦称,2020年上半年开始,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削弱了整个供应链的能力,不断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汇率持续波动对公司的海外业务造成压力。
物流成本高涨带来的影响亦不容忽视。疫情以来,海运运力紧张、运费暴涨。一名国际物流公司亚洲区高管称,全球海运成本恐难以在2021年实现下降。
海信2020年混改时,对外部投资人的选择亦部分考虑了其能否为海信的国际化战略提供助力。2020年12月,经历两个月的挂牌,青岛新丰通过增资海信集团混改的主体海信电子控股,成为海信混改的外部投资人。
青岛新丰和其一致行动人上海海丰原本就均是海信电子控股的股东,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杨绍鹏。杨绍鹏亦是海丰国际的实际控制人。海丰国际总部位于香港,是一家经营着70条贸易航线的航运物流企业。海信方面当时称,外部投资人在国际航运、仓储、物流服务方面的资源能够助力海信的国际化战略。
贾少谦称,海丰国际在包括东南亚、日本在内的近海运输上具有优势。“特别在这两年整个航运比较紧张的时候,帮助海信解决了一些问题。”他对记者说,“这符合我们当初引进战投时提出的产业协同目标。”
谈及混改,贾少谦称,非常大的改变在于按照真正公司治理的方式,推动完成董事会、经营层、监事会这样一个完整的公司治理架构的搭建,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此外,公司在涉及重大投资等事项上的决策效率亦较过去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