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煤价令煤电上市企业利润大幅承压。10月28日晚,五大发电集团上市公司之一大唐发电发布三季报财报,第三季度净利亏损16亿元,同比下降282%;前三季度净利1345万元,同比减少99.5%。
10月26日晚,另外两家五大发电集团上市公司华能国际和华电国际也披露了三季报。
华能国际在各企业中第三季度亏损最高,净利亏损达35亿元,同比下降203%;前三季度净利7.8亿元,同比下降91%。华电国际第三季度净利亏损约18亿元,同比下降230%;前三季度净利16.2亿元,同比下降57%。
三家公司均在财报中表明,报告期内,公司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煤价大幅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增加。
受电煤价格上涨和发电量上升的共同影响,各公司营业成本上升。前三季度,华能国际营业成本为1338亿元,同比增加37%;华电国际营业成本为753亿元,同比增加38%;大唐发电营业成本为687亿元,同比增加23%。
上述发电企业中,华能国际煤电装机总量最大。截至今年6月30日,华能国际可控发电装机容量1.14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量约9000万千瓦,占企业总装机量的78.9%;大唐发电煤电装机量 4795万千瓦,占比70.4%;华电国际煤电装机4236万千瓦,占比79.4%;
今年以来,煤炭供应紧张,价格持续走高。进入三季度,煤价涨幅进一步扩大,持续刷新历史高位。中信证券10月11日研报统计,三季度,国内动力煤均价同比上涨109%,环比二季度上涨32%。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9月底数据显示,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9月16日至23日5500大卡综合价为1086元/吨,同比上涨近一倍。这一价格较年初上涨391元/吨,涨幅56%,较7月初上涨260元,涨幅32%。
电煤紧缺、价格高企,导致发电企业“买不到煤、发不起电”,这一现象在三季度更加凸显。中电联10月23日报告统计,煤电企业成本大幅攀升之下,亏损面明显扩大,8月以来大型发电集团煤电板块整体亏损,部分集团煤电亏损面达到100%。6月,这一亏损面约为70%
国金证券研报计算,当煤价超过800元/吨时,煤电企业燃煤成本高达0.378元/千瓦时,煤电企业每发一度电就要亏损0.03元。9月下旬以来,国内中东部煤电企业入炉标煤成本达到2000元/吨,度电现金成本超0.6元/千瓦时,国内所有电厂面临现金流亏损。
煤价高企导致了发电企业资金紧张、流动性下降。华能国际称,因燃料成本增加,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28亿元,同比下降16.4%。华电国际前三季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60亿元,同比降低70%。大唐发电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62亿元,同比下降25%。
报告期内,成本大增的情况下,各企业上网电价仅小幅上升。其中,华能国际平均上网电价为0.418元/千瓦时,同比上升1.3%。华电国际前三季度平均上网电价为0.417元/千瓦时,同比上升3%。大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为0.381元/千瓦时,同比上涨4.6%。
煤价成本无法传导,发电量上升也加重了发电企业的负担。各发电企业表示,由于用电需求旺盛,全社会用电量继续增长,公司前三季度发电量上升。其中,华能国际前三季度售电量32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华电国际前三季度上网电量为1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大唐发电前三季度上网电量约19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 4.4%。
进入四季度,中国煤电价格机制迎来新调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煤电与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告别政府定价,全部进入市场,目的是使电价更灵活反映电力供需形势和成本变化,缓解燃煤发电企业经营困难。
不过,据申万宏源10月28日研报分析,四季度煤电企业仍有亏损扩大风险。9月底以来,国内动力煤价格再次攀升,现货价格达到超2500元/吨的历史新高,虽然近期国家发改委连续发文,动力煤期货价格迅速回调,但是现货价格回调有限。综合四季度国内电价机制调整因素,以华能国际为例,该公司四季度净利亏损或扩大至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