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积弊,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

2021-11-29 15:31:15 作者:李永桃 高慧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电子印章和电子营业执照同步发放、集成应用,科学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公务员录用和调任考察社会信用记录查询工作机制……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针对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内蒙古各地各部门多方合力、全线出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5年来,多项政策密集出台,搭建起优化营商环境的“四梁八柱”。

2018年8月,自治区政府印发《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围绕企业开办、建筑许可办理、不动产登记等8个方面提出30条具体举措;2020年6月,自治区政府印发《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在20个方面提出了140条举措;2021年7月1日,自治区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实施办法(试行)》,以顶层设计思路构建起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目前,自治区发改委正在研究起草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3.0版本政策;12个盟市也均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各种实施和行动方案……

5年来,内蒙古紧扣短板弱项,主动对标先进地区,不断打通营商环境“堵点”“痛点”。

——政务服务更具效能。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实现用户互认、数据互通、协同运行,累计梳理政务服务事项25万余项,办件37.1万件。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启用“综合一窗受理”系统,累计办件9.7万余件。全区设置“一件事一次办”窗口456个,103件“一次办”事项在全区普遍推开。全区开设窗口296个,组建“帮您办”专业代办员队伍2408名,助力1900余个项目加快落地,改革效应逐步显现。

——商事制度改革更加便利。建成了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持续精简流程,推动各相关环节整合办理;降低企业开办成本,运行印章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停止收取印章刻制单位入网费、服务费并严禁任何形式的违规收费和垄断经营,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推行免费刻章服务;市场监管部门与8家银行签订政银合作战略协议,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广银行免费代办服务。

——审批服务更为便捷。加快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及市政公用服务、中介服务、技术审查等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印发了《关于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优化审批的指导意见(试行)》;推动各地搭建统一的在线支付平台,推行施工许可电子证照,实现工程建设领域办事、缴费“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加快推进“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建设,自治区本级建设用地手续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建设了项目储备库和实施库管理系统,提前预审意向投资项目,帮助企业加快办理用地手续,已预审836个项目。

——便民服务更加优化。电力服务更优,将10千伏及以上大中型企业客户办电环节压缩至4个,低压办电环节分别压缩至3个和2个;用电成本更低,对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客户,电网公司承担项目红线外电网配套工程投资,对接入容量160千伏安以下的低压小微企业客户零投资接电;简化水、气、热、通信等公用设施接入程序,推动市政公用企业入驻政务服务大厅,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供暖纳入本体工程一并办理,无需单独报建;基本完成全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建设,平均办事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呼和浩特、包头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试点,提高监管准确性和有效性;上线运行自治区“互联网+监管”系统,完善与各部门监管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修订完善自治区《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启动了盟市政务诚信评价。

从“各家跑一趟”到“最多跑一趟”再到“一网办”“零跑腿”……内蒙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228.56万户,同比增长4.3%,占比9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