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十载春秋是为勤,坚定信仰方显志。杨兵,一位在离退休岗位上勤勉十年的贴心人。自2012年12月杨兵接手离退休人员服务工作以来,他视老同志为亲人,带着责任、感情、智慧,悉心为老同志服务,被他们视作主心骨,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十年寒暑矢志不渝,他心怀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于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同时他以党建为纲领,以服务为中心,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率领团队摸索出了一套新时期离退休服务工作的好方法,使陕西分行离退休工作水平逐年提高。陕西分行全系统考核由2015年第十五名上升至2020年第三名,并且他连续四年获得陕西分行“追赶超越奖”,同时亦先后被省分行直属党委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诚心:做好离退休服务工作
位虽轻,未感忘责之重。在银行单位中,离退休工作绝不是一个优越的岗位,相反它更多地是一个“操心”“受气”“没发展”的工作。然而在杨兵心中,却把全心全意为老同志服务当做党的宗旨一般去实际行动。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有这个觉悟。
2014年四月里寻常的一天,杨兵却突患心脏病,情况紧急之下被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在医院里做了心脏支架植入的紧急手术之后,于病榻之上的杨兵心中仍旧惦念着未尽的工作、惦念着那些老同志们。在得知一位离休老干部髋关节骨折之后,才回家休养几天的杨兵不顾手术后虚弱的身体,毅然投入到善后工作之中。杨兵不敢耽误,立即四处托关系为这位老干部联系医院,并及时安排车辆和人员将老干部送往医院。在老干部手术后,他仍旧不敢掉以轻心。兜里装着自己必须及时服用的心脏病药品,便脚步一刻不停地赶到医院陪护老干部。从中午一点到晚上八点,直至老干部安然入睡之后,他才敢抬起僵硬的脚步静静离开。四年之后,杨兵再一次做了心脏支架移植手术,但是他工作的脚步却没有丝毫松懈。在工作中的那份拼劲,又有谁会想到这是一位心脏病病人呢!
2017年盛夏,正是火伞高张之际。然而,杨兵却在此时向上级建议,去全国各地登门慰问退休的老同志。烈日炎炎,杨兵率领着工作团队出发了。华北、华东以及华南,他们的脚步辗转了大半个中国,对常年居住生活在当地的老同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慰问,行程何止千里。在此期间,他还在北京和上海组织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了老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帮助他们解决了在参加组织生活、体检、医药费报销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受到了老同志们及其子女的一致好评。不止如此,杨兵在异地走访慰问、建立临时党支部的创新做法,得到了总行离退休人员服务与管理部的肯定,并在系统内得到推广。于下他服务工作周到细致,于上他推陈出新创新方法,上下之间都得到了认可,
2020年疫情来袭,国家危难之际。杨兵作为省行疫情处置小组成员,当仁不让,始终坚守在疫情一线。他每天通过电话和微信询问离退休人员的防疫情况,积极为离退休人员争取防疫用品,并且开车将防疫用品亲自送到离退休人员手中,同时他还组织全辖离退休人员为疫情重灾区捐款近30万元。疫情期间,他的脚步几乎一刻也未曾停下。六月,陕西疫情等级降低至可出行之后,他又带领省行三十名老党员代表前往安康开展“我看扶贫攻坚新成就”教育活动。在这连翻操劳之下,回西安不久后就再次因为心脏衰竭住进了医院。几位老同志闻讯赶来看望,抹着眼泪:“小杨这病是为俺们累下的啊!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任何情况,先人后己,面对工作和老同志们地永远都是一颗诚心,这便是杨兵。
红心:用党建引领管理工作
心中有信仰,脚下无难事。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杨兵深有体会。他认为,只有让党的政策阳光照亮每个老干部的心坎,就一定能做好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陕西分行共有离退休人员8700多名,其中党员3490名,占40%。为了确保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流动不流失”,杨兵在省行党委的直接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依托的离退休人员“立体化”管理机制建设方案。首先,在全辖离退休人员党员中建立93个党支部,其中独立党支部45个,与在职员工党员混编党支部48个,下设120个党小组,把绝大多数老同志党员都纳入工行系统党组织管理之中。同时,以党支部、党小组为核心,调动老同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把非党员退休人员也组织和管理起来。其次,对于少数长期在异地居住或因县域机构撤并仍在当地居住的离退休人员,采取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借助社区资源实行代管的方式,依然保持与他们的组织联系、信息沟通,确保各项待遇不下降,工行关爱不断线。再次,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搭建“老干生活群”“微党建”平台,架构起离退休人员政治教育、文化娱乐、交流互动的线上新渠道。最后,强化信息化建设,建立离退休人员数据库管理模型,提升数字化服务管理能力。把对老同志的关爱用党建这个平台紧密联系起来,全覆盖、无死角。这套管理机制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中心,更具科学性,亦体现了杨兵的工作能力和智慧。
此外,为了有效解决离退休工作面广、量大、工作人员少的矛盾,杨兵多次向上级党组织和老干部主管部门建言献策,积极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杨兵在全辖建设了两支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团队。这两支团队不负众望,在管理工作方面交出了一份令党组织、主管部门、老同志门多方满意的答卷。细致之处方显功夫,杨兵无疑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中国共产党人,他用党建有序地团结起了众多离退休老同志。这是工作亦是是党的任务,若无一颗红心怀揣心中、若无信仰支撑,焉能工作管理有序、焉能内心笃定不疑。
安心:为老同志建设精神家园
习总书记说:“我们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安,既是安身,更是安心。对杨兵而言,离退休的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让老同志们生活的有健康更有质量。
陕西,拥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更有着红色的革命精神。这一点,杨兵深有体会,并将它运用到离退休工作之中。他多次组织老同志们到八路军驻西安市办事处、延安枣园杨家岭、渭华起义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并且引导大家温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传统、砥砺理想信念。同时,为了使老同志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常态化,他结合实际不断创新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引入了“互联网+”模式,利用“工行离退休之家”“党建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将老同志聚集在线上,交流学习,充实精神生活。
此外,杨兵眼光长远,倾尽全力抓好离退休人员党建园地和文化活动建设阵地。他参与策划和主持对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设置了无障碍通道、配备了教学设备、制作了企业文化展示牌。阅览书画室、大教室、乒乓球、台球室、棋牌室、健身房……窗明几净,备受老同志门们的夸赞。在省行的带动下,目前全辖共建成老同志活动中心91个,总面积约3650平方米。
杨兵也是细心之人。他发现大多数老同志都有接受终身教育的愿望。为此,他和团队于2014年积极筹办省行老年大学,并于2017年初破格升为陕西省老年大学分校,成为全系统第一家办学典范。目前,老年大学已经成为众多老同志学习活动的重要阵地和心心向往的精神家园。使老有所安,精神和物质缺一不可。杨兵,为老同志们安了心。
信仰根植于心,十年耕耘不辍。他用诚心服务了众多老同志,矢志不渝;他以红心为纲领统筹管理,井然有序;他建设精神家园安了老同志们的心,初心不改。如此这般,便是满心赤诚待桑榆的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