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提升政府服务和治理水平。对此,海南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积极探索,上线运行“区块链+电子保函”应用系统,拓宽投标担保渠道,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
进入海南市场十多年的央企——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工程项目建设主力之一,每年参与不少项目投标。从今年起,五矿公司与其它企业一样,不用再为保证金而烦恼。
贺伟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经营部负责人:(现在电子保函不需要押金,也不需要现金,减少了资金的占用率,然后又方便,星期六星期天也没有什么困难,减轻了我们现金流的负担。)
按照规定,企业参与项目投标时需要缴纳保证金,而且在整个60至90天的投标有效期,保证金不能使用,相当于被冻结;特别是企业跨省投标或者同时参与多个项目投标,数据不共享,企业耗费的心力会更多。
针对企业投标工作的“痛点”,海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线运行了“区块链+电子保函”应用系统,并加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共享应用平台,实现跨区域数据共享互认,让跨区域线上办理电子保函成为现实。
严凡骅 海口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心主任:(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这个特性能够帮助我们的公共资源交易主体,实现一个信息的链上存证信用互认共享,给各方的交易主体参与交易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
此外,海口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大力实施无纸化招投标,启用了信用联合奖惩、在线签订合同等功能,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截至今年3月初,海口已开具641单电子保函,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约2.28亿元。
吴燕 海南万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有了区块链之后,它就是一本共享的账本,我们在海南上传的这些资料,在省外就不需要再重新上传了,这样可以给我们企业跨区域的投标业务,可以节省30%-40%以上的成本费用。)
当前,海南正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谋划“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运行,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