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普安县江西坡镇可谓是一年四季皆具特色:春天新茶吐芳,夏季桃李满园,秋季黄橙挂枝,冬天也是生机勃勃,育孕生机与希望。居住在这里的村民,靠山吃山,打起绿色产业牌,通过种植经果林、早熟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一路奔上小康路。
“投桃抱李”绿了山区富了民众
红透了的武昌桃。
“我家现在还有贷款20万元,再奋头两年就可以还清了。”胡道权的妻子沈吉珍在桃林里正摘着红透了的武昌桃。她摘了两个递给我们,“你尝尝,甜得很!”沈吉珍介绍,自2016年起,他家就开始种桃树和培育李子树苗,期间陆续得到普安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累计贷款40万元。
勤奋好学的胡道权,是普安县江西镇中心村祭山树组的村民,早些年在外打工漂泊,虽也能养家糊口,但始终也富不起来。他思念一转,想利用自己的20多亩山地,发展经果林种植。最初,利用自家门前的3亩地种上武昌桃,第二年开了花结了果,一家人喜出望外,心中充满着希望。
胡道权的妻子沈吉珍采摘桃子。
“果虽然不多,但味道特别甜,村里人都来尝,当年卖得万把块钱。” 光种桃可不行,蜂糖李的价格比这个还高。初尝甜头的胡道权灵机一动,打起了种植蜂糖李的主意。
“我家主要培育李子树苗,现在可直接卖的就有12万株。”沈吉珍说,冬天把无用的桃核种在土里,来年春天出苗,第二年请专业师傅来嫁接成蜂糖李,成活一年后直接卖苗,1株苗3块钱,周期短,回收快。“去年单卖李树苗就得15万元。”
龙昌林的小洋楼。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会把握商机的胡道权,“投桃报李”成了首批经果林种植的典型,邻居们也纷纷效仿。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村逐渐变成“春色满园关不住,夏来果实甜如蜜”的经果林区。
“李子有财”盖了洋房喜结良缘
说起酒来,似乎与李子不在一个航道。
普安县江西坡镇王家庄组的龙昌林,通过6年时间完成了“酒体设计师”到“李子种植大王”的华丽蜕变。
曾经在贵州醇酒厂工作的龙昌林,勤学好问,逐步掌握了酿酒技术,还取得了四川省天府名优酒研究中心的“酒体设计师”资格。因家庭的变故,放弃了酒厂优越的工作,回到老家照顾年迈的父亲,他一边建起小酒房酿酒,一边利用自家的30多亩地种上了蜂糖李。如今已是李树成林,硕果满枝,一派丰收的田园景象。
即将成熟的蜂糖李。
“再过一周,蜂糖李就可以上市了。”龙昌林指着沉甸甸的李子林说,去年卖李子纯收入9万多元,今年结得多,收入不会低于这个数。
据龙昌林介绍,当年从酒厂回来后,因家事花光了所有的钱,家境一度陷入困境。好在普安农商银行的帮助下,自己振作精神,鼓起勇气,建起了自己的酿酒房,后来又不断地得到农商行的支持,30多亩地陆续种上了李子树,逐年丰产,才有了今天的收成。
普安农商银行到果园了情况。
“这栋楼去年刚建完,钱也花光了。打算今年卖了李子,把房子装修好,把女朋友娶回家好好过日子,人家催得紧,叫我赶紧装修房子好结婚。”龙昌林指着旁边两层小洋楼,话里尽是责任与担当,眼里充满幸福与希望。
“绿色信贷”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随着国发2文件的出台,绿色发展、绿色经济再次被提上日程,为贵州改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普安农商银行紧紧围绕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强化党建引领,在深耕“三农”沃土,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上,着力于“绿色”二字,始终把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放在信贷调结构、聚焦产业的支点上,通过“茶园贷”等绿色信贷品种,将信贷“活水”普惠于民,为“绿水青山”施策,为“金山银山”护航。
普安农商银行江西坡支行到果园了解情况。
据统计,近3年来,普安农商银行共投放绿色信贷8000余万元种植桃树、李树、百香果、蜜柚、核桃等原生态经果林,为7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提供了资金保障,为绿水青山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