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通过港交所聆讯,你的“童年回忆”真得要上市了

2022-08-02 11:57:58

在互联网文化昌盛环境的催化下

实体经济里裨益最大的无疑是“辣条”

二十年前还被盛传是用老鼠肉、尸油制作的垃圾食品

如今早已成了休闲零食里的头号网红

甚至在最近这几年里

频频传来辣条行业“龙头”要赴港上市的消息

从5月的Pre-IPO 轮融资

到上周再向港交所递交申请

即将上市的“辣条第一股”卫龙

到底是如何从小作坊走到今天估值六百亿的巨头的呢?

从酱干豆到大刀肉

作为辣条故土、面筋之乡

平江一直是酱干和豆筋的主要生产基地

到1998年大洪水来袭

重创平江酱干业后

为了填补生计

平江人在探索中研究出了用面粉代替豆粉的“面筋”

也就是辣条的前身

但因为湖南气候并不适宜生产小麦

物流的时间、成本都是问题

所以生产小麦的“国民厨房”河南成了辣条生产的首选地

随着“卫龙之父”刘卫平等平江人逐渐扎根河南

开辟崭新的工业体系后

南北两派分流

南派产业分散、品牌杂乱

而北派集约化经营

流水线生产、成包批发的休闲零食“辣条”

从此进入市场

早期的辣条市场

属于群雄割据

当时的卫龙还名声不显

就轱辘慧我丰富的辣条品鉴经验来看

小时候的辣条还是以“三无产品”为主

大多是什么“日本豆腐”、“北京烤鸭”、“唐僧肉”、“香菇肥牛”为名

大多是三无小作坊的产品

自然也没有什么品牌可言

甚至包装都是塑料残次品

在十几年前

爸妈对我们“辣条都是老鼠肉、皮鞋做的”训诫

虽然有夸张的成分

但是也不无道理

毕竟在当年央视的调查报道里

违法添加违禁添加剂的黑心工坊俯拾皆是

翻找当年的新闻

那种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生理性冲击

到现在都很有劲力

在本身的环境脏乱差、卫生条件难以言喻的现实状况

以及卫生纸、塑料、尸油、老鼠肉的谣言加持下

辣条厂商开始成批倒闭

但在行业一片哭天抢地之中

卫龙却深谙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

将行业痛点转化为了自身发展的动力

从04年入驻漯河工业园开始

卫龙就开始了采购自动生产线、优化供应链的标准化之路

并靠着鹤立鸡群的营销能力迅速起飞

在电商时代

卫龙更是率行业之先入驻了多个B2C平台

并邀请网民进入生产车间

直播公司流水线

同时在同行们还是清一色的廉价塑料包装时

卫龙已经更新成简洁、高级的瓷白色包装

并把辣条卖出了苹果手机的观感

同时敏锐地洞察到网友们对梗的欢迎

在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了辣眼睛的营销广告

直击用户心理

还和当时爆火的暴走漫画合作

搞出了成批的辣条表情包

一度进化成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在14年 各种老外爱上辣条的梗图时兴后

“卫龙国外售价12美元一包”的梗更是随之爆火

在国人以为廉价的休闲食品

却在国外被打上了“高端”的标签

从此海外泡妞钓汉不再需要一手中餐好厨艺

KISS BURN(亲嘴烧)才是获得爱情的浪漫真谛

在卫龙最火的那段时间里

它就像川贝枇杷膏与止咳糖浆的关系一样

俨然成为了辣条的代名词

在成批拥趸的支撑下

营收年增长率达到两位数、

现金流丰沛的卫龙一再扩张

从逐渐扩张的经销网络

再到连年扩建的二期园区、三期园区……

到2020 年合作伙伴大会上

卫龙董事长刘卫平透露卫龙整体营收已经达到 49.09 亿元

按零售额计是排在第二名的玉峰的3.8倍

2020年的辣味休闲食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里

卫龙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5.7%

调味面制品市场则以13.8%的市占率同样排名第一

在数据的支撑下

卫龙早在2018年就开始谋求上市

到今年5月

更是完成了由 CPE 源峰和高瓴联合领投Pre-IPO 轮融资

估值高达600亿元

成了名副其实的“5毛钱吃出的巨企”

但在今年五月冲击IPO

一度以#辣条第一股#霸占热搜榜的卫龙

最终的结局却是上市申请资料失效

毕竟资本吹得再好

财报还得要考

华丽的数据背后

难掩卫龙本身的诸多不足

而且这些限制其上市的因素

直到再递申请书的6个月后

似乎还未解决……

难以独大的辣条市场

在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辣条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盈利分析报告》里

预计到2026年

中国辣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49亿元

但这个前景巨大的市场

并不仅仅只有卫龙一个玩家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

截止今年五月

我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调味面制品、辣条”

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辣条相关企业超过2,500家

约7成的相关企业的注册资本在0-100万

因为辣条本身技术门槛低、可替代性强

想要保持“垄断”非常困难

从15年起

众多辣条小品牌就在不断蚕食着辣条市场的份额

同时以坚果、果干等零食起家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也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辣条产品

20年三只松鼠的“约辣系列”曾排到天猫辣条人气榜第三

仅次于卫龙和玉峰

A股上市的盐津铺子

19年辣条品类营收更是同比暴增138倍

都在冲击着卫龙的“行业老大”地位

同时

从2020年的营收规模上来说

49.09 亿元远不及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的97.94亿元、78.94亿元

单一的品项也没法比拟产品序列丰富的两家品牌

数据上唯一的优势是

由于低成本的优势

卫龙2020年利润为8.18亿元

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净利润仅为3.01亿元、3.44亿元

同时卫龙营收虽然连续三年增长

但其辣条业务收入增速却在不断放缓

2020年甚至同比下降近半

由14.47%降至8.72%

甚至由于包装改进、大规模营销带来的成本上升

也让辣条价格持续走高

但产品本身的质感并没有明显提升

也让网民对于“卫龙越来越贵”的抱怨也越来越多

在卫龙的其他零食品类探索上

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模仿毛肚口感的“魔芋爽”系列

“魔芋爽”所属的卫龙蔬菜制品业务收入

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速高达98%

但也仅占总营收比例的28.3%

难以支撑其远超同行的600亿估值

此外

卫龙本身高度集中的持股比例也让市场担忧——

董事会9名董事几乎都是“刘姓高管”

刘卫平的“家族成员”持股达92.17%

一直被戏谑为“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5月IPO、企业准备上市之前

卫龙还进行了一次“豪爽”的分红

向上市前的投资者们宣派股息合计8.953亿元

约占近三年利润的46%

在“反垄断”日益严格的当下

卫龙还曾被曝出要求经销商“二选一”的旧闻

同样是其上市前的经营隐忧

总而言之

在从漯河的小工坊走到今天的“百亿级巨企”

卫龙的传奇经历足以让市场为之津津乐道

只是在支撑其“辣条第一股”这个名号上

还有待观望

搜索

复制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