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的大忙季节,本报记者深入洮南市村屯,遇见了来自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洮南市支行的业务人员与农户们恳谈的身影。他们登门访农户,耐心解需求,开绿色通道,通过快速发放贷款等多种方式,助力农业生产。
精准创新
让农业生产有了“及时雨”
“大家好!我们的信贷服务,是通过科技手段,网上办理,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贷款手续,享受较低年利率的信贷政策。”这是该行行长夏远猛在大通乡爱国村给农民开展讲座时说的一番话。
该行班子成员不仅带队送金融服务“三农”,还为村民们实实在在算了一笔账。农行贷款首先是超便捷,线上作业、手机操作、随借随还;其次是低息,以10万元利息为例,普惠年利息只有3650元,与无普惠利率机构相比,一年可省下5000元左右,相当于省下一头猪;如果贷款20万,就相当于省下了一头牛,还能通过财政利率补贴,利上省利。
惠农服务点的设置,是农行网点的延伸,使农户不再需要进城找银行贷款。在贷款意向确定后,也不需要农户额外找抵押物或担保人,由村委会确定贷款人信息,经评议公示认定。操作简单,有的农户从申请到发放仅用了5分钟。
大通乡爱国村的老韩开办了小微型家庭农场。他自有7亩地,又承包了6亩地,老韩发现种子化肥的钱没了着落,是农行信贷宣传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找到客户经理郝志宏。
老韩因不会网上操作,郝经理便安慰到,只要符合信贷条件,信贷员会“手把手”教会你操作网上申办流程。就这样,该行协助老韩拿到了15万元贷款和一份《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廉洁办贷监督卡》,老韩及时购买了化肥、农药和种子。
该行以特色信贷为发展理念,开拓产品创新、优化信贷流程、提升信贷审批效率,实行一站式服务,打造了乡村振兴产品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该行涉农贷款余额68961万元。
加大利惠
让农户经营有了“主心骨”
该行不断完善特色信贷产品,聚焦区域特色,创新灵活多样的担保方式,创新贷款方式,综合运用小额信用、农担担保、政府增信、活体抵押等模式打造“活体抵押贷”“农担畜牧贷”“吉农牧贷”“惠农e贷”“农易贷”,通过“一站式”精准服务,实现对农村各规模企业和全体农户的全覆盖。
黑水镇黑水村的村民小高一直经营着一家农资商店,因资金不足没办法囤货,导致效益不好。自从农行的“惠农e贷”进了村,直接解决了小高的资金问题。他算了一笔账,资金缺口是70万元,月利息不足2200元,贷一年后的三年内可循环,还款压力特别小。小高马上就申请了贷款,信贷员亲自上门采集信息,过程简便,同时还得到了政府的贴息。
采访中,小高对记者说,今年他家敢囤货了,为了感谢农行,他也成为了农行的义务宣传员,近2个月,经他介绍推荐的贷款户就达30多户。
该行围绕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菜篮子”工程及特色产业,大力推广“惠农e贷”,净增9487万元。积极推广银担合作服务模式,“农担通”贷款余额4905万元。大力推广掌银乡村版、大字版,个人掌银月活客户2.3万户,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服务下沉
让农民感受到了“农行温度”
农行的信贷政策之所以深入人心,缘于低利率,缘于对农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脱贫人口执行国家下发的优惠利率,也缘于农行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做的大量讲解工作,提高了广大村民对金融信贷的认知和了解。瓦房镇振林村的16户村民,从今年2月28日开始办理贷款业务,到3月6日首笔贷款发放到贷户的账户中,仅用了6天时间。
蛟流河乡双兴村主要以种植水稻和玉米等作物为主,在春耕前,村民老张家一算帐,购买种子和化肥还有17万元左右的缺口。在获悉老张有金融需求后,信贷员主动上门,现场指导,进行手机操作,因他的身份证照片和本人差距太大,贷款未通过审核。老张重新办理身份证后,第一时间找到信贷员,成功获得17万元线上“惠农e贷”的资金支持。
为了深入乡村开展金融服务,该行的干部职工着实吃了很多辛苦。以大通乡为例,距离洮南市区30多公里村路,深入到村屯的干部职工不仅一出来就是一整天,还要遵守纪律,不吃村里和农户的饭,往往一份面包就是午饭。而冬天操作贷款手续时,需要拍摄贷款人的房屋,室外冰天雪地,就算冻得手脚发木,也不能落下任何一项程序。就这样,洮南农行人克服着重重困难,跑遍了洮南市18个乡镇的182个行政村,为农民送去了一年的希望。
截至目前,该行农户贷款业务覆盖了洮南市所有乡镇,贷款户数4864户,各项贷款余额达13.9亿元,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和农业贷款分别净增1.25亿元、1.13亿元、1.33亿元。在为粮食生产、种业、畜牧业、特色种植和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提供多元化信贷支持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涵盖存款、支付结算、财富管理等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助力拓展了农业全产业链的价值链。
农业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兴。服务乡村振兴、支持“三农”是党和国家赋予农行的使命,农行洮南支行始终坚定践行服务“三农”政治责任和使命,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