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黄陵县桥山街道宋崖尧村,占地26.69亩的生猪养殖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建这个猪场主要是考虑到宋崖尧村当时玉米量比较大,可以就地消化玉米作为饲料,能增加群众的收入。同时,当时和企业谈的时候玉米的收购价比市场高2分钱。”乡村振兴“特派专员”、黄陵县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文平如数家珍地介绍建生猪养殖场的好处,“另外一点,就是可以给果园提供有机肥,提高土壤质量,改变土壤性质,为村民以后发展其他产业打下基础。”
乡村振兴“谁来抓、怎么干”,黄陵县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组织振兴为抓手,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强弱搭配”原则,推行“党员县级领导包联片区、部门单位包联村,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的“两包两带”机制,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等方式,带动乡村在产业发展等方面整体提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宋崖尧村的实际,黄陵县审计局今年5月积极协调引进了黄陵秦辉畜牧养殖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养殖项目。生猪养殖场属村集体项目,设计年出栏500头,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联农带农机制,由秦辉公司托管村集体养殖场,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目前,两个养殖场已开工建设,计划8月底建成投用。
以苹果等特色农业产业为代表,黄陵县高效推进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采取“村集体注入资金、整合群众土地、企业代建代管”的办法,在桥山街道真村新建成50亩“五新”苹果示范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陵县苏家险苹果试验示范基地形成利益联合体,共同打造规模化、标准化果园,推行“产业联盟、利益联结、红利共享、技术引领”的新型模式。“我到北帝虹光这个果园干活时看到人家的优势,我就把土地流转了。这样做的好处每年能分红,每年能打工,也能挣一些收入。”用这种方法,60岁的真村村民贺小虎既解决了自家劳动力薄弱的问题,也增加了家庭收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陵县苏家险苹果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李兴年介绍道,“把我们的这个整体技术全部嫁接过来,水肥一体化,园艺的质保技术措施,形成一个有效的融合。我们希望通过西农大技术的示范引领,把这个基地建设成一个高标准的‘五新’示范园。”
自全县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包两带”工作以来,在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黄陵县累计实施项目214个,投入资金6400余万元,带动村民务工就业2018人。全县上半年一产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稳中有进,乡村振兴工作跑出了黄陵“新路径”和“加速度”。黄陵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杰表示:“我们将持续聚焦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依托‘土特产’优存量,扩增量,放大特色优势,做好一二三产衔接,提升联农带农综合效益,将农民融入到现代产业体系和分配体系当中,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以实绩实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