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曲镇江当村,干净的村道两旁是广袤的田野,农田里的饲草玉米长势正旺。沿着村道前行,走进江当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门,宽敞的文化广场、齐全的健身器材和几台大型农机设备映入眼帘。江当村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村民们奔向美好生活的拼搏赶超精神是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多次提出要“努力下沉服务重心,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广袤的农村”。作为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乡村振兴联点帮扶村,短短数年间,江当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多亏了建行的帮扶,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好日子!”
敢想敢做 帮扶资金撬动百万产值
“老马!”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双目失明的江当村村民马木亥买立即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惊喜地说:“哎呦,郭书记来了。”
2017年8月,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的郭映东被派驻到江当村任第一书记。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郭映东也为他的驻村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返回工作岗位的郭映东心里依然放不下4年朝夕相处的乡亲,每隔一段时间便驱车200多公里,回村看看。村民们看到他,都会热情地喊一声“郭书记”,邀请他到家里坐坐。
江当村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行政村,这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种植结构相对单一。
“青稞、燕麦及油菜是江当村的主要农作物,一年下来每亩收益不足300元。”“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江当村有所改变。”初到江当村的郭映东时常和建行扶贫工作队的队员考量研究,要为江当村做点什么。
从何处着手,做什么呢?经过考察调研,建行扶贫工作队决定先从优化种植产业结构着手,发展青贮玉米种植。海拔3000米的江当村适合种植玉米吗?建行扶贫工作队决定试一试。
2018年春季,他们租赁了村民的一小块农田,买来种子、薄膜、化肥,自己动手,起垄覆膜,按照视频教程,一步一步学着做。这一切村民看在眼里,刚开始有的村民看到后还会嘀咕:“城里来的人胡整呢!江当村不可能种出玉米。”
随着青贮玉米试种成功,不仅让村民有了新的认识,也让种子公司惊讶,派人实地查看调研。
后来,江当村开始以村集体为主体,承包村民土地推广种植玉米,第一年一亩能产4吨青贮玉米,按照一吨500元的价格算,一亩地至少有1500元的收益,这收益是以前的几倍。
“现在,村里人不愿意将土地流转了,都想自己种青贮玉米。去年,建行出资21万元给我们买种子、买地膜、买化肥,出播种费,全村种植了31.7公顷玉米,产值达到100万元。”“从1亩到近500亩,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江当村党支部书记冶学明说。
用心用情 产业养殖规模破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用金点子鼓起钱袋子,村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青贮玉米的种植为江当村的牛羊养殖提供了优质的饲草,牛羊产业壮大,随之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从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现在家里有十几头肉牛,生活幸福,村民魏桂花喜不自禁:“不愁没资金、没技术、没饲草,国家的好政策和建设银行的帮扶让我们有了盼头。”
魏桂花对美好生活的盼头,还要从3头牛和种植青贮玉米说起。脱贫攻坚期间,魏桂花家领取了当地政府和建设银行购买的3头小牛犊,同时随着青贮玉米种植的推广,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家里已经有了16头牛。
“去年和今年,家里都种了6亩多的饲草玉米,一年下来不仅家里养的牛够吃,还有多余的饲草卖给村里的养殖大户。”魏桂花说。
有了饲料和发展资金的助力,江当村其他村民家的牛羊养殖数量也和魏桂花家一样成倍增长。现任江当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世奎告诉记者:“从2021年开始,全村72公顷耕地,种植青贮玉米的接近一半,提高土地附加值的同时,降低了养殖成本,江当村种养殖结构调整成功突围,正逐步形成种植、养殖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今年我们家种了5亩玉米,养了100多只羊。”“我们家10亩,打算全卖了。”“种玉米后养牛的成本就下来了。”……村文化广场的小凉亭中,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和记者聊起了种植、养殖循环发展带来的好处,村民们把建行的帮扶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建行人对我们的帮扶处处能看到,家里有建行发的家用医药箱、送的米面油、补助修建的新厕所。家外能看到建行出资修缮的村广场、青贮池、文化墙、太阳能节能路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建行人的身影。”魏桂花说。
贵南县茫曲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海买说,建行青海省分行的各级行领导每年多次到村调研指导,慰问村民,自上而下为江当村谋划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并派驻了一批又一批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驻村队伍。就青贮玉米这一项,不仅带动了江当村,也带动了茫曲镇其他村的种植业及牛羊养殖产业。
党建+金融 奏响强村富民协奏曲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振兴乡村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张世奎说,从2022年开始,驻村工作队确立了“抓实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依托两个基点,促进两项突破,实现3个目标:即以党建+金融帮扶为基点,促进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有新突破,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农户可支配收入增加、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形成了江当村独具特色的新亮点。
江当村马木亥买家,干净整洁的庭院花团锦簇,他说,原来想扩大养殖规模但缺少资金,现在通过建行的“青农裕贷”,家里养了15头牛。“党建+金融”服务,最大的受益者是江当村的养殖户和种植户,在村民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建行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了江当人实现梦想的脚步。
“现在村民搞养殖业不再是小规模、零散养殖,基本是规模化发展,这样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只要有村民找到村委会,我们就会及时与建行沟通,建行的工作人员就会主动上门服务。”冶学明说。
产业化、规模化的养殖不但可以实现增收致富,更能有效带动周边老百姓养殖业的发展。张世奎介绍,近年来,建行一任又一任驻村工作队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动“党建+金融”模式,数据显示,江当村工作队协同建行海南州分行,向农民发放“青农裕贷”低息贷款近1000万元,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备足金融“活水”。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建行人通过“党建+金融”模式,村级红色堡垒进一步加强,党员“三亮三评”活动不仅亮出了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也带动了其他村民增收。同时,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张世奎将农业专家、养殖能手请进村,培养产业带头人,组织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指导农牧民生产。
在江当村,提起“建行”两个字,几乎人人会竖起大拇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建行人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致富,付出了巨大心血也收获满满。
七年来,在建行青海省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带领江当村走出了一条特色振兴之路;立足现在,乡村振兴治理成效转化成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展望未来,江当村还将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韧劲,在乡村振兴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