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凤民家中的一个铁皮柜子里,装有一大堆荣誉证书,其中40多个是省、市、县工商银行颁发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个人营销标兵”“优秀员工”等。近五年来,同样也是荣誉不断——
2019年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省部级劳动模范”称号;
2020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勋章”;
2021年8月1日被洛南县人民政府授予“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2023年7月被工总行授予“工银卓越奖章”。这是中国工商银行的最高荣誉,全国仅有10人获得。
除此而外,还有一块荣誉章对他来说意义非凡,那就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荣立的个人“一等功”。
这样一个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人,一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信念,在熔炉中锻造
人常说:部队是一个大熔炉,可以百炼成钢。这话一点也不假。
1963年生于陕西省洛南县古城镇一个偏远小山村的张凤民,自小就领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砺,为了全家的生活,小小年纪,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严寒酷暑,爬坡过坎,炼就了他吃苦耐劳、坚毅果敢的性格。
1982年10月,年满19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军,实现了他从军报国的梦想。
从踏上军车离开家乡的那一天起,张凤民就牢记父亲“到了部队一定好好干”的嘱咐,并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上进,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战士,给家乡父老争口气!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部队经过多轮摔打,三年后,他终于站在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后不久,一个考验他意志和忠诚的重大机遇来到他的面前:在1985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张凤民主动请战,随大部队奔赴云南老山前线,作为一名工兵爆破组长,担负起为战友冲锋杀敌排雷清障的重大任务。
穿行在枪林弹雨中,踩着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地雷,张凤民和其他5名战友组成的工兵突击队,没有一丝退缩,他们冲破敌方构筑的“炮火围墙”,䠀开一条又一条生命通道,只为尽快排雷为战斗胜利争取宝贵时间。排雷期间,张凤民多次遭到弹片袭击,额头、身上也留下了不少弹片划伤的痕迹。在一次排雷时,意外触发引信,爆炸碎片炸伤了他的右指,给他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中越边境山高林密,毒蛇、毒虫随地可见,恶劣的作战环境使伤口不断恶化,但张凤民从未退缩,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像这样冒着死亡的威胁,张凤民出色地完成作战任务达30多次。
渴望得到一枚军功章,是他那时日思夜想的事情。不久,报国立功的机会终于来了。
1986年10月19日,部队攻打55号高地。时任班长、爆破组长的张凤民带领战士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及时为冲锋部队成功排雷,打通胜利之路。在完成开辟道路的任务后,他又带领战友们参与到抢救伤员的战斗中。在战场上,他们发现了两名伤员,第一名伤势较轻,只是手臂和头部被弹片划伤,他们在对其进行简单包扎处理后交给其他战友抬回救护所,而将伤势较重的另一名伤员留给自己班。在坡陡路滑荆棘密布的情况下,既要做好排雷工作,又要抬运躺在担架上的伤员,还要防范敌方炮弹的袭击。但战情再险恶,也没有吓倒张凤民和他的战友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英勇奋战,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将伤员抬回救护所,伤员因此而得救。这次战斗,张凤民因作战英勇,按时完成任务,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救出两名伤员,战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他所在的工兵突击班荣立集体一等功。
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张凤民践行了他的入党誓言。手捧军功章的那一刻,“跟党走,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便在他的心中牢牢扎下了根。
转业,一切从头开始
1987年12月,张凤民脱去军装,带着满满的荣誉感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洛南。
当时,社会不法分子抢劫银行金库和运钞车的事件在全国时有发生,工商银行洛南支行正缺保卫人员,得知张凤民刚从部队回来,曾上过战场,荣立过一等功,觉得这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于是便将他的档案递给了工商银行。次年被工行洛南支行正式调入,分配在保卫科工作,这一干就是12年。12年里,洛南支行的安保工作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肯定,保卫科也被工总行和省工行评为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
2000年,工行机构改革,把金库和押运业务交给第三方公司代理,支行安保人员面临下岗分流的窘境,要么离职自寻出路,要么转岗适应新的工作。这一新的挑战,对银行业务一窍不通的张凤民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到底该怎么办?是退缩,还是前行?这个问题,在张凤民的大脑中只存在了几秒钟,他便断然作出决定:经历过战场生死的人,这点困难算什么?别人能干,我也照样能干!于是,张凤民又将人生拼博的战场从银行保卫转移到银行业务经营。
此时,张凤民明白一个道理:作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不懂银行业务走到哪里都说不过去。如果自己再不努力,最终将难逃被单位淘汰的命运,更别说成长与进步。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的转业干部,要想在单位立足,只有下基层经受锻炼,从零开始,增长本领,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他主动提出,愿去储蓄所工作。他的这一请求,得到了支行领导的同意。
刚到储蓄所那会儿,那可真叫一个“难”。在这之前,他的那双手,持过枪、握过电警棍,却从未碰过电脑,也没敲打过算盘,更没大把大把地数过钱、替客户算过理财账。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呗!相比老山前线猫儿洞里的酷热、枪林弹雨中的生死考验,这点苦不算啥,他能吃!
此后,单位同事经常看到:张凤民不是坐在营业室的角落里反复划拉键盘鼠标,就是一遍一遍地拨珠练算;不是向小青年请教利息的算法、结账的要领,就是和所主任一起在东街西巷走访储户。当然,还有更多同事看不到但能感觉到的情景是:夜晚的台灯下,张凤民正认真地翻阅着《银行会计学》《货币银行学》《员工应知应会工作手册》以及储蓄、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等学习用书。
无论这些知识是一座大山,还是一座堡垒,张凤民相信自己最终都能攻克。他想起在部队时,每次出征前都要响亮喊出的那几句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浑身充满了力量。
说到做到。不出半年,他就能替柜台人员顶班营业了。年底总结,他超额完成所里给他分配的揽储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银行员工。
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张凤民很快便得到重用。支行先后提拔他担任工商银行洛南县支行办公室主任、支行客户部经理、洛南华阳支行负责人、洛南县支行市场营销部经理。
在担任办公室主任期间,他以人为本,以情感人。2005年6月的一天,职工家属刘某突发心脏病。为了不影响职工正常上班,他第一时间将病人送往医院救治,当晚又和支行领导一起,带上慰问品前往探视,表达工行的关怀;在平时工作中,他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牢服务意识,协调好各方关系,把问题和困难想在前面,为一线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在客户部经理岗位上,他把客户当亲人和朋友,在主动为客户排忧解难的同时,做到重大节日自掏腰包上门走访,培养客户群体,密切合作关系,争取客户的信任和支持。经过持之以恒地努力,成功培育私人银行客户两个,优质客户13 家,为支行机构和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您的贷款业务已办好,请您慢走……”走进洛南工行,一位面带微笑,手下已麻利为客户办完贷款业务的人正是张凤民。退伍多年,初见他时,人们已经很难将眼前这位行内业务的“顶梁柱”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冲锋陷阵的爆破组组长联系在一起。
在华阳支行从事管理工作八年中,他以强化管理、提升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开展以老带新狠抓员工业务培训和营销能力提升,主动开展厅堂沙龙和外出集中营销活动,在部门人员团结协作下,大存款由期初5700 万元升至2.8亿元,部门升级二格,先由储蓄所升为分理处,后又升为二级支行。
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提升自己的素质,在此期间,张凤民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中央党校函授(经济管理专业)学习,通过考核,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实现了自己“再攻克一个山头”的奋斗目标。
2019年底,洛南工行市场营销部宣布成立,张凤民被委以重任,挑起了主持该部工作的大梁。面对客户资源贫乏,市场竞争激烈的不利状况,作为部门负责人,他的压力比谁都大。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几乎天天加班,拜访政府部门,争取工作主动,先后走访了洛南县发改局、招商局、财政局、土地资源局、教育局、工业园区、军人事务局、武装部、消防队、电信局、移动公司、城建局、房管局、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了解相关信息和企业经营情况。由于没白没黑加班工作,他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到医院施行心脏搭桥救治。
手术后仅一个月,看着项目进度缓慢,他不顾医生“需要静养2周,不能大幅度活动”的嘱咐,坚持晚上加班做分析,白天带着部门同志走访县发改局和项目办,广捕信息,主动作为,争取项目。在一次走访中,得知洛南县招商引资中铁集团旗下一家公司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联系走访,以优质服务为突破口,承诺提供便捷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经过多次沟通和协调,感动了企业老板,终于使项目落地洛南,为支行发展增添了后劲。
当记者问他何以这般拼命工作时,他问答道:“因支行前期营销投入较大,如稍有松懈,就将前功尽弃。自已做为一名党员和复退军人,应不负使命,发扬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洛南县地处国家欠发达地区,经济资源比较贫乏。面对多家金融机构激烈竞争的态势,2022年,在全行开展的旺季营销竞赛中,他个人营销理财产品1300余万元、存款1200余万元、保险理财240万元、银行卡500余张,各项指标完成率均列商洛分行前列。在ETC营销百日竞赛活动中,他走街串巷,利用e生活、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业务,带头深入洛南县运管部门、交警队及各社区、乡镇进行线上线下产品营销、安装,仅个人就营销ETC430多户,占到支行营销总量的10%以上,成为营销能手。因业绩突出,当年他被商洛分行评为“旺季营销标兵”。年末工行洛南支行累计开户企业达1158户,存款余额达到128792万元,较年初净增26476万元,超额完成储蓄及公司机构存款任务。与此同时,贷款发放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实现公司累计放贷2.7亿元、个人累计放贷3.5亿元,一举打破了洛南支行近五年无贷款业务的被动局面。
看着洛南支行业务蒸蒸日上,他觉得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累都是值得的!
当被问及取得这些佳绩都有哪些诀窍时,张凤民说:主要做到了四点,一是以真诚服务赢得客户;二是抓信息掌握市场需求;三是用产品引导客户,帮客户提高收益;四是永远把客户当朋友。
本色,在行动中展现
30多年来,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张凤民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传统,立足本职,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时时处处总是冲在最前面。
疫情防控,冲锋在前
2020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严峻的防控形势,县委组织部任命张凤民为工行小区第一书记,张凤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岗位,毫不犹豫担起重任,积极协助支行做好疫情防控及客户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退伍军人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在疫情期间,封闭管理给群众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怎样帮助群众渡过难关?怎样才能不因疫情冲击而使银行业务受到重大影响?为此,他建立了支行客户微信服务群,每天给客户打电话,发微信,把政府疫情防控通知及有关安排及时发送到群里,并将药品、口罩、消毒液、粮油蔬菜领取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告诉客户,避免客户恐慌。主动做好防护知识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客户解决实际困难,这种贴心、暖心的服务,深深打动了客户,获得了客户的普遍认可与高度赞扬。
防疫隔离期间,为了打通客户与银行的联系通道,他创新工作、主动作为,通过微信、电话指导客户利用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办理业务。网银自助业务,对年轻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对年龄大的客户来说,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张凤民从如何使用微信二维码开始,借助微信群,一步一步教客户使用手机银行办理转账、存款、购买理财等业务。耐心付出,终结硕果,两年来,通过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累计营销理财产品2000多万元。
为解除一线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张凤民还积极联合泰康养老保险公司上门为洛南县中医院及妇幼保健院赠送了新冠肺炎专项保险,令一线医护人员深受感动。
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后,洛南县内多个企业面临复工复产,急需资金。为此,张凤民又带领市场部同事走访县域企业和医院、医药超市,了解企业经营和资金情况,积极对接辖内涉疫企业资金需求,协调开通绿色贷款融资业务,先后贷款4000余万元,帮助医药企业、医药超市解决设备购置所需资金。
张凤民不仅热心参与本县疫情防控,还积极响应政府及上级行的号召,通过洛南退伍老兵联谊会向洛南县退伍军人发出倡议,开展捐款献爱心活动,共计组织62人募捐7750元,通过县政府将这笔钱捐给了红十字会,将爱心资金送到疫情防控一线。
抗洪救灾,义不容辞
2020年8月,洛南县北部的石门、石坡、麻坪遭受持续多天的大雨侵袭,累积的山洪至8月6日全面暴发,导致多处房屋崩塌,人员失踪,沿河两岸群众多处与外界失去联系,农作物大面积受损。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
得知消息后,想到全县发生那么大的洪水灾害,断水、断电、断路,老百姓房屋被冲,喝水、吃饭无着,张凤民心里就不是滋味。身为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他决不能袖手旁观,哪里有需要,他就要到哪里去。于是,他不顾五月份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不适,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抗洪救灾突击队,利用周未支行两天的休息时间,驾驶私家车赶赴指挥部,清除沿途石块和倒地树木杂物,设法将救灾人员及救援物资送往灾区,为救人和抗灾争取时间,仅8月8日至9日,他就单人单车运送救援物资8批次,运送人员近30人。
回到县城后,他又发挥自己在退役军人中的影响力,通过微信群向全体战友发出倡议:有车开车,有钱捐钱,全体战友每人献出一点爱,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经他动员,大家共出车30余辆、60余人参加救灾活动,全县退伍军人共捐款51180元。
此举,受到当地群众和相关领导一致称赞。
乡村振兴,帮扶有我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张凤民,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在前期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及时深入帮扶贫困户家中,分析研判当地村情、产业发展思路以及优势资源,积极引导帮扶贫困户发展万寿菊、朝天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致富。
在帮扶过程中,部分群众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有顾虑,担心掌握不了技术,怕出风险,觉得还是种粮食比较安全。张凤民针对群众这一心理,通过与他们交心,耐心讲解发展特色产业的好处,联系农技部门为群众提供相应技术指导,通过种植前后经济收入对比,让群众自愿接受,自主选择。
帮扶对象中既有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也有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他们的生活都特别困难。在走访过程中,张凤民没忘了给他们买点肉蛋和其它生活用品。群众有困难,他千方百计给予解决,自己解决不了,就向有关部门反映,以期引起他们的重视。此外,帮农民干活、村民有病帮送医院、重大节日带点礼品、微信送上节日祝福等等这样的事情,对张凤民来说更是常有的事。
直到现在,张凤民还和帮扶对象保持着联系。去年途经石坡镇华兴村时,遇到一个他曾经帮扶过的大姐,她非要塞给他一袋辣椒不可,以此表达对他真心帮扶的感谢。
说到自己的帮扶经历,张凤民总是面带笑容,似有一种自豪感。当被问到驻村几年来的工作感受时,他说:“驻村帮扶农民脱贫致富,是党的一项惠农政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冲锋在前,把党的好政策在基层落到实处。当你真正把心放在这里,与群众心连心,扎扎实实干出成绩,就会发现,村里的乡亲们会拿你当自家人看待,你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会成为他们尊敬你、热爱你的理由。”
如今,张凤民所在的帮扶村已如期退出贫困序列,他已经兑现了自己“要帮,就要帮出个结果”的誓言和承诺。
初心,依然装在胸中
张凤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退伍不褪色 初心永不改。
当问及他的初心是什么时,他说:“首先我是一名军人,在战场上看到我的战友一个一个的牺牲,他们牺牲时有的才18到20岁,我的心情就格外沉重,我有幸活着,而他们却长眠在祖国边疆,我应该多工作,多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对得起单位的培养!”
2020年,他在接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勋章”这一至高荣誉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荣誉已经成为历史,它只能激励我继续努力工作。今天,面对实力日益雄厚的工商银行,我由衷地感到自豪;明天,为了使工商银行能够成为新时代的现代商业银行,我愿和千千万万的工行人一起,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在工商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奉献自己全部的余热和智慧。”
张凤民有两个子女,一个男孩已经上班,女儿已于去年考上国防大学,实现了自己的军人梦想。爱人原在企业上班,对他的工作十分支持,97年下岗后一直在家操持家务,管教孩子。张凤民说:“我所取得的任何成绩和家庭的幸福,都离不开爱人的支持,军功章也有她的一半!”
如今,张凤民已年近花甲,当记者问他退休后有何打算时,他说:“虽然自己即将退休,但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愿我们工商银行的未来更加辉煌。我退休后会做些公益事业,参加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余热,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
这是一个曾获得一等战功、退伍不褪色、最美退役军人的铮铮誓言,是一个不折不扣、名符其实的“省级劳模”、“工银卓越奖章”获得者的拳拳心声。
从军营到工行,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精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张凤民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