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征途万里。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商南县工业集中区而言,这是锐意进取、实干争先的十年,是砥砺奋进、硕果累累的十年,是跨越发展、意义非凡的十年。
商南县工业集中区位于陕豫鄂三省八县结合部,成立于2009年,由县城片区、富水片区组成,规划面积6.98平方公里,境内宁西铁路、沪陕高速、312国道、345国道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园区2010年10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建设园区;2018年被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并被省工信厅命名为“创新转型示范”园区;2023年4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商洛市劳模先进集体”;2023年9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商洛首家通过省政府认定的县域工业集中区。
近年来,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商洛市委“一都四区”发展定位和商南县“四大名城”建设目标,立足产业现状和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集群。以省级“链主”企业中剑公司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以万达智造、天元新能源为龙头的装备智造产业,以高科食品产业园、霄龙医药产业园为龙头的绿色食药产业,以虎之翼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已初步聚链成群,现代材料产业园、硅科技产业园、镁材料产业园等“区中园”建设初具规模。截止2022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10家,其中规上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实现工业产值81.7亿元,上缴税金1.14亿元,从业人员近8000人。
十年韶华,园区从小到大,十年奋斗,产业由弱到强。十年间,园区干部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曲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华彩乐章,随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园区已成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培育投资沃土 夯实发展之基
走进商南县现代材料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笔直的道路、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厂房,一个生机盎然的现代化园区迎面而来……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有效解决工业基础薄弱等难题,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高效集约利用资源,修编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控制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为园区科学持续高效发展指明方向,也为“筑巢引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立之始,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按照“一次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7.6亿元,先后修建工业大道、富园路、沐河路、幸福路、创业路等道路8.2公里,搭建中小企业孵化园、返乡创业科技产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园区内学校、银行、通讯网络、电力专线、天然气等设施一应俱全,为企业入驻提供了良好投资环境;两年前,为加快园区产业转型和提质扩容,现代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按照“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约化、产城化”五大理念,建成了8栋现代标准化厂房,目前已投入使用。同时在其周边布局了智能大数据平台、综合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启动了污水处理厂、110千伏变电站等水电路气讯配套设施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最高效的服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栖来。十年来,商南县坚持把园区开发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引擎,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硬件环境,持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健全服务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
2013年,在《商南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珺从深圳回到家乡商南发展,一开始没有自己的厂房,但商南县的引资政策很好,县上建有中小企业孵化园,刘珺的企业直接入驻孵化园,入驻后即可生产运营。从那时起一直到2020年,7年时间,政府免费为刘珺的企业提供厂房。“免缴房租,加上水电费等方面的优惠,7年间,至少为我们公司节省了近2000万元资金。”刘珺说。
企业要安心发展、成长壮大,必须靠一流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为了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优,县域工业集中区秉持亲商、安商、惠商的理念,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园区的招商优惠政策不仅仅局限于本地创业人士,外籍来商投资创业的企业也可同样享受。
陕西达沃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精密滑台、工业机器人制造为主的民营企业,公司总经理刘洪伟是河南人,他也是看中了园区这片发展热土,他来商十年,从最初入驻中小企业孵化园到2022年入驻现代材料产业园,企业一路成长,一路壮大。刘洪伟说:“除了前期减免租金外,园区还提供全流程手续办理、不定期组织开展招商引资、融资政策解读等,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园区不断为企业做好优质的服务,同时在为企业排忧解难方面真正出实招、做实事,切实做企业家的“服务员”“店小二”,无事不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发展。在面对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紧缺、融资困难的问题,园区协调组织县人行、县农行、县农商银行、长安银行等金融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帮助企业在信贷、账户结算、电子银行等各领域与银行深度合作。
“信赖源自真诚,服务赢得未来”,县域工业集中区用创新的高度和服务的温度赢得了投资者的热度和发展的速度,让商南这方热土变得更具吸引力,使得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十年倾心服务,商南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园区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共同赞誉。如今的园区,已经成为外来客商投资兴业的洼地。
聚焦发展动能 强化项目招引
富水片区,医药中间体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现代材料产业园内,年产5000吨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厂房装修热火朝天;城关片区,柏伦包装产业园、陕西泰科泵阀等企业生产高歌猛进……行走在商南县城周边,一个个项目先后落地,一批批企业茁壮成长,描绘着项目推进、产业奋进的精彩画卷。
商南县天和泥浆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废旧纺织品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石油钻井助剂的科研型企业,同时提供钻井泥浆现场技术服务,研发生产钻井泥浆产品,主要服务于石油,天然气钻井领域,拥有专利40余项,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经理康朝权说:“十年前,我们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回乡创办了商南天和泥浆有限公司,并一直致力于创品牌、做口碑,带动家乡群众致富,在疫情期间,我们担当社会责任,累计向社会捐款近200万元。未来十年,我们计划新建年产20万吨油田压裂支撑剂生产线等项目,做到泥浆材料品种全覆盖,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泥浆材料集散地,在县委、县政府为我们搭建的返乡创业舞台上再作新贡献,为商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年产500万件冶金粉末制品的陕西豪德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公司瞄准国际国内新材料市场,从德国引进先进生产线,生产的冶金粉末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精密配件。公司负责人孙文说:“我们属于陕西天元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十年来,天元新能源一直稳步发展,现在我们企业的发展目标是总公司做大,子公司做专,产业链做强,带动商南经济发展,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拥有国内国际专利证书235个的商洛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出口美国、韩国、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是一家技术含量“爆表”科技型企业。2016年,公司成立虎之翼研究院,专注于半导体照明产品技术创新和新品研发,下设产品设计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未来实验室。其中,未来实验室会做大量基础性、前瞻性和外延性的科学研究。该公司副总经理赵然告诉记者:“高端人才是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大量的工作主要靠机器来完成。”
陕西高科农业食品产业园是一家依托商南本地茶叶、食用菌、猕猴桃等农业资源优势打造的智能化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是我县绿色食品产业链龙头企业。今年发展的商南县供港蔬菜项目逐步打开国内国际市场,成为商南绿色、生态、健康的供港蔬菜公用品牌,带动受益群众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为我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
一家家企业在各自领域闪耀着光芒,汇成了商南县域工业集中区创新的“璀璨星河”,一项项成果见证了园区砥砺前行,见证了园区的硬核实力,更见证了商南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商南县工业集中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聚焦“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全力保障“招大引强”,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今年1—6月先后赴湖北宜昌、河南西峡、江苏溧水等外地叩门招商,在西安、南京等地举办标准化厂房招商推介活动4次,接待客商考察15批次,新引进泓宇新材料、盛春禾合实业、汀味融绿色农产品开发等企业8户,占年度任务的100%,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99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8.25%,园区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22年度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壮大产业集群 做强发展引擎
近年来,商南县工业集中区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大名城”建设目标,强化“稳链”“补链”“固链”“延链”,依托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合作的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为充分发挥省级“链主”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商南中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763”科研攻关为技术支撑,布局高纯硅、石墨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项目,着力打造百亿硅产业集群。目前,3万吨高纯硅粉、光伏硅废料回收加工再生项目已建成投产,10万吨高纯硅项目一期将于年底投产。
立足资源优势,发挥新豪迪、金润矿产、森德瑞尔三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聚力打造的镁材料产业园是一个从初加工向硫酸镁及白炭黑、超细氢氧化镁、高纯氧化镁、金属镁、镁制品加工等全产业链延伸的百亿级产业集群。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1.78亿元、利税1.51亿元,目前,一期已建成绿色矿山开采区、型砂及耐材生产区、硫酸镁生产区,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上缴税金突破1000万元。
“有了不断壮大的产业集群,才能吸引更多企业与资本入驻。”商南县工业集中区抢抓晋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机遇,精准定位,发挥区位优势,抓牢产业基础,构建起完备的产业体系,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培优育强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促使全县工业经济焕发无限生机。
立足更高起点 奋楫扬帆启航
壮志绘宏图,大略谋发展。下一步,商南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环境准入要求,完善管理制度和基础配套,切实提高专业化运营服务能力。聚焦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着力将商南经开区打造成全县实体经济的承载区、创新驱动的核心区、改革开放的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一是精准招商引智。立足全县产业现状和资源优势,根据商南经开区规划布局和产业链条融合发展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绘制“招商地图”、“产业链招商图谱”和延链补链强链“路线图”,实施挂图作战,推进精准推介、精准引进、精准落地。通过拍摄一部招商宣传片、制作一本招商宣传册、撰写一篇推介词、组建一支招商小分队“四个一”举措,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药三大主导产业开展叩门招商、以商招商、乡情招商,积极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努力推动商南经开区招商引资提质升级。二是狠抓项目建设。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为抓手,持续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制定项目服务清单,对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实行专员服务负责制、专班推进制、“五个一”责任包抓制,积极协调化解项目供地、融资等难题,全力推动现代材料产业园、硅科技产业园、镁材料产业园等“区中园”和天然气液化调峰、海越集团电解铝废渣循环利用、天和泥浆生产线迁移、工业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商南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积强劲动力。三是深化对外开放。制定《支持商南经开区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培育对外贸易、研发平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出口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吸引外贸企业入区落户。瞄准“一带一路”开拓海外市场,精心培育丹江农特、东正化工、虎之翼、达沃鑫等外贸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和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发展,打造全链条的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深化与境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互利合作,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四是强化科技创新。以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擎,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虎之翼研究院西安分院,聚焦产业关键环节技术创新,布局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梯度培育虎之翼、天元新能源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激发商南经开区创新创业活力。五是全力促产达效。深入开展“进企业、问需求、送服务、促发展”走访调研活动,定期组织召开政银企座谈会、产销对接会、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招聘会等系列活动,协助企业解决融资、销售、招工和员工技术培训等难题。鼓励通过依法收回、协议置换、兼并重组、费用奖励等措施,进一步盘活神州科技产业园等闲置厂房,实现“腾笼换鸟”,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六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策允许范围内,在商南经开区推行投资项目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管理方式,探索推行“标准地”改革,推进工业用地方式由出让为主向租赁、出让并重转变,探索推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供应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积极引进和培育设计研发、信息数据、电子商务、财税咨询、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昔日沟壑纵横到如今欣欣向荣的实体经济发展阵地,商南县工业集中区在工业经济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也必将继续闪耀璀璨光芒,书写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