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986亿元

2023-11-09 23:25:28

本报渭南讯 11月9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渭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刚介绍了全市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工作推进情况。

刘刚表示,近年来,渭南全市粮食、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特色渔业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7条全产业链产值达986亿元,创建国家级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1个、省级4个,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8家。

预计到2025年,7条全产业链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其中粮食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目前166亿,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目前110亿,苹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目前180亿,蔬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目前120亿,乳制品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目前160亿,特色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目前240亿,特色渔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亿、目前10亿。培育壮大3个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链主”龙头企业。

今年全市夏粮种植面积437.6万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总产量126.25万吨,夏粮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市秋粮面积374.88万亩,已全部收获完毕,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有望再创历史新高。截止目前,全市存栏生猪198万头、牛20.1万头、羊146万只、家禽1730万只,出栏生猪120万头、牛3.5万头、羊29万只、家禽71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43万吨。全市果品高接换优面积3.8万亩,完成清园310万亩,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72个,改造低质低效果园20.79万亩,果品产量16.8万吨。已销售时令水果40.23万吨,销售金额37.32亿元。全市蔬菜面积81.64万亩、产量169.9万吨;西甜瓜34.7万亩、产量35.2万吨。全市存栏奶牛8.7万头、奶山羊115万只(全省第一),同比增长2.1%、3.6%,生鲜乳产量40万吨,同比增长7.1%,加工乳制品8.2万吨。渭南奶山羊存栏量、羊乳产量和乳制品产量均占全省30%以上,稳居全省首位。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1万吨。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总投资3.6亿元的圣唐乳业液态奶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建设羊奶食品加工生产线21条,功能性羊奶制品(固体)生产线3条。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共三大类46家,以小麦为原材料的面粉加工业,以玉米为原材料的饲料加工业和酒精加工业,企业总资产55.69亿元,2022年总产值87.31亿元,2023年计划产值103.17亿元,目前已完成70%以上,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有27家。

紧紧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坚持园区承载,放大“特”的优势。按照“强镇为基础、园区为引擎、集群为骨干”思路,带动主体向园区集聚、向产业链集中,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2个、产业强镇7个、产业集群4个。坚持品牌支撑。强整合、促联合,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培育白水苹果等区域公用品牌9个、总价值239.54亿元,培育圣唐乳业等知名企业品牌28个。坚持典型引领。培育白水苹果1个全产业链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全省共2个);培育白水苹果、富平乳制品、蒲城家禽、韩城花椒等4个全产业链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

推进“三链”同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支持富平县建设关中奶山羊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健康养殖示范场及全价日粮配送中心;支持大荔、合阳、澄城、富平县种植青贮玉米20万亩、储备青贮饲料60万吨;支持合阳县建设8个奶牛“智慧牧场”。在全市8个县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共建设粮食核心示范区20.1万亩,辐射带动63万亩。全市划定6个集中连片粮食板块,打造60万亩“吨粮田”核心示范区。积极对接省厅,蒲城县、澄城县纳入国家生猪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大荔县纳入国家蔬菜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共计6600万元。

下一步,渭南市将聚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树立典型抓好示范,内引外联做大龙头,宣传推介培育品牌,全力推进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