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市场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然而权益市场持续低迷、债市多次调整,银行理财经历破净潮、赎回潮之后,客户的风险偏好不升反降。今年,银行理财子在资产配置方面纷纷以“稳”字当头,主打“低波稳健”策略,丰富低波产品货架布局,满足理财客户需求,与公募基金客户差异化竞争。
发行理财产品接近20年的上银理财(原上海银行资产管理部),早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就坚持短期灵活、长期稳健两类产品主打策略,持续丰富低波产品货架。为了吸纳更多的稳健型资金,上银理财持续供给备受市场认可的易精灵、易享利3/6M、美好悦享利6/12M三大系列重点产品。
低波动产品获市场青睐
银行理财市场近年来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18年,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先后颁布,银行理财市场逐渐压降具有刚兑性质的保本老产品规模,实行全面净值化管理。刚兑产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22年叠加股债波动和部分行业的冲击影响,理财产品遭遇“压力测试”,真正出现了净值波动。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受股市震荡影响,年底受债市波动影响,部分理财产品甚至破净(即净值跌破1元),赎回现象增多。
根据广发固收的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末,全部理财产品破净率(净值跌破1元的理财产品占所有产品的比率)约为6%。不过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以来,银行理财规模有回升趋势,当月第二周各理财产品净值曲线持续走高,破净率降至3.9%。
当前银行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收益率表现主要依赖于债市波动,债市短期调整压力或难以避免,因而理财产品多采取较为保守的防御策略。实际上在经历破净潮、赎回潮后,银行理财公司已经在资产配置方面以“稳净值”作为主要目标,客户则更加青睐于以低波动为主的稳健性产品。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认为,银行及理财公司在资产配置方面依然主打“低波稳健”策略,理财公司大部分封闭式产品采用混合法估值,同时侧重现金流动性管理,配置低风险资产以降低产品的净值波动。对投资者而言,理财产品仍然具有较大的配置价值。
银行理财主打“低波稳健”
2022年是资管新规后的转型元年,股市、债市、商品市场遭遇多重冲击,波动与回撤逐渐常态化。银行理财子公司也从“母行的资管部门”、“以经营资产为主”逐渐向“以客户为本”、“全流程服务”和“差异化产品”转型,提升投研能力,拓宽服务广度和深度。
今年,银行理财尤其重视低波动稳健型产品发行。银行理财披露的三季报可以看出,多家银行在产品的资产配置上“稳”字当头,主打“低波稳健”策略,丰富低波产品货架布局。
以上银理财为例,公司坚持短期灵活、长期稳健两类产品主打策略。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上银理财持续供给备受市场认可的易精灵、易享利3/6M、美好悦享利6/12M三大系列重点产品。
上银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易精灵”系列,截至9月末该系列持仓客户共计51.9万户,目前已发行易精灵1-6号、8-11号,并设有支持快赎标签,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等稳定性较高的资产,投资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
上银理财稳健型产品包括“悦享利美好”、“悦享利低波”系列。悦享利美好系列的低波动资产占比为80%-100%,截至11月30日运作满2个月的美好款全系列产品的当期收益率超过3%;悦享利低波系列估值稳定的低波动资产占比为60%-80%,可选资产范围更丰富,产品供给更充足,截至11月30日运作满5个月的产品当期收益率在3.16%-3.90%。(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
根据公开资料,上银理财是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前身为上海银行资产管理部,发行理财产品已有18年之久。2005年3月,上海银行获批开办人民币理财业务,4月发行第一支“慧财”人民币理财产品。2014年6月份,上海银行正式成立资产管理部。
2021年7月,上海银行获中国银保监会同意筹建上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3月份,上银理财正式开业,并于2022年11月份完成现金型产品整改以及全部产品划转。截至2022年末,上银理财的注册资本30亿元,总资产39.17亿元,2022年度报告期内理财产品日均规模4360.29亿元。上银理财一直按照“受人之托、代客理财”之业务本源,履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之义务,充分发挥理财公司多资产多策略的 投资能力,努力为客户创造稳定、可持续的投资回报。
(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