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年轻人走出“词穷”困境?

2024-02-29 12:13:24 作者:张玉胜

20240229095543088-51-9e603.jpg

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依靠流行语、表情包就能“直抒胸臆”,但这种浅白直接的输出方式,让一些复杂深邃的表达逐渐被遗忘。在离开网络环境、需要进行规范化表达时,一些年轻人只剩下了干瘪的文字和磕绊的语言。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

当下的年轻群体,既享受着网络交流的便利,又有更多人接受了高学历教育,但在现实生活的交流交际中,却常常遭遇“欲说却词穷”的尴尬境况。“词穷”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占有相当的比例,甚至连提笔忘字的情况也占到了受访青年的37.9%。有专家将年轻人这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现象,称之为互联网时代的“文字失语”问题,必须引发高度重视,实施综合性矫治措施。

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词穷”情形非常普遍。比如,有人在汇报工作时大脑空白,有想法却难以完整表达;面对他人提问却有话不知咋说,磕磕绊绊,词不达意;遭遇提笔忘字时不得不求助网络;春节走亲访友,不知该如何拜年、表达祝福,唠家常也不知该说些什么……这些看似属生活细节、寻常小事,但却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表达能力。

究其原因,或可归结为“都是网络惹的祸”。互联网技术的确让生活更便捷,但同时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表达方式等产生深层次影响。如今手机成为生活重要部分,网上交流已成沟通常态。打字、发表情代替了打电话,说话交流的机会更少。输入法简化了文字输出方式,一句诗只要打出前面几个字的首字母就可引出整个句子,这就让人懒于记忆和思考。虚拟社交让不少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社恐”,长于用网络“梗”和网络语言表情达意,对规范性、逻辑性和书面化的表达方式造成冲击,并窄化语言表达背后的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更影响了年轻人精神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帮助年轻人走出“词穷”困境,首先需要改善互联网语言环境。要加强网络内容的精品化建设,提升语言文字的准确性、丰富性和美感度,打造内容优质的网络人文新经典;同时要引导各类互联网媒体规范语言文字表达,承担文化引导和审美引导的责任。学校及家庭也要提高对青少年人文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年轻一代语言表达和思维的训练。

同时,重视平台引领和实践训练。相关部门要帮助年轻人减少对虚拟环境的依赖,鼓励年轻人多参与线下活动,获得更多具体生活体验。比如多举办面对面交流的讨论会、座谈会、汇报会等活动,给年轻人提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教育体系中也要注重对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多增加口语表达、写作训练等课程训练。

腹有诗书气自华。治愈“词穷”短板,需要强化阅读习惯,以积累词汇、丰富表达,同时更要勤于独立思考、深度思考。既要广猎信息,更要消化和吸收信息,尤其是遇到热点事件更要主动搜集信息,了解前因后果,增强思辨力,理性表达意见。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