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麦田里刮起杨凌“科技风”

2024-03-20 10:42:13 作者:张仕博 余瞳

春拂大地、万物复苏。在三秦大地春耕一线总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老骥伏枥,却心怀国之大者,忙碌地穿梭于各地市的麦田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杨凌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惊蛰过后,陕西小麦进入返青期,这个阶段是调节小麦群体大小和决定成穗率高低的关键时期。杨凌老科协的小麦栽培及植保专家们深入西安、咸阳、渭南、宝鸡等地小麦产区,实地进行技术指导,把脉春耕生产。

在宝鸡市凤翔县横水镇齐村广林种植家庭农场的千亩小麦种植基地,家庭农场负责人齐广林正指导工人进行除草作业。

“广林,你这块田地管理水平非常高,小麦长势很好,但是需要预防茎基腐病的发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郭云忠评价道。

今年52岁的齐广林2017年开始跨界转型,承包2600多亩地开始规模化种植小麦。“我们的小麦田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播种用的是自动化旋耕机,管理用的是滴灌技术,病虫害防治用的是植保无人机.......”齐广林如数家珍般向专家们介绍着自己麦田管理的先进经验。

据齐广林介绍,从门外汉到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这个过程离不开杨凌科技的帮扶。在创业初期,齐广林就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杨凌小麦新品种‘伟隆169’,并邀请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制定标准化种植方案,为他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依托科学管理经验,如今,齐广林小麦每亩产量已突破1200斤,亩均利润已达到500元。而齐广林也希望,杨凌“芯片”、杨凌专家、杨凌技术能够带领当地更多种植户走上增收致富路。

“老师,你快帮我看下,我的麦田今年出苗率不高,长势也不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凤翔县陈村镇尹家务村,种植大户王军奇拉着专家直奔自家地头。

王军奇早年在北京从事IT行业,2022年回乡承包1000多亩小麦,开启了自己二次创业之路。谁曾想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今年小麦出苗率不足百分之五十,看到杨凌专家来到地头,心急如焚的他立刻邀请专家来问诊。

“出苗率不高,长势不旺的原因是由于你播种过深造成的。规模化种植技术是关键,建议你尽快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进行科学种植。”经过会诊,老专家们很快就找出了王军奇麦地里的病因。

针对这一情况,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作物栽培专家党战平建议:“一定要加强水肥管理,增施叶面肥,在拔节前提前追肥。扬花期后喷施磷酸二氢钾,保障小麦穗粒数。”

目前,杨老科协共有1300多名退休农业科技工作者。春耕开始以来,他们足迹遍布陕北、陕南、关中各地农业生产一线,调研产业发展现状,指导当地春耕生产,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农业产业振兴注入了杨凌力量。

杨凌老科协副会长侯宝英说:“在今年科技之春活动之际,杨凌老科协组织专家分为东西北三条线,有计划走访十余个县区,深入了解各地小麦生产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遇到的技术难题。通过技术会诊,现场指导发挥老科协专家团队集体智慧,为陕西粮食安全贡献科技力量。”

来源:农业科技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