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仰的高度,为往圣立传

——与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作者杜崇斌对话

2024-04-23 11:19:12

20240423093939442-79-efcb4.jpg


记者 陈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儒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这四句话言简意宏,境界高远,震古烁今,彰显着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抱负,可以看作一个人的终极人生目标。

著名作家杜崇斌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以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北宋著名的教育家兼思想家张载(1020—1077)的生平、著述和思想为写作核心,以正史为依据,以坊间野史和民间传说为补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一代大儒张载充满坎坷而又光辉灿烂的一生。这部长篇巨著填补了国内对北宋大思想家张载先生进行宏大文学书写的空白,让大儒张载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清晰和生动。小说自问世以来,一版再版,广受好评。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对杜崇斌先生进行了专访,回顾了他创作这部小说的心路历程。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重回遥远的大宋王朝,去寻访一位大儒,缅怀和领悟他博大的思想和永恒的人格魅力。


20240423094015367-13-308a8.jpg

杜崇斌简介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诗人,西安市百名骨干艺术家之一。现为陕西省关学文化促进会荣誉理事、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百人计划”签约作家,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特聘作家,西安外事学院特聘教授。已出版文学鉴赏专著《品茗读经典》、原创诗集《你的印象》、散文集《追寻春天》、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长篇儿童小说《追梦少年》等作品多部,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多万字,有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多年来,孜孜不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公众讲授和普及关学思想,2016年4月14日,接受央视邀请,在央视科教频道出镜谈《大儒张载》。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已荣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首届丝路金融文学奖、廉政文化精品创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面向全国农家书屋推荐的重点出版物等九项奖励和荣誉,曾位列全国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当当网的热销排行榜历史小说类第二名,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长篇儿童小说《追梦少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金融文学奖。


陈:杜崇斌老师,您好!您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讲述了北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张载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对于张载先生,一般人只了解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请您介绍一下张载先生的生平,以及他的哲学思想。

杜:张载(1020-1077),是一位北宋大儒,字子厚,号横渠,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张载先生是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和颇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十一世纪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年轻的时候,文武兼修,而且武艺高强,他后来弃武从文,考中进士后,先后当过县令、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等官职。张载一生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清正廉洁,其做人和为官均堪称万世师表。张载的关学思想博大精深,比如“太虚即气”的“气本论”、“一物两体”的辩证法、“物可穷理”的认识论、“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等等,关学思想对秦文化和中华文化都有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可以说,现在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基因里也有关学的影子和传承。


陈:张载先生是关学学派的创始人,他是如何走上治学道路的?

杜:张载年轻的时候,是按照武将来塑造自己的,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西夏经常入侵北宋,大宋朝西部边防屡吃败仗,民不聊生。面对当时西夏铁骑入侵、烧杀抢掠的现实,张载曾组织了一支民团武装,杀敌报国,保家卫国。并且他还向大宋朝西北边防的大元帅范仲淹先生上了《边议九条》,也就是经过他自己考察调研拿出的对付西夏入侵的九条作战方略。但是识人善任的范仲淹先生却认为报效国家的方式方法很多,张载如果弃武从文,可成大器,而且有可能会成为与孔孟比肩的大儒。后经过范仲淹先生指点迷津,张载弃武从文,隐居民间17年,遍访名师,寻仙访道,学跨儒释道,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治学之路,独创关学,成为一代关学宗师。

20240423094128549-97-e136a.jpg

陈:什么样的契机,让您想要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为这位北宋大思想家树碑立传?

杜:说起来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2012年一个下雪的冬日,我第一次去拜谒张载祠。走近大儒张载,才知道他的伟大,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忽然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张载先生诞辰快一千年了,对他的哲学和思想研究的理论著作很多,但关于他的文学书写却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能看到的仅仅是一些单篇在几百字或者千字左右的小故事和民间传说,而且都是民间人士编印的小册子。后来,我在各大书店、图书馆查阅,均未发现关于他的传记和长篇小说。可以说,对大思想家张载进行宏大的文学书写尚属空白,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学艺术界的一大憾事!于是,我不知天高地厚,就开始尝试改变这一无奈的现状。我开始构思《大儒张载》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在2012年冬天一个下雪的日子里,我开始写下第一个字。


陈:在开始创作前,您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杜:首先是读书学习,做好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像“四书五经”等古籍经典,我得重新学习与研究;宋代历史、宋代文学我也得重新研究;张载的著作《横渠易说》《正蒙》《经学理窟》等也得研究透彻;还有宋朝的政治制度、皇帝更替、变法改革,宋朝与西夏、辽国的关系与战争,都得研究和熟悉;还有宋朝的服饰、茶文化、酒文化、习俗等等都得熟悉;还有宋朝的科举制度、地方官吏制度等知识,也得知道;还有,儒家、释家、道家、法家等等学派的知识也得研究与熟悉。

其次是调研采访,重走张载的人生路,掌握写作素材。我曾多次拜谒和走访过张载祠、张载墓、横渠书院,考察和走访过陕西眉县、宜川、楼观台、重庆涪州、河南开封等他曾经生活和治学做官的地方,感受地理风貌、风土人情。还采访过许多研究张载的学者、他的后裔,获得更多的对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的认知。

再次就是深入研究他的年谱、人生轨迹和哲学思想,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感受一位文人学者在那个波诡云谲时代的成长、奋进、抉择与挣扎,与一位千年前的大哲人成为心灵上的知音。


陈:《大儒张载》这部长篇小说叙事宏大,人物形象生动,既有文化厚度,又有历史高度和思想深度。您是如何塑造张载这样一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的形象的?

杜:张载在正史中的形象只有八个字——“德盛貌严,气质刚毅”。我通过认真深入研究张载的人生后,认为他的形象是多面的,有文人学者的清秀与儒雅,有儒将的果敢与豪迈,也有忧国忧民的诗人般的悲天悯人,更有清廉官员“为生民立命”的刚正不阿。总之,在坎坷人生和多舛命运遭际的打击中,他始终以一个胸怀天下、满腹经纶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虽然相隔千年时空,但我敬仰横渠先生,崇拜他,也热爱他,我相信我们在性格和气质上有些相似。而且,通过研究他的人生,我认为我们在灵魂深处有着深度的默契。所以,可以说,我写《大儒张载》是以信仰的高度,为往圣立传。


陈: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杜:写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很多。比如要写北宋的人物,就要还原北宋那时候的生活场景,那时候人们的衣食住行,那时候的茶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还有城市、山川、河流、农作物等等,都得考证和学习,此其一;第二呢,我要写的是一位中国文化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开宗立派的哲学家,他的学富五车,他的满腹经纶,他的独特的思想,我都得学习,做到了然于胸;第三呢,张载和同时代的许多大人物都有交集,比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文彦博、程颢等等,如何真实地再现他们的友情和思想交锋等等,也需要下很多功夫。比如说王安石,对这个改革派人物,我没有按照历史教科书的观点,一味地褒奖,一味地拔高,而是在充分肯定他的历史功绩的同时,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揭示了他“拗相公”的人格缺陷,还有“青苗法”执行中的错误倾向以及对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相信读者读后会耳目一新。如前所述,这些困难都是通过泡图书馆、读书学习以及调查采访来解决的。

当然,要说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我认为是写作的模式创新。我在创作中尝试了一些创新,就是如何在最大程度还原北宋人物生活场景的情况下,以诗意唯美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把张载在《正蒙》等典籍中的深奥艰涩的哲学思想,浅显易懂而有趣地传授给当代人,增强小说的可读性,让读者通过我的书,爱上中华经典,这其实也是以文学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在来看,这一点已经达到了,因为许多读者读了我的书,纷纷到陕西眉县张载祠、横渠书院拜谒学习,对关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创作过程是艰辛的,您在金融机构工作,日常事务繁杂,而要完成这样一部长篇巨著,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您是如何处理工作和创作的关系的?

杜:长篇小说的写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作家体力、精神和意志的一次长征,因为它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当然,作为业余作家,我们更应该协调好创作与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我在一家金融机构上班,那时候上班的时间工作很忙也很累,根本没有时间读书和写作。我一般是在晚上和节假日进行文学创作和读书学习的,这就需要挤时间,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的。但好在我们热爱文学,因为热爱也就无所谓牺牲了。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换脑子。当我在业余时间进入文学的世界,也感到很充实很快乐,也算是另外一种休息吧,呵呵。当我进入创作的境界,当思如泉涌,当浓烈的情感驱使着笔下的文字如诗一样流畅地呈现,当写出生动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真知灼见的思想时,我真的很享受,有一种表达和倾诉的快乐。我曾在一次文学座谈会上说,文学因我们而神圣美丽,我们因文学而充实快乐。


20240423094104393-63-a4252.jpg


陈:《大儒张载》2016年由西安出版社出版,2022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又推出插图版。再版的时候,您都做了哪些修改和补充?

杜:2015年12月份,山西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名家名作》以专刊的形式全文刊发了《大儒张载》这部作品,后来我又做了大量的修改润色,到2016年7月才正式由西安出版社出版了《大儒张载》单行本。单行本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文史界、思想界、评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2022年,太白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是插图版,插图版是在第二版基础上经过深度修改后的修订版,共34个章节,35万字。插图版(第三版)对张载思想成熟时期进行了重点书写,增加了《回望关中》《金榜题名》《经世致用》《横渠四句》等章节,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大思想家张横渠先生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和他著名的“横渠四句”的酝酿、形成和诞生的过程,同时对这一伟大思想产生的基础、条件和时代背景也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演绎,精心提炼和展示关学思想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努力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然,插图版还增加了儒家和道家的辩论,关学和洛学的思想交锋等,对张载参与王安石变法和审理苗振贪污案的过程等章节也进行了重新创作。可以说,修改后的书稿比原来的书稿故事更好看,内涵更丰富,诗意更充盈。


陈:张载生活在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有哪些现实意义?

杜:首先是这部小说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关于大思想家张载的宏大文学书写的空白,有文学首创意义。其次,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儒张载》以文学的形式对横渠先生博大的哲学思想和关学学说进行了诗意的表述。再次,在当代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国人极力呼唤重塑民族精神,《大儒张载》的出版顺应了这一潮流,特别是振聋发聩的“横渠四句”将为重塑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陈:《大儒张载》出版后好评如潮,已经荣获九项奖励及荣誉,先后被“学习强国”平台、《陕西日报》以及“人民融媒体”等多家权威媒体推荐,并且登上了当当网传记热销排行榜。作为作者,您对这部小说满意吗?评论界对该书的评价如何?

杜:《大儒张载》这部书是我用十年时间反复打磨成的一部文学作品,我对这部书是喜爱的,我现在每次翻阅这部书都会流眼泪,我相信它凝结着我的心血和我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截至目前,《大儒张载》这部书已经荣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首届丝路金融文学奖、廉政文化精品创作一等奖、首届陕西金融文学奖、金融文化成果奖、国家新闻出版署面向全国农家书屋推荐的重点出版物以及第二十四届北方优秀文艺图书奖一等奖等九项奖励及荣誉。

评论界对《大儒张载》这部书的评价较高,认为这是一部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张载一生的历史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性,《大儒张载》以张载的生平、著述和思想为核心展开,通过历史小说这一文学形式,深入挖掘了张载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张载及其创办关学的精神与贡献。二是文学性,《大儒张载》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水平,作者以严谨的态度、诗意的语言,将历史事实与文学艺术相结合,使得整部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诗意和美感。三是史实性,《大儒张载》在史实的把握上较为准确,主要内容根据史料记载编写而成,没有夸大歪曲,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也比较客观。四是现实意义,《大儒张载》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能引人深思、让人陶醉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大儒张载》,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张载及其思想,从而对于当下的社会和人生有所启迪和帮助。


陈:继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后,您又出版了长篇儿童小说《追梦少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您近期还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

杜:《追梦少年》是一部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长篇儿童小说,也是一部关注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长篇小说。这本书最近荣获了第四届中国金融文学奖。该书共81个章节,16万字,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面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长问题,以10岁到15岁这个年龄段的几个小学生为主要人物,展开一系列有趣的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反映一群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学习和生活。该书以儿童视角、儿童语言,直面当代少年儿童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小说力求语言清新优美,想象丰富,故事生动曲折,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为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

我最近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名字叫做《大儒张载密码》,这部书在中国作家网连载,已经连载了36章,大约有16万字。小说是以一部书为线索,以诠释、追寻和践行“横渠四句”为导引,写一群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信仰和追求。该书内容广泛,涉及国学文化、中医传承、服饰文化、当代传媒、文学鉴赏,以及年轻人的生活现状与精神困惑等。该小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精心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以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以文学的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现实意义。


陈:在《大儒张载》这部书中,作者杜崇斌老师用高超的写作技巧、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带领我们穿越大宋王朝,去感悟关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感谢杜老师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接受城市金融报的专访,衷心地祝愿作家杜崇斌先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惊喜。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