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软是春天雨后大地上绽放的花朵,尽管不以娇媚容颜示人,却于梦境中经典乐曲般低回流连,绵绵地逸散出缕缕鲜香味儿,那些贪恋地软美味的岁月恍然如昨。
地软,又名地衣、地耳、地皮菜。地软是陕西的叫法,东北则称作皮木耳、土木耳,皆因其颜色和形状都形似黑木耳。地软是一种菌和藻的混合生物,每逢下过连阴雨后,野地里、山坡上、河滩里的地皮上、草丛里,都会时不时铺着一朵朵褐中泛绿的地软,像大地盛开的花朵。我的故乡陕北地区下过雨后,窑洞脑畔上也能经常捡到地软花儿。其小小的菌丝,经淅沥春雨的洗浴,逐渐展伸胀大,宛如泡发的木耳。
立春后,春雨绵绵,万物复苏。待雨后初霁,碧空如洗,荒山野坡、草甸河滩上青草碧绿耀眼,草尖儿上覆盖着一朵朵褐色的地软花儿,那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第一道绿色野味。放眼环顾左右,只见这儿一簇,那儿一团,水灵灵、嫩生生、软绵绵地点缀着漫山遍野。每一朵地软花儿,犹如一只褐里透绿的耳朵,趴在草丛里,仿佛正仔细聆听大地深处美妙的律动。怪不得有些地方称其地耳,真是再形象贴切不过。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地耳亦石耳之属,生于地者也。状如木耳。春夏生雨中,雨后即早采之,见日即不堪。”地软犹如昙花一现,想吃这种美味,就得抓紧时机,趁雨后气候湿润捡拾,如果等太阳出来一暴晒,地软不复水灵脆润,干缩成一团趴在地上,再也无从拾捡了。
村里的孩子通常等不得雨停,便身披雨衣,脚穿雨靴,呼朋引伴,提着柠条筐上山捡地软了。那时节乡间物资极度匮乏,大多数家庭根本没有闲钱给孩子买雨衣或雨伞,但是天性乐观的孩子们自有办法,在脑袋上披一个蛇皮袋折成的硕大帽子,细细的春雨通常会顺着孩子补了补丁的裤管一路洇湿下去。对于这个细节,孩子们不管不顾,他们只是惊喜地将那些盛开在大地上,软软的、滑滑的褐色地软花儿,一朵朵采摘到筐里。有的孩子手脚麻利,不到一个时辰就可以捡满一筐。
择洗地软是个精细活儿,一般由母亲们去完成。巧手的村妇擅长粗粮细作,一道野味也常常能被她们做出大餐的味道。仔细除去夹杂在地软中的草屑,筛去沙粒,反复用冰凉的井水淘洗干净,然后放入烧得沸腾的锅内焯一下,捞出沥干水分,继而加入事先泡发的核桃仁或杏仁,拍碎的蒜瓣、精盐、食醋、生抽、味精等佐料,再丢入几粒切得极细碎的小米椒,用热油一泼激发出一股奇异的香味,有的还嫌香气不够浓郁,需要再淋入几滴小磨香油拌匀,撒适量葱花,装盘即可。一眼看上去,仿佛褐绿色的天幕上点缀着无数洁白晶亮的星星。这道凉菜,色味形俱佳,口感尤甚。地软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鲜嫩;如粉皮之柔软,却又比粉皮酥脆,润而不滞,滑而不腻,有一种特有的爽适感。据说,此菜肴不但味鲜美,还有清热明目的功效。
地软的食用方法很多,可凉拌、热炒、熘烩、煨汤、作馅,可荤可素。陕北和关中地区喜蒸地软包子。将地软洗净剁碎,加入剁碎的豆腐丁、香葱,再放入适量佐料拌匀做馅料,然后将发好的面团打碱揉匀,擀成碗口大的面皮,略厚,将馅料裹进去,捏出无数细碎漂亮的褶子,放入蒸锅蒸上二十分钟左右,地软的清香味就从锅盖的板隙袅袅逸散,扑鼻而来。此时,多强的定力也无法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书本上。再耐心候至锅内蒸汽尽逸时开锅取食,喷香鲜美,食之不厌。那种菌类特有的清香和肥厚鲜嫩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地软韭菜包子也是一道诱人的美味。地软包子比肉包子要好吃很多,难怪儿时村里人将地软比作天鹅肉。这种说法在那个物质生活贫瘠的年代,算是一种阿Q胜利法。天鹅肉都吃过了,谁还稀罕别的什么粗茶淡饭,更不屑临出门时饿着肚子用猪皮擦擦嘴皮,打肿脸充胖子作富人状。
陕南人则好吃米饭,常用地软炒韭菜,或地软炒肉,其味鲜有奇香,香而不腻,是极好的下酒菜,下饭也是绝配。陕南农村还有首“地软歌”:地软地软,美味佳餐,天天吃地软,胜过活神仙。
地软不但可口味美,据说还有保健美容的功效呢。远在1400多年前,南朝齐梁名医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性寒,味甘,有滋阴润肺,解热清膈,排毒凉血,利肠胃,益肝目的功效。在《药性考》、《太平圣惠方》等许多古代典籍中都分别记载地软有美容保健功效。晚清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中写道:“以水发开,沥去水,以高汤煨之,甚清腴。每以小豆腐丁加入,以柔配柔,以黑间白,既可口,亦美观也。”
地软这种食材算得上雅俗共赏,它既可入得御膳房,菜谱名日“鸭丁烩地耳”,又可走进平民百姓厨房,成为救灾度荒果腹佳品,更是丰年调节伙食的美味佳肴。据《梧州府志》载,“葛仙米……此原非谷属,而名为米,传云:晋葛洪隐此,乏粮,采以为食,故名。”府志所言葛仙米,即为地软。恰好记载了地软在灾年缺粮时,帮助人们救灾度荒的事实。
随着人们日益对养生的重视,地软和杂粮一样时来运转身价倍增,渐渐荣登大雅之堂,进入豪华盛宴。在古都西安的大街小巷中闲逛,随处都可以看到经营地软包子、鸡汤汆地软、醪糟醅烩地软的店铺。有时趁兴走进店里点一份,可是怎么也品尝不出儿时吃到的地软那种汤鲜味美的感觉了。也许现在外面卖的十有八九是人造地软吧。不禁让人感慨,还是自然的东西好啊,自然的东西自有其鲜活的纯正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