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工作人员在河北鹰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调研企业最新研发成果。杨兴/摄
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已为全省2400余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超800亿元,有力支持了科技型企业发展,这背后离不开该行的科技金融3个“+”。
雪中送炭+长情陪伴
该行积极贯彻落实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加快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关于支持引导唐山、石家庄、保定等重点城市聚焦石墨烯、碳纤维等新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增材制造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推动新一代材料与终端产品同步研发、生产、验证和应用等有关要求,为新兴产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
位于河北保定高新区的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衬底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先后承担863计划、电子信息改造工程等3项国家级和10余项省级项目。近年来,随着碳化硅衬底的需求大增,该企业订单倍增,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中行保定分行了解到企业资金需求后,为企业量身定制“一揽子”服务方案,通过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等,累计为企业批复8.6亿元授信总量,支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扩大生产规模、采购海外设备,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在唐山,一个成立不超过5年的机器人企业——河北鹰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机器视觉产品与智能装备研发行业的新星。据悉,该公司是以研发智能机器人三维视觉系统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精准服务于钢铁企业,可对型材表面的缺陷进行全自动、非接触式检测,精确度较人工检测而言大幅提高,可有效为企业降本增效。
“还记得2021年,我们与还在初创期的河北鹰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次接触,企业先进的发展理念、研发技术、经营思路,让我们眼前一亮,回去便迅速为企业发放了首笔线上信用贷款。”中行唐山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21年到2024年,中行唐山分行始终陪伴鹰眼智能公司发展壮大,通过线上、线下,信用、抵押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为该公司授信突破5000万元。
全面评估+量身定制
科创企业从技术研发到产品投入市场,涉及的关键技术点多,原始资金需求量大且周期长,导致企业在把技术成果转为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困难重重。针对此类情况,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为企业提供差异化授信服务,量身定制符合科技型企业的“专精特新贷”“科创贷”等金融产品,并全新打造“创新积分贷”信贷模型,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雄安妙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入驻雄安中关村科技园的企业,是一家以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基因检测体外诊断试剂盒为主的初创企业,公司的研发实力及产品质量正逐步得到市场认可。但由于轻资产运营的经营特点,传统银行授信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针对该公司特点,中行河北雄安分行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不以抵押物、财务指标作为单一评价因素,重点考察企业研发能力、技术优势、专利质量、团队背景等,为该公司提供了150万元授信额度,助力科创企业加快扩产增能,更好融入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智慧之城”。
“我们持续深化与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及入驻企业的合作,截至目前,已协助44家企业开立银行账户,向园区企业投放贷款1200万元。”中行河北雄安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位于曹妃甸的某新材料科技公司,是一家从事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设备研发应用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研发实力雄厚,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4项。今年,企业负责人想要进一步扩大经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中行曹妃甸自贸区分行举办的专精特新政银企座谈会。在了解到企业的用款需求后,该行客户经理立即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仅用12个工作日就为企业发放了800万元“专精特新贷”。
据统计,自今年以来,中行曹妃甸自贸区分行依托科技型企业专项贷款产品,已为区内专精特新新、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等企业提供超1.2亿元授信支持,有效助力区内企业发展。
“无形知产”+“落地生金”
知识产权是企业技术、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很多科创型企业最值钱的“家当”。近年来,中行河北省分行聚焦企业知识产权,推动“无形知产”变“有形资产”,促进企业智力成果“落地生金”。
河北天宇高科冶金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专业化冶金冷却设备制造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12项国家级专利技术,先后为世界300余座高炉、200余座转炉提供冷却设备,与多家国际知名冶金设备公司和国内钢铁设计院建立业务合作关系。随着研发投入加大,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但抵押物的缺乏让企业陷入了融资困境。了解情况后,中行沧州分行主动对接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企业宣讲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补助政策,推介“惠如愿·知惠贷”信贷产品,最终为企业投放专利权质押贷款1000万元。
“没想到专利证书还能申请贷款,不仅盘活了公司手上的无形资产,还解了我们流动资金紧张的燃眉之急,感谢中行!”该公司财务副总经理郭玲激动地说道。
据介绍,未来,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将继续执金融之笔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持续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体系,全周期服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金融动能。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