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国字号”,澄城县博物馆是怎样做的?

2024-09-27 10:29:29

“行走的博物馆”走进尧头窑景区  

举办革命文物展  

馆藏国家一级文物窃曲纹青铜簋  

8月下旬以来,一条喜报引发澄城市民的关注和热议: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澄城县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  

我国博物馆共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三级博物馆是基层博物馆的代表,对于展示和传播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地区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晋级“国字号”,是对澄城县博物馆综合实力的一次全方位肯定,在澄城文博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澄城县博物馆总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分为室内、室外两个展区。馆藏文物5136件(组),其中既有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种类丰富的历史文物,也有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澄城尧头陶瓷、澄城面花精品……2008年开放之初,澄城县博物馆以其藏品丰富、布展精良而备受业内专家和广大市民认可,被赞誉为“陕西县级第一馆”。  

从昔日的“第一馆”,到如今的“国字号”,澄城县博物馆是怎样做的?  

补短板 强基础  

近年来,立足创建国家级博物馆目标,在省、市有关部门和县文旅局的大力指导支持下,澄城县博物馆从补短板、强基础开始着手。  

“我们完成了库房环境提升改造,配置了相应的文物储藏柜架、文物囊匣等藏储设施。”9月10日,澄城县博物馆藏品部干部关欣介绍。  

于去年11月底完工的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总投资105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澄城县博物馆文物藏品综合保护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而争取项目实施,正是澄城县博物馆系列“补短板”举措之一。  

近年来,澄城县博物馆还编制完成了珍贵文物分类清单和全部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对照二级安保单位标准,实施了监控系统更新升级工程,确保馆区监控无盲区、无死角,监控画面保存达六个月。实施了警务室改造提升,升级总监控入侵报警系统,为场馆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澄城县博物馆展陈布展也在持续优化提升。在2020年完成基本展陈提升项目,增加非遗传承研学内容的基础上,该馆又依托考古研究成果,增设了“小国之光”专题展区。在这个展区,让参观者通过珍贵的文物和专业的讲解,详细了解古芮国的发展变迁,切身感受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带来的震撼。  

为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充分展示古徵大地特色文化,近年来,澄城县博物馆还精心组织了澄城县“红色遗珍、见证辉煌”革命文物展、“忆·艺”传统工艺作品展、“绣美古徵”澄城刺绣精品展、“春诵夏弦书声琅琅”——百年老课本展等系列临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打卡”,受到广泛好评。  

让文物活起来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为指引,让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是澄城县博物馆的重点工作。  

文物活起来,家底要更清——“通过鉴定,我们的一级文物由原来的1件增加为15件!”2021年,以刘家洼东周遗址部分出土文物入馆收藏为契机,澄城县博物馆会同省文保院对馆藏文物作进一步研究鉴定。  

鉴定结果让人欣喜:澄城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一级文物13组15件,二级文物27组37件,三级文物136组158件。“我们将进一步发掘馆藏文物价值内涵,提升文物科学利用水平,真正让文物活起来。”澄城县博物馆馆长王敏介绍。  

文物活起来,展览走出去——2022年6月,澄城县“黄河·尧头窑·黑瓷”文化季活动开幕。澄城县博物馆“行走的博物馆”五进活动走进尧头窑景区,10个文博宣传展板,214件神韵迥异的古陶瓷作品,生动反映了“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的坚守与传承,成为本次文化季活动的亮点。  

伴随着“走出去”,澄城县博物馆馆际交流合作也在不断加强。2023年3月,“古国觅踪——关于刘家洼和古芮国的故事”展览在渭南市博物馆开展。由澄城县博物馆收藏的15组18件珍贵文物在展览上精彩亮相。许多游客参观后发出感叹:“看了之后收获满满!没想到澄城县还有这么多珍贵的宝贝!”当月,渭南市博物馆和澄城县博物馆签订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物活起来,线上热起来——在线开展文物展示、网络文创等工作,让传统文化插上互联网翅膀,是博物馆的必修课。  

“老鼠罐是做什么用的?”“拴马桩群到底藏了多少表情包?”“100s看懂澄城县博物馆”……今年年初,澄城县博物馆列入全省首批国家“繁星计划”试点单位。5月,澄城县博物馆与腾讯公司联合拍摄制作的系列短视频先后在央视频、腾讯数字文化、爱奇艺等多个网站平台播出,反响强烈。  

录制党史学习教育视频节目《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王超北》、文博教育短片《金代大铁钟》《澄城拴马桩》《博物馆是所大学校》;推出“青铜之光”精品文物线上展,推出尧头窑瓷枕线上展;设计研发秦汉宫瓦当图样玻璃水杯、杯垫等文创产品……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走向大众,澄城县博物馆的努力从未停止。  

站在新的起点上  

晋级“国字号”,既是肯定,也是鞭策。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  

“要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系统梳理全县文物资源,挖掘凝练游径主题,增强文物主题游径的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更好展现古徵大地深厚文化底蕴,让更多游客走进澄城,了解澄城!”  

“要更精准对接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升文物价值阐释能力。特别是在深化‘行走的博物馆’五进等活动中,既要有专业性解读,也能通过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方式,使大家在轻松氛围里受到熏陶和教育。”  

“要加强协作,通过设立校园文博讲堂、开展‘博物馆研学游’等形式,让孩子们爱上文物、爱上博物馆,更好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要以打造智能化博物馆为目标,以科技赋能创新展览展示手段,通过运用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等展示手段,为观众营造沉浸式参观体验”……  

在澄城,聚焦推进博物馆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澄博人的交流研讨正在持续,思路更加清晰。  

站在新的起点上放眼展望,澄城县博物馆的未来必将更加精彩。(来源:渭南日报)

责任编辑:渭南站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