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榆林一女子小美(化名)报警称,有人冒充自己朋友,通过微博账号联系她,以回国需要购买飞机票,让她帮忙代付为由骗走1.3万元。
简要案情
小美刷微博时,收到一条私信,看到是自己朋友的头像和网名,便聊了下去。“朋友”称自己手机漫游功能被关,微信也登录不上,现在在日本机场准备回国,但是取不出机票,想让小美帮忙联系东方航空客服问问自己预定的机票是否还在,因为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小美同意帮忙。小美根据“朋友”发来的微信名片联系到了“东航客服”,“客服”表示小美“朋友”无法出票的原因是没有支付尾款,支付完成后即可出票。小美将情况告诉“朋友”后,对方让小美将付款码发过来,自己试试能不能支付。过了一会,“朋友”发来截图称无法汇款,显示境外收款已饱和,让小美问问“客服”怎么回事,“客服”告诉小美确实是这样,现在只支持国内预付。
小美想着先帮“朋友”付款,让她登上飞机了再说,向“客服”提供的银行卡号转账5000元尾款后。“朋友”表示总算取到票了,现在去登机,没过一会,“朋友”又找到小美称无法登机,让小美再问下“客服”,小美将情况与“客服”说明后,对方表示因其“朋友”购买的经济舱超售了,要想登机的话只能加8000元升级成头等舱。小美看到“朋友”那着急的样子,又向客服提供的银行卡账号转账8000元。
就这样小美帮“朋友”垫付了1.3万元后,对方称还是无法登机,需要再转账1万元激活后才能登机,小美这时感觉有些不对劲,在微信上试着联系朋友后,对方却称并无此事,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随机报警求助。
套路解析
(一)骗子利用与受害人同学一模一样的头像和网名来伪装身份,让小帅误以为是真的同学在与自己交流。比如在一些交友诈骗中,骗子会先伪装成与受害人兴趣相投的人,逐渐获取信任后再实施诈骗。
(二)骗子编造手机漫游功能受限无法登录国内App以及无法支付机票尾款的理由,营造出一种紧急又无奈的情境,使得受害人在同情心和友情的驱使下愿意帮忙。类似的,有的骗子会以家人突发疾病急需用钱等理由来促使受害人尽快行动。
(三)在所谓的“东方航空”客服的配合下,受害人一面担心朋友回不了国,一面还受到所谓“客服”的催促,让受害人没有时间考虑,因为关系很好,受害人秉着朋友回国了,手机功能正常后再转给她的想法,一步步踩入骗子的陷阱中。
警方提醒
(一)添加好友要谨慎:在收到自称单位领导、老师、同学、亲朋发来的好友添加邀请或私信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贸然相信,面对陌生来电和陌生邮件时,也要谨慎对待,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二)转账汇款要核实:当所谓“熟人”提出金钱往来要求时,务必和当事人当面或者视频、电话核实,不要仅依靠短信、微信、微博、语音等方式甄别。
(三)及时报警:如不幸被骗,一定要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证据为警方破案提供线索,并立刻拨打110报警,最大限度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