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面”落到“地面” 银行信贷资金直达,打通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2024-11-26 10:33:28 作者:张冰洁

“眼下正是大米加工旺季,银行送来的‘及时雨’解决了我们的融资困难。”牡丹江龙泉府米业负责人表示。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哈尔滨银行了解到龙泉府米业的融资需求后,当天达成了300万元意向资金。

针对小微企业“喊渴”、银行“喊难”的矛盾,近日,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部署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问题,打通普惠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自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各家银行机构纷纷把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方案、优化专属产品、配套专门政策……连日来,银行业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靠前对接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纸面”落到“地面”。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79.8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打通“最后一公里” 让信贷资金直达基层

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多,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大症结。

10月15日召开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提到,要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形成“两张清单”,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荐给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及时、精准对接,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这一做法相当于通过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筛选并向银行推荐客户,将增进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对接,减少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成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在重庆,邮储银行重庆分行按照地方政府推送的协调机制“推荐清单”,迅速组织辖内分支行对清单内的企业展开全覆盖走访。聚焦长江经济带运输船舶特色优势产业,邮储银行重庆丰都县支行走访清单内企业重庆航益船务有限公司,获悉融资需求后,迅速商定授信方案,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完成放款。

“扫完‘走访码’后,银行的工作人员立即指导我们做好需求登记和贷款申报,次日资金就到账了。”包泰君物联网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

在了解到企业发展空间大但缺乏流动资金的难题后,近日,兴业银行福州分行通过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与其对接,第一时间投放贷款300万元,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

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称:“我们正在围绕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行动,以‘金融顾问+客户经理’双人模式实地走访小微客户。”

对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中“两张清单”客户,浙商银行将其纳入“白名单”管理,实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并优先采用数字化快速审批方案,简化授信审批流程,压缩等待时长。

完善尽职免责 激发基层机构动力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关键还要免除银行基层信贷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今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将适用对象扩大至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农户等重点领域贷款,细化免责、追责情形,切实为基层信贷人员松绑减负。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对原来的普惠信贷尽职免责通知作了修订,明确了各类免责的情形。对于基本履行了岗位职责,仅有轻微过失的人员,可以减责或者免责。”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表示,“我们了解到,很多银行都已经按照监管要求,细化并且完善了内部规定,免责人数和比例都有上升。”

近期,多家银行在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具体实施细则,细化执行标准,调动信贷人员和基层分支机构的积极性。

据中国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基层人员减负赋能方面,工商银行优化尽职免责、考核激励等政策,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更好激发基层动力、活力、创造力。

“我们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匹配专项支持政策,在审查审批、绩效考核、定价政策、尽职免责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支持措施。”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支持分支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持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基层动力。

“尽职免责、不良容忍一直是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两条重要工作原则,反映出监管部门对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充分重视。”在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基层信贷人员免责人数的上升,给银行机构带来‘定心丸’,有助于金融机构在支持小微工作方面发挥更大效能。”

多方协同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小微企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去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金融管理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首户贷、开展无还本续贷等,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态势。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2%,较2023年下降0.35个百分点。

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各家银行从总行层面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各地分行主动与省、市、区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对接,让小微专业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园区、商圈,将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送达小微企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商业银行要继续优化服务模式,提高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还需要调动多部门积极性,加强政策协同。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建议:“可以通过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动银行创新信用评价体系,并助力银行加强贷款前、中、后管理,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促进银企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过程中,除了相关部门和银行高度重视,还有较多工作需要及时加以推进。”在娄飞鹏看来,接下来,可以参考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做法,抓紧建立健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银行机构、小微企业等各方责任,以更好调动各方积极性。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