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广东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让科创大潮涌动粤港澳大湾区,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离不开金融支持。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农行广东分行”)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加大高质量科技金融服务供给,助力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以金融力量助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谋“远”。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农行广东分行科技型企业有贷户达6553户,比年初增加1388户,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有贷户比年初增817户,增幅166%;科创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3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加大科技金融服务供给
在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称“嘉腾机器人”)的生产车间,AGV智能导航搬运小车(以下简称“AGV”)如同灵活的“小精灵”,在地面上穿梭。与此同时,轻型多料箱堆垛机在立库内快速移动,精准取料,一次能出入多个料箱……“智慧搬运工们”高效忙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现代化物流画卷。
嘉腾机器人是一家专注于搬运机器人研发与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已成为全球领先的AGV机器人及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的提供商,也是较早向欧洲市场出口的中国机器人公司之一。近年来,嘉腾机器人推出了单举升无人搬运车等多款AGV产品,市场反响热烈,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然而,在发展的关键时刻,这家科技企业一度面临现金流紧张的挑战。幸运的是,农行顺德分行及时伸出援手,以信用方式发放贷款,支持嘉腾机器人的生产与研发。目前,该行为嘉腾机器人提供的贷款余额已超3000万元,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是农行广东分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一道缩影。作为深耕南粤的国有大行,近年来,农行广东分行把写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对科技金融领域的资源投入,以澎湃的金融动能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更多像嘉腾机器人这样的科技企业在关键时刻获得信贷资金提供有力支持。
在顺德,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米”)的展示厅里,70张发明专利证书贴满了整整一面墙。2017年开始,云米开疆拓土,朝着“全屋智能家电”方向迈进,需要的资金逐步增加。
得知企业转型升级对于资金的需求后,农行顺德分行立即主动对接,为企业授信3.1亿元;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为云米延缓上游企业最多6个月账期;给予云米部分下游企业一定授信额度,使其可以在额度内完成“点对点”受托支付,实现对云米“先款后货”。
2021年至2023年,云米集团陆续从农行获得1.8亿元贷款,用于建设包括实验室、生产线等项目在内的云米科技园。
除了加大资源倾斜外,针对科技产业发展的堵点痛点,农行广东分行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完善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架构,并推出一系列创新措施和精准服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系统性推动,农行广东分行印发“融筑未来”科创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和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强化名单制管理,审核认定19个批次、共3000多户重点支持科创企业。
为推动服务质效提升,农行广东分行制定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特色产品服务方案,积极推行科创企业专属信贷服务体系,出台科创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指引,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活动,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作覆盖率达六成以上。
全方位做实做好科技金融,农行广东分行收获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农行广东分行发行科创票据14.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量520亿元、保持农行系统第一。
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构建科创金融评价体系
当科技金融成为“必答题”,银行服务科技创新亟须开辟新的策略和方法。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成长、高波动”的特性,与商业银行信贷模式往往存在一定错配,导致一些科创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那么,银行如何才能帮助科技企业破解“成长的烦恼”?农行广东分行以专业服务提升“向新力”,交出了自己的务实答案。
在宽敞明亮的新办公大楼里,碳境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下称“碳境科技”)创始人兼总经理侯滨一一展示公司样品——电热水壶、输液管加热器、餐饮加热垫……这些产品运用碳境科技研发的碳纳米管加热薄膜,适用范围极广。与传统电阻丝加热方式相比,加热薄膜加热更加均匀、温控更加准确,节能效果实测可节省30%—50%的热能。
近期,碳境科技搬入南沙横沥产业园新园区里。很难想象这样一家科创企业,一度因为资金问题准备迁出南沙区。当时,迁移厂房所需资金让侯滨颇为发愁。
“最开始没想着去找银行贷款,之前听说银行放贷需要考核流水、抵押物甚至土地和厂房。”侯滨表示,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这些资质考核很难通过。
碳境科技的融资难题是科创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针对科技企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轻资产、重智产的特性,需要商业银行重新构建科创金融评价体系。
农行广东分行立足企业全生命周期,根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特点,创建了一套适应科技型企业的专属评价体系,从资产、盈利和担保的“老三样”转变为科技实力和未来成长性等“新要素”,加强对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市场前景以及企业研发团队经验和稳定性等分析研判。
这一评价体系从“股东力、融资力、产业力、企业力、创新力、稳定力”六个维度综合评价企业实力,并匹配专属授信审批权限,提升信贷审批质效,有效地解决传统金融供给与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错配的痛点,更好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同时,针对科技型企业“看不懂”“摸不准”的问题,近年来,农行广东分行重点打造了一支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省行、各二级分行及30家支行均设置了科技金融中心,通过设立科技金融二级部、科技金融部专职团队,或增设专职副总专业化的团队,以更好地提升科技金融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就如同面对碳境科技的融资难题,高素质的科技金融人才服务让科创企业的问题迎刃而解。农行广州南沙分行客户经理谢江东得知了碳境科技的情况后,他敏锐地察觉到——为企业争取到银行贷款还有其他路可以走。
在数次走访企业后,针对碳境科技成长性高、市场前景好等特点,了解到企业有大量研发创新成果后,谢江东提醒企业赶快申请转化为专利,并结合企业多项技术专利和与家电厂商实际交易合作情况制定融资服务方案。
今年4月,在南沙区政府支持下,南沙开发区金融局积极协调多方力量,为碳境科技量身定制“气候金融服务”,创新全国首笔气候融担产品。碳境科技获得由农行广州分行与南沙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发放的气候融资担保贷款100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
“要通过积累更多科技型小微企业资金服务经验,不断优化科技企业评价体系,提高产品与科技企业间的适配性、精准度,为金融服务创新打牢基础,在高质量建设科技强国中推进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农行广东分行公司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打造多元化金融服务 推进科技金融生态圈建设
新兴产业“架梁”,支柱产业“立柱”,广东正不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强健广东制造“筋骨”,这对银行服务科技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期以来,农行广东分行致力于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丰富信贷供给、优化授信方案,为链上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群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拓斯达”)是一家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公司生产以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打造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拓斯达负责人介绍,企业在销售方面主要采取直销模式,按订单生产,首期一般支付定金后生产,供货期间支付部分款项,完工验收后支付剩余款项,这种模式导致企业存在一定的资金需求。为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行东莞分行给予其信用贷款1.5亿元,以满足其流动资金需求。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全过程创新产业链,是支撑广东在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关键。随着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壮大,2022年,拓斯达成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
从一家普通公司成长为产业链“大链主”,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在不断创新。为进一步支持产业链发展,农行东莞分行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截至目前,以拓斯达为核心企业,在农行“链捷贷”平台上线的供应商客户有42户,该行累计投放“链捷贷”超2亿元。
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对外建立更为广泛的合作。农行广东分行努力推进政银携手合作,与省科技厅及省知识产权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签订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对接各级政府风险补偿基金。
做好科技金融,需要更全面的金融生态体系。为了更好发挥在科技金融发展中的“主力军”和“催化剂”作用,农行广东分行正聚焦打造全渠道生态链,扩大与证券、创投、担保、园区等机构合作,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强化对科技型企业资源导入和全面服务。
农行广东分行不断加强投贷联动、城乡联动和“线上+线下”联动,以及部门协同,提供股、债、贷、存一体化、全周期服务,在做好传统信贷支持的同时,积极拓展类信贷业务、权益类业务以及直接融资类业务。
农行广东分行在广州地区设立“金穗融科”科创品牌,以点带面强化对科创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今年4月,农行广州分行路演中心挂牌,这也是农行系统内首个挂牌的路演中心,属于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的重要一环,让“资金端”和“项目端”高效链接。
科技引领未来,金融赋能创新。展望未来,农行广东分行将持续深耕科技金融,在机制、产品、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实践,助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为南粤大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积极贡献农行智慧和力量。
数读
截至今年9月末,农行广东分行科技型企业有贷户达6553户比年初增加1388户
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有贷户比年初增817户增幅166%
科创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3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今年11月,农行广东分行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机构与人员配置,在省行、各二级分行及30家支行均设置了科技金融中心
加强系统推动,印发“融筑未来”科创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和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强化名单制管理,审核认定19个批次、共3000多户重点支持科创企业
加大创新力度,创新推广“科易融”“新创贷”“专精特新‘小巨人贷’”“火炬创新积分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持续优化“链捷贷”“工改贷”等拳头产品
其中“工改贷”累计投放逾100亿元
“科易融”累计投放超46亿元
“新创贷”累计投放超15亿元
制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特色产品服务方案
积极推行科创企业专属信贷服务体系
持续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服务活动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作覆盖率达六成以上
一线案例 扎根一线 做实科技金融
“我们这种初创企业也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吗?”“现在有什么科技企业相关优惠政策是我们企业能用到的?”从业7年,杨炳杰应答过无数这样来自企业方的提问,现在的他对于贷款政策、信贷发放条件已经“信手拈来”。
作为农行广州南沙分行的一名客户经理,他主要负责小微、普惠方面的贷款业务,经手了不少科技企业的贷款,对于如何做好科技企业贷款业务颇有心得。
杨炳杰曾经手过这样一个案例:位于南沙区的某智慧制造企业是一家从事农林牧渔专用仪器仪表产品研发制造、食品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但除了机械制造,该公司还有养殖方面的业务。杨炳杰在走访该企业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当年出现了较大的亏损,经营存在一定资金缺口,正在寻求帮助。
“按照正常的信贷资质认定,该企业难以满足农行相关标准,但企业发展确实出现了资金缺口,能不能帮帮企业?”随后,杨炳杰深入调研企业情况,了解到该企业今年财务报表出现亏损是因为拆迁,而该企业养殖场投产的鱼苗还没来得及长大成熟,于是出现了短期资金紧张情况。
杨炳杰一边将企业因不可抗因素产生的亏损情况进行上报,一边也多次上门核实企业情况的真实性,确定这家科技企业具备盈利能力。杨炳杰介绍,农行广州南沙分行最终认定该企业具有贷款资质,给予这家企业绿色审批通道,提供授信支持,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做实科创企业调研,除了在一线比拼脚力,前期还要大量“充电”。杨炳杰表示,自己和同事花了大量时间去梳理区域资源禀赋,对当地产业格局、行业发展动态、相关政府政策等有了深刻了解。“做到这些,才能与客户公司更深入地交流,针对他们的发展给出融资建议。”杨炳杰称。
当前,广东省持续推进科技强省建设,从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三端”持续发力,不断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不过,仍有不少小微科创企业对政策信息了解比较滞后。
杨炳杰表示,由于有些企业平时对相关优惠政策缺少关注,与银行存在一定信息差,二者对接成本较高。在此情况下,作为一线信贷人员,在对客户进行线下走访前,需要提前花时间、花心思去研究相关政策,行内也会提供相关的学习机会,以帮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深入了解相关产业领域,以及面向该产业的信贷投放策略,以便更好地传达给客户。
为了加强科技金融领域的人员配置和机构建设,农行广东分行在省行、各二级分行以及30家支行均成立了科技金融中心。在农行广东分行,像杨炳杰这样做实做细科技金融的一线员工还有很多。他们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除了耐心倾听科技企业需求,更坚持“量体裁衣”“一户一策”,根据科创企业资金需求,综合运用信贷产品,分阶段分产品对接切入,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面提升对科创企业的服务能力。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