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之心拂晓。陈捷阳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年初以来,在有福之州奋楫争先、阔步前行的铿锵步履中,作为国有大行的在闽机构,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瞄准创新、绿色、民生等关键锚点,当好“稳”“进”金融主力军,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州实践。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行累计为省内客户提供综合融资超8500亿元、减费让利超过23亿元。
破“内卷”
服务福州向“新”发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鲜明信号,指明发展的前进方向。“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会议的这一表述引人关注。
破除“内卷”,因地制宜是关键。优势在哪,发展方向就在哪。
福州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6大千亿级产业、19家百亿级企业、217家行业龙头企业、45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汇聚、蝶变、起舞。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同样深谙创新之道,推进内涵式发展,精细化服务福州向“新”发力。
立足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造差异化产品体系。“善新贷”“善科贷”专属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科创精新贷”专属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研发贷”“科技转化贷款”满足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各成长阶段融资。
联动“朋友圈”,服务“科创圈”。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先后三次与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推“创业者港湾”“星光”等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以及“科技贷”产品服务,深化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合作,共促“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发展新质生产力,“喜新”不“厌旧”。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加大传统信贷支持之际,借助贸易融资、票据债券等综合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创新支持福建永荣锦江、福建省三钢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老树抽新芽”,助力链主、“小巨人”等企业转型发展,为老牌企业、传统产业转型注入金融新活力。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以“科技金融中心”为轴心,汇聚15个二级行科创服务中心、26家“创业者港湾”,今年服务科技型企业超6000户,累计投放科技类贷款超600亿元,当年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突破500亿元。
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无人机照片)。 姜克红摄
“碳”动力
绿水青山的价值“被看见”
“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碳”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高频字眼,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之路上,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始终与绿色榕城同频共振。
推出多个全国“蓝碳首创”,完善蓝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搭建福州的碳中和林产品——“福碳”交易市场……“碳”索绿色发展新路,福州先行先试。
其背后自然少不了建行足迹。支持林业碳汇价值量成为贷款额度的评估依据,为林农量身打造个人林业碳汇贷款;碳足迹监测等碳减排行为与银行贷款利率挂钩,为企业适配“碳足迹”绿色贷款;系统内首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首笔“绿电贷”“绿证贷”、省内金融机构首笔“减碳贷”相继落地……更多绿水青山的价值“被看见”。
2025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5周年,也是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的关键之年,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至关重要。近年来,聚焦“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领域,建行福建省分行一路“追风逐日”,绿色贷款余额超800亿元。
追“风”不歇——紧跟福建风力布局,打造绿色金融服务“直通车”,先后为闽侯青圃岭风电场等数十个清洁能源提供支持,将绿色电能“转进”千家万户。
“换新”不止——依托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多元化绿色产品,为华电、国投湄洲湾电力等传统电力企业转型“量体裁衣”,支持南平、三明等地国家低碳城(镇)等低碳试点建设,放大绿色能源带来的“化学效应”。
福州工务段工人在高空对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斜拉索作业(无人机照片)。 周义摄
客户经理(右)指导市民使用“建行生活”APP,领取优惠券。 建行供图
促消费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明年9项重点任务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足见其分量之重。
“两新”“两重”政策持续激起2024年的“一池春水”,正值岁末,一头是车企“放价”促销,一头是大额补贴可领,消费者纷纷“冲刺”购车,福州车市热度一路高涨。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聚焦购物、美食、休闲、旅游、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场景,发布金融助力“以旧换新”行动专项政策,适配“个人快贷”、分期业务等消费融资,协同政府部门开展“全闽乐购”活动,让消费者享福味、得实惠,也为商户添人气、增信心。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建行蓝”大笔泼墨,通过组建专业团队,丰富金融产品,加强银团合作,以“融资+融智+融商+融技”汇聚“金融之墨”,支持建设了“一闸三线”工程、福厦高铁、福州地铁等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和项目。
小笔精雕,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与住建、社保、工商、税务等政务部门合作,对自助设备进行适配性改造,全辖网点提供政务服务办理、查询事项超200项;开放网点共建“劳动者港湾”,并与超100家单位开展文明共建,惠及人数近1400万人次;聚焦老年客群特点,加强适老化服务改造,推广“健养安”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打造“欢孝”文化惠民,守护老年朋友的幸福晚年。
福州软件园支行·创业者港湾。石美祥摄
经济随笔
透视“0到18亿”
曾经,农户受“融资难”困扰,抵押担保成为农户贷款的“拦路虎”。
现在,福州连江海产、漳州蜜柚、泉州铁观音……搭乘“裕农贷、裕农快贷”等建行涉农普惠产品,福建超100个特色产业“客群”动动手指,贷款几秒到账。截至目前,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已为在闽特色产业客群累计提供贷款18亿元。
从0到18亿,“数字金融”是雨水,一个个梦想在田间地头发芽、生长、绽放。
它不是简单照搬城市金融产品,而是不断向下,扎根“泥土”——细分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链等多样化服务场景,接入客观反映农户客群的通用化与个性化数据信息,建立农户准入评价及授信模型,对农户进行精准画像,精准浇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快起来,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智慧金融”跨越山海,御风飞翔,播撒更多普惠金融的新希望。
开启全国首个高速生态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等数币应用;首创“投资流”评价体系,多角度、全方位“读懂”科创企业;配合打造福建省新版住房公积金系统,公积金服务多渠道办理、一站式服务……更多从无到有、由慢到快的变迁故事在书写。
然而,无论飞得再高、再远,初心不能变,这份初心里一定要有大写的“人”,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不应该被遗忘。
慢下来,数字鸿沟要一点点跨越。
上线专属老年人群体的智慧柜员机、手机银行的专属版本;组建“张富清金融服务队”,定期巡点,上门服务;开展网点的适老化改造,邀约老年人化身“体验官”;多姿多彩的活动和老人建立起真实的“链接”,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以慢为快,让更多老人也能安享数字便利。
数字带来了便利之际,数据隐私、网络安全等挑战也紧随其后。能让人民放心的背后,一定是严密、全面、完善的金融安全网。
从依托安防物联管理平台等新技术,对全辖金库等重点部位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监控,到创新全流程企业级反欺诈管理平台、“反洗钱”智能系统等科技平台,打造智能化风控保护盾,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筑牢“人防+技防+联防”的全方位屏障,坚持以人为本,为群众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科技向新,是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既要张开双臂,拥抱变革,也要审慎思考,稳步前进,善用科技,才能帮助我们走向更加公正、繁荣、美好的未来。
连江渔民投放鲍鱼苗。连融媒供图
看建行“数”度
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科技金融中心”为轴心,汇聚15个二级行科创服务中心、26家“创业者港湾”,今年服务科技型企业超7600户,累计投放科技类贷款超600亿元,当年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突破500亿元。
助力生态强省建设
聚焦“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领域,福建建行绿色贷款余额超800亿元,成功落地系统内首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首笔“绿电贷”“绿证贷”、省内金融机构首笔“减碳贷”。
疏解企业融资难题
创新推出“裕农快贷”“商户云贷”等数字普惠金融产品超30项,为100个特色产业客群提供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突破220亿元,累计投放普惠金融贷款超7200亿元,服务普惠客户超14万户。
倾心守护“银发一族”目前,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累计27个营业网点已完成适老服务认证工作,升级了168个“适老港湾”,推广“健养安”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打造“欢孝”养老金融品牌。
共绘“数字福建”新画卷
全辖所有二级分支行均已成立数字化经营团队或客户线上经营中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让数字金融便民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