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1日,第三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农博会”)在驻马店举办。这个国际化的农业合作交流平台,正推动河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业合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加快河南农业企业“走出去”步伐。
谋合作,河南土特产走上“洋餐桌”
一颗小蘑菇能够走向多大的市场?产品远销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鲜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50%,蘑菇培养料的出口量占总产量的10%,这是奥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给出的回答。
奥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食用菌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河南地处中原,依靠郑州航空港可实现中欧班列、飞机运输等多种物流方式汇集,为公司产品‘走出去’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该公司董事长李政伟说,蘑菇在海外拥有十分广阔的销售市场,“‘一带一路’农博会吸引了很多国外的参展商,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国外市场,也为我们创造了合作机会,有助于进一步拓宽蘑菇出海通道。”
农产品走向世界不仅是趋势,更是务实之举。用信阳毛尖干杯,为正阳花生点赞……巡馆期间,外国友人纷纷为河南特色农产品叫好。为帮助河南土特产“走出去”,会展期间,还专题举办了“豫农优品”走出去海外推介活动。
促发展,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高端农业装备展区,一台拥有银色外壳、炫酷造型的大块头抓人眼球。“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50马力轮毂电机电动拖拉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工程师陈泉江介绍,该机器采用分布式四轮驱动系统,先进的驱动系统使整车动力学控制更为灵活,不仅能够适应复杂地块的作业,还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中国一拖展区内,东方红智能拖拉机一身亮丽的中国红,同样吸睛。“这款东方红LY1204(G4)智能拖拉机增加了智能化模块功能,只需连接手机,拖拉机的轨迹、结算等功能都可以一键搞定。”中国一拖展区负责人张玉玺说,中国一拖研发团队和白俄罗斯等国家长期合作,共同致力于智能农机的研发,“十分希望能够和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起技术交流、合作的联系,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发展。无人驾驶舱、河南农机云平台、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系统……会场上,频频可见智慧农业的身影。以会为媒,科技兴农,“一带一路”农博会平台搭建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科技交流的平台,将助力农业向“新”而行。
享共赢,绘就协同发展宏伟蓝图
国际展区,马里国家馆展台前人头攒动,护肤品企业希尔可可带来的试用护手霜已见罐底,十分受欢迎。“这是我们和非洲合作的产品。我们和马里当地合作社合作,采购当地生产的乳木果油等,再回国进行加工。”该展区负责人王耀华介绍。
马里是西非内陆国家,盛产的乳木果、可可等具有天然的护肤效果。“和马里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过程,达到的是双赢的效果,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往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王耀华说。
据介绍,该公司的跨国合作不仅解决了马里当地部分人口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户收入,而且带动了两地经济往来和发展。该公司还在马里发起了公益项目,为当地贫困地区儿童捐赠书籍、向村庄捐赠供水设备。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共享农业发展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年来,河南农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助此次“一带一路”农博会契机,河南农业的“朋友圈”将越来越大。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