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连银行始终坚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理念,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凭借对金融事业、民生福祉的孜孜以求,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探索者。新的时代背景赋予了银行机构更多的社会责任,大连银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将政治性、人民性贯穿金融工作始终,紧紧锚定 “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 的市场定位,全力写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向社会传递兼具温度、广度与深度的金融正能量,为地方经济的稳定繁荣、社会民生的持续改善以及金融生态的健康发展贡献着坚实力量。
大连银行投身公益多年,在聚焦金融主业、助力实体经济的同时,积极弘扬大爱精神,持续加大公益投入,推动企业与社会融合共生。在这样的“大爱”文化影响下,“连心驿站” 建设项目于2019年诞生,如今已在全国9座城市设立153家,从起初只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暖心服务的单一平台,升级成涵盖便民惠民、金融教育、无障碍示范和适老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工程。其凭借依托金融资源解决社会痛点、建设美好生活的担当,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荣获“全国银行业营业网点文明规范服务百佳示范单位”“全国金融系统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国慈善会爱心企业”“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公益启航:“连心驿站”的初心与成长
早在2016年,大连银行便把遍布全市的近百家营业网点面向“的哥”开放,让全市近3万名“的哥”随时有热水喝、有卫生间上,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便利,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这种爱心之举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自2019年初,户外一线劳动者的现实工作状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为营造尊重和关爱户外一线劳动者的良好氛围,助力做好户外一线劳动者的服务保障工作,大连银行正式启动了“连心驿站”建设项目。初期,大连银行把已在大连地区设立的近百家“的哥驿站”一次性翻牌,统一在网点显著位置悬挂“连心驿站”标牌,同时明示开放时间、服务项目等内容,重点针对快递员、环卫工人、交通警察、出租车司机等户外一线劳动者提供临时休息、饮水、如厕三项基本服务。通过有针对性的暖心举措,让大连银行的营业网点切实成为户外一线劳动者的“歇脚地”“暖心屋”。
大连银行在项目日常运营中,实行“站长”负责制,并通过意见建议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为户外一线劳动者提供便利。经过近一年的优化升级,“连心驿站”的功能日趋丰富,已在最初仅能提供三项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增设了热饭、充电、阅读、避雨等一系列贴心周到的公益服务。同时,大连银行还综合考量地理条件、辐射范围、服务功能等因素,有序在域外机构所在城市大规模启动“连心驿站”建设项目,将营业网点服务资源全面开放,从金融服务“小切口”着手,致力于做好“金融为民”大文章。
截至2019年底,在大连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沈阳、丹东、营口9座城市的153家营业网点全部挂牌运营“连心驿站”,内部环境整洁,设施使用标识明显,工作人员齐备,服务规范周到。“我愿意竭诚服务,发扬大爱精神,弘扬传统美德,尽己所能,用爱心连接你我,让关怀就在身边。”这是每一名驿站工作人员做出的“郑重承诺”,亦是为解决户外一线劳动者实际困难给出的“爱的答案”。截至目前,“连心驿站”的辐射范围逐年递增,年均服务户外一线劳动者逾30万人次,让更多需要帮助的户外一线劳动者切身感受到了温暖。
“在我的印象里,银行是我交社保的地方,是我存取钱的地方,也是我打扫街道时经常路过的地方。如今,还能在走累的时候歇歇脚,手机没电的时候充充电,夏天里喝口水,冬天里吃口热乎饭,我感到十分温暖。”环卫工人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金融赋能:从便民到金融教育的跨越
大连银行不断完善“连心驿站”配套设施和服务内容,积极延展服务形式,不仅将“连心驿站”打造成户外一线劳动者解难应急的暖心之所,致力于当好“贴心人”,还充分依托驿站的物理资源,进一步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积极落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让每一位驿站工作人员都成为“宣讲员”,实现了由单一公益平台向多元化金融服务载体的再组织、再升级。
增设金融教育功能,“小驿站”变成了“示范地”。做好金融教育是银行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大连银行充分依托153家“连心驿站”的物理阵地资源,赋能金融教育工作,为普及金融知识、提升公众金融素养、构建健康和谐的金融服务环境进行了有益探索。
2021年,大连银行综合考量网点布局优势和驿站硬件环境,立足金融商业中心优势和居民集中区域特别是老年人群体较多的特点,优先遴选3家营业网点启动驿站升级工程,以“传播金融知识、畅享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素养”为定位,分别打造成了1家综合性示范基地和2家特色化示范基地,设置了金融教育历程回顾、金融教育讲座、金融知识阅读、金融教育互动体验等模块专区,并配备了专门的金融讲师团队,年均开展厅堂微沙龙、短视频互动、线上宣传等金融教育活动逾50场次,惠及公众3万余人次。
开展金融教育活动,“贴心人”变成了“讲师团”。大连银行坚持将志愿公益与金融教育紧密结合,本着“做精、做好、做出特色、做出成效”的原则,积极组织各类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不断创新金融知识宣传形式,拓宽触达范围,传播积极向上的行业形象。正是在这种“担当”文化的感召下,全行近300名驿站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在日常为户外一线劳动者提供暖心服务的基础上,利用休息之余,主动发放宣传折页,普及时下金融热点知识,耐心讲解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及防范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驿站讲师团”。
此外,大连银行还发动“驿站讲师团”分批分次“走出去”,深入网点周边一线开展金融教育活动,聚焦不同金融消费者群体分类施策,通过送金融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圈、进乡村等形式,依托组建线上直播团队、组织微电影展播、搭建金融教育服务站、举办金融知识现场竞答等方法,高质量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金融知识万里行”“守住钱袋子”“金融知识普及月”等主题活动,向社会输出了行业正能量,彰显出了金融新风尚。
服务升级:打造综合性金融服务工程
“用心服务 始终如一”是大连银行不变的服务理念,“连心驿站”不单单是大连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一块标牌,更是大连银行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化金融服务内涵,多措并举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一种服务理念。
提升适老化金融服务水平。养老金融不仅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银行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的重要体现。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为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程度,聚焦老年客户高频服务需求,大连银行在“连心驿站”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推出老年特色服务专区“颐家驿站”,从服务流程、环境设施、教育宣导、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地优化,为老年客户提供专业化、融合式的服务体验。
升级后的“颐家驿站”以网点为服务阵地,辐射周边社区,通过统一形象、组件和服务流程等标准,向老年客户清楚展示了近期的金融产品、节气养生知识、金融反诈提醒和网点系列活动等,更加注重适老化和实用性。同时,在驿站内设置金融小账本、健康登记和活动服务日历,帮助老年客户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个人资金及健康状况,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和生活质量。
大连银行还联合权威媒体、三甲医院、新华书店、全国性体检中心等多个单位,采用会员制的方式,为社区老年客户提供了广覆盖、多层次、特色化的系列老年课程,同时发动驿站工作人员联合社区志愿者共同为老年客户提供宣讲服务,形成了共建共享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2024年至今,大连银行在大连地区升级打造了首批6家“颐家驿站”老年特色网点,累计接待服务近4000名老年客户,常态化举办60余场金融反诈与知识微沙龙,发放了3000余本金融“一账通”手册,举办了40余场文艺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提供了20余次上门服务,切实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形成了集适老、宜老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站,构建完善了养老金融网点生态圈。
推进无障碍服务设施升级。大连银行把每一名客户的需求都放在心上,“连心驿站”的服务内涵也随之不断扩充,无障碍设施升级工作便是又一发力点。爱心无大小,关怀在身边,此处有“爱”便无“碍”。2023年8月,大连银行的一条“不起眼”的坡道登上了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节目对大连银行“连心驿站”的无障碍坡道改造项目进行了报道。大连银行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筑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标准,围绕便利贴心和安全保障两个维度精心打磨项目建设细节,逐一实现了轮椅折返、双层扶手、盲文提示等无障碍服务功能。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保障残障人士等特殊关爱人群能够自由、安全、便捷地享受金融服务,是大连银行切实践行金融工作人民性要求的重要体现。截至目前,大连银行近百家“连心驿站”均配设了无障碍通道、轮椅、盲人签字模板、助盲识币卡等设施,还在便民区、爱心窗口、无障碍电子银行体验区准备了盲文版业务指南。目前,已有11家营业网点被大连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会授予“无障碍示范银行”称号。
为民服务无止境,初心不改担使命。“连心驿站”是大连银行践行初心使命、勇担社会责任的一抹掠影。大连银行除了怀着感恩与奉献的初心外,更是要将这份爱的信念传递出去,呼吁更多银行机构投身公益事业发展、奏响金融服务强音,共促民生改善,共行大爱之美,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源源动力。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