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深圳分行深入推进“金融为民”暖心工程打造金融服务新典范

2025-01-21 13:56:20

交通银行深圳分行(以下简称“深圳交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推进“金融为民”暖心工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广大群众的金融体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网点+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

深圳交行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号召,进行了“网点+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优化老年客户到店体验设施配置,统一制作“爱心窗口”标识,配置“银发”便民设施及绿色通道;上线针对老年用户专属定制的关爱版手机银行版本,打造无广告、无弹屏、更纯粹、更精准的服务体验,大大降低了老年客户在业务办理时遇到的不便,有效弥补了信息展示数字化造成的“视听鸿沟”。

搭建养老金融场景 提供全方位关怀

2024年5月,深圳交行成功中标深圳市智慧养老颐年卡项目,为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量身定制了一款集政策性功能、借记功能、数据采集功能和其他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金融IC卡。该卡不仅可实现政府高龄津贴收取、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受理、长者饭堂优惠等八大服务,还做到了“一卡多用、全市通用”。2024年7月,深圳交行还成为深圳首批“广东社保服务合作网点”试点银行之一,在网点设置了多个主题区域,定期为前来办理退休业务的深圳灵活就业者举办光荣退休仪式,传递深圳养老关怀。

推动跨境金融创新 助力“双区”建设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交行在跨境金融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积极参与人民币资产跨境转让扩大试点工作,成功办理了深圳首批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转入业务、融资租赁资产转入和转出业务,实现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产转让业务的全品种、全流程落地,成为深圳地区首批落地银行之一。此外,深圳交行还联合深圳数交所,为“南下”和“北上”跨境人才提供“全线上、一站式”的服务,解决跨境人才在签证、住房、医疗、教育、金融等方面的难题。在数字人民币落地应用方面,深圳交行推动发行交通银行粤港澳大湾区准账户硬件钱包和可视硬钱包,为境外来华人士以及老年人等群体提供便捷支付方式,提升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水平。

发展普惠金融 润泽社会民生

深圳交行以“数据+智能”双轮驱动,有效扩大信贷覆盖范围。通过大数据分析、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客户进行多维度精准画像,实现从客户申请向银行主动给予企业精准预授信额度转变,极大地提升了小微科技企业融资可得性。自2024年6月上线以来,“主动授信”模式已惠及小微科技型企业近1000户,授信金额超45亿元。此外,深圳交行还围绕新市民日常生活所涉及的金融服务场景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推出“科创先锋贷”等特色产品以及多项新市民福利活动,助力新市民创业就业。

履行社会责任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深圳交行积极践行“消保县域行”活动,举办“金融为民·金融消保知识进农村”教育宣传活动,走进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红罗畲族村等地区普及金融知识。此外,深圳交行还通过一系列创新公益项目,将金融知识和爱心传递到抑郁症儿童、孤残儿童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切实履行国有银行的社会责任担当。

未来,深圳交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金融为民”理念,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携手社会各界,共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