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已有月余。自2024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以来,养老金产品货架持续“上新”,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人数明显增长,更多的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涌入。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个人养老金覆盖面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期效果。前期开展的试点工作,无疑是一次养老金体系的知识普及,相关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群众认可。
在这份“满月”成绩单中,保险业的表现可圈可点,保险产品在个人养老金品类中的扩容十分明显。据统计,2024年12月15日至今,已有12款全新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上市。目前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达177款,在整个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中占比18.5%。其中,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年金保险、两全保险数量分别为26款、97款、54款,分别占比14.1%、55.4%、30.5%。
作为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关键组成,个人养老金制度肩负着重要使命——改善我国养老体系“第一支柱独大,第二、三支柱的覆盖不足”的现状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在此之前,第三支柱主要为各金融机构发行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出现了产品种类单一、服务供给不到位、受众覆盖范围狭窄等问题,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亟待补齐的短板。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试点及全面铺开,我国第三支柱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人社部数据,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突破7000万。而此前国金证券预测,年缴存规模有望达到1563亿元。
不过,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受关注程度仍有待提升,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规模仅在百亿元级别。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挑选个人养老金产品颇具挑战性。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人们对众多产品感到迷茫,而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通常包含复杂的条款和条件,如犹豫期、退保损失、投资回报等,让普通投资者理解起来也颇具难度。加之不同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在设计思路与定价策略上存在差异,这又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在选择时的难度。但在参与养老金融的众多机构中,保险业与养老天然契合,在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中也独具优势。那么,未来商业养老保险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在个人养老金市场的竞争力?
一方面,保险公司应进一步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种类,开发更多具有长期领取功能的年金保险产品、探索开发适应不同风险偏好的养老保险产品。同时利用精算技术,结合当下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人口寿命延长等因素,进一步优化保险产品设计,使养老金领取方案更加贴合投保人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在长期资金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保险公司可以采用图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产品的特点和风险。例如,制作产品收益演示表,展示在不同市场情况下产品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情况。
此外,保险公司还应注重改善购买体验,让保险类个人养老金产品购买更加便捷。有消费者反映,当前购买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线上途径主要集中在银行等第三方渠道以及保险公司的自营平台,但由于投保入口、支付行要求、银行对接产品、技术流程等诸多问题的限制,导致了购买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不够便利。保险机构应与银行等第三方渠道共同优化投保流程,明确投保入口。对于部分对线上操作不熟悉的消费者,提供线下购买服务。
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的推广普及,绝非一蹴而就的速决战,而是一场需要稳步推进的持久战。而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既需要政策层面的有力扶持,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也离不开各方机构的协同合作,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与此同时,持续做好投资者教育宣传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