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陆续揭晓。目前,已有16家A股上市银行陆续公布2024年业绩快报,包括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青岛银行、苏州银行等11家城商行,以及苏农银行1家农商银行。总体看,上市银行2024年资产质量改善,不良贷款下降,经营更趋稳健。
业绩稳定性增强
从16家上市银行披露的快报信息看,2024年各行在资产质量、信贷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是银行资产实现正增长。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16家银行资产总额全部实现正增长,有10家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率超过了10%。其中,江苏银行总资产增长16.12%,苏州银行为15.28%,宁波银行为15.25%,分别排在前三位。在增速前10家中,前9家均为城商行,招商银行为10.19%,列在第10位,但仍处于4家股份制银行领先地位。
二是多渠道拓展收入来源,保营收、稳利润。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上述16家上市银行中13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15家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其中,南京银行营业收入增速高达11.32%,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幅超20%,分别达到23.31%和20.16%。
针对2024年LPR下调、按揭贷款利率整体下调、代销保险和基金费率降低等给营收带来的种种压力,各行积极拓展收入来源,确保实现良好经营业绩。比如,招商银行在非息收入方面广开财路,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多领域发力,以应对政策导致的费率下降影响,在营业收入同比减少0.47%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22%的良好业绩。浦发银行加强付息率管控,并把握市场机遇,增厚投资收益,交易性资产等其他非息收入增长显著。同时,通过精益化、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风险控制和处置水平持续提升,风险成本耗用同比减少,在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5%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3.31%。
三是风险压降成效显著。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督促银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全年处置超3万亿元,应对风险的“安全垫”更加厚实。银登网数据显示,股份制银行2024年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成交规模1125.4亿元、城商行未偿本息成交规模296.8亿元,不良贷款处置较上年有明显提升。银行机构的风险压降成效,在16家银行2024年业绩快报中也有体现。
从16家银行披露的数据看,2024年有9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其他银行与上一年持平。其中,成都银行2024年不良率最低,为0.66%,且较上年末下降了0.02个百分点。浦发银行2024年不良率为1.36%,虽然在16家银行中最高,但下降幅度也最大,较上一年下降了0.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行拨备覆盖率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杭州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农银行和招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超过了400%,分别为541.45%、483.46%、479.28%、425.09%和411.98%,其他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在监管要求的指标之上,彰显了较强的信用风险抵御能力。
加强管理,促进稳健经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总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强调指出,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各银行机构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升支持经济发展质效,努力防控金融风险,确保行业稳健经营。
首先,要深耕区域经济,支持稳增长。银行机构要充分利用好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围绕实体经济发力,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全方位扩内需,助力实施消费提振行动,高效服务“两重”“两新”。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助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要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深耕区域经济,不断优化资金投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其次,努力降低负债成本,多方面拓展增收渠道。当前,净息差持续承压,给银行经营带来严峻挑战。各行要努力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同时,积极拓展财富管理业务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进一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形成对营业收入的有力支撑,弥补净息差缩窄带来的压力,为增收增盈奠定良好基础。针对当前经营压力,招商银行的策略或可借鉴。该行表示,一是继续发挥低成本负债优势,扩大低成本负债资金来源;二是加强资产投放的有效配置,以应对信贷需求不足和定价扭曲等难题;三是广开非息收入财路,拓展业务领域;四是严格加强费用控制,过“紧日子”“严日子”。
最后,各行要强化信贷管理,加强贷款“三查”,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切实降低资金损失,也要多渠道补充资本,不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促进行业更加稳健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