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动产业逐“绿”向“新”

2025-02-20 12:18:24

20250220105600358-43-c5a6e.jpg

“邵武农商银行秉持服务‘三农’初心,积极推动‘三农’和绿色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扩大绿色信贷规模等举措,为地方经济绿色转型提供坚实金融支撑。”邵武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周古品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构建绿色产业链

在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金塘工业园的邵武绿益新环保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益新环保”),一辆辆满载废弃物的运输车有序地进出车间,形成了一条高效、顺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从垃圾卸运到存放、焚烧与净化,各环节紧密相连。

“邵武农商银行1000万元的信贷资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绿益新环保负责人纪锡和称。这笔资金不仅帮助该企业扩建了厂房,而且助其购置了先进的处理设备,为该企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作为福建省“高成长培育企业”及邵武市金塘工业园内唯一的危废处理环保企业,绿益新环保在邵武农商银行的持续支持下,已构建起综合利用、焚烧、安全填埋“三位一体”的处理体系,实现了废有机溶剂和废矿物油的高效回收与利用,为各类危险废物的安全、高效处置与利用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

邵武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右)了解竹制品企业产品生产情况。张尚文/摄

赋能庭院经济

邵武市和平镇花桥村的木耳种植户杜洁香主要在本地从事木耳种植庭院经济。2024年5月,因木耳成熟,杜洁香需雇人进行采摘、晾干等工艺制作,但资金出现短缺。邵武农商银行和平支行金融助理获悉后,积极到杜洁香家里查看木耳采摘和晾干的工艺流程,3个工作日便成功为其发放了“庭院经济贷”15万元,有效解决了她的资金难题。

“我种植的木耳采用浙江菌袋,成本约2元,每亩约用1万袋,每亩成本约3万元,销售渠道稳定,每亩售价约5万元,预期产值50万元。有了这笔资金,采摘就能顺利进行。”杜洁香说。

作为一种小而全、形式多样、适应性强的经济模式,庭院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邵武市作为福建省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县,通过建设包括小果园、小游园在内的五小园推动乡村振兴,已打造100多个不同类型的庭院经济。邵武农商银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邵武市人民政府联合推出全省首个“庭院经济”专属信贷产品——“庭院经济贷”,全面支持当地农户、新型农业主体和企业利用住宅院落空间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特色休闲旅游、电商经济和小型服务业等多种形式的庭院经济。

截至2024年末,该行累计发放“庭院经济贷”414万元,“贷”动百姓依托庭院经济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加强竹产业支持

福越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位于“中国竹家居之都”邵武市,该公司立足邵武市的竹产业资源和优势,做好“一根竹”文章,突出“竹文化、竹产业、竹科技”统筹发展的产业特色,致力于打造一个业态布局全、结构设计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生态品牌。

“自2018年企业创办以来,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征途上,邵武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稳步跟进,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到现在的1000余万元,邵武农商银行与我创办的企业一路相伴成长。”该公司董事长钭伟勇称。

据了解,竹产业已成为邵武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邵武农商银行紧跟南平“一根竹”特色产业发展,依托邵武市在全国竹产业中全链条完整、制造基础雄厚等优势,构建“M+1+N”供应链,打造“福林·加工贷”“福竹贷”等一系列竹产业信贷产品。截至2024年末,该行发放竹制品产业贷款783笔、余额2.80亿元,其中2024年累计投放314笔、余额1.62亿元。

截至2024年末,邵武农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8.13亿元;绿色信贷占各项贷款比重为40.93%,绿色信贷余额增长80.39%;绿色信贷占比增幅16.95%。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