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回顾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保险关键词,保险业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在农业保险、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表现出色,为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发展交出高质量答卷。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农业保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中作用关键。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 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547 亿元,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 1521 亿元,同比增长 6%,为 1.47 亿户次农户提供超 5 万亿元风险保障。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在全国全面实施,同时,财政部协同有关部门有序扩大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范围。
在河南省小麦主产区,2024 年春季遭遇罕见倒春寒,不少小麦田受灾。当地投保的农户在受灾后,保险公司迅速勘查定损并发放理赔款,保障了农民基本收入,坚定了种粮信心。
在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领域,2024 年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 68 亿元,支持超 500 种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如西藏藏鸡、宁夏枸杞等。各地保险机构与政府协作,开发 “政策性 + 商业性” 风险互补的保险产品。保险机构还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推进精准投保理赔,建立预赔付机制,助力农户和企业灾后恢复。
2024 年我国外贸 “三量” 齐升,出口信用保险助力稳定外贸增长。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包括 “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 ,这已是连续第 10 年提及 “出口信用保险”。2024 年出口信用保险被纳入数十项政策文件,覆盖多个领域。
中国信保作为我国唯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2024 年承保金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达到 1021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支付赔款超 25.8 亿美元,增长 11.7%;服务客户超 22.7 万家,增长 12.4%。2024 年中国信保支持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出口和投资 2815.7 亿美元;支持对拉美、东盟和非洲出口同比分别增长 25.6%、17.4% 和 35.9%。
中小微企业是外贸主力军但抗风险能力弱。2024 年中国信保开展专项行动,出台惠企举措,支持小微企业 19.8 万家,同比增长 16.2%;支持小微企业出口 180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6%。
养老是 “家事” 也是 “国事”。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大支柱,2024 年养老金体系不断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铺开,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产品不断丰富。
政策层面,2024 年一系列政策支持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9 月,国务院发文明确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10 月,金融监管总局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12 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铺开,税收优惠政策范围拓展至全国。
目前,保险业已积累养老金规模超 6 万亿元,覆盖近 1 亿人。个人养老金专项产品有 960 款,其中保险产品达 177 款,涉及 24 家保险公司,涵盖专属养老保险产品等四大类,满足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失能人员照护是社会 “痛点”,我国约有 4500 万失能失智老年群体。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失能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被称为 “第六险”。
回顾近年《政府工作报告》,长护险多次被提及,从 “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到 2024 年 “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去掉 “试点” 二字,意味着全国统一长护险制度目标更近一步。
全国各试点城市完善长护险基金筹措和待遇保障机制,如成都实现全民覆盖,保障范围扩展至中度失能人员。2024 年 5 月,国家医保局印发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全流程标准,提高长护险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保险机构在长护险经办中利用大数据优化服务流程,加强风险控制,保障基金安全。同时,借助政策推动商业长护险发展。自 2016 年试点以来,截至 2024 年底,全国超 1.8 亿人参保,超 260 万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 800 亿元,改善了失能人员生存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