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底,内地新茶饮品牌蜜雪冰城赴港开设首家实体店,其独特的 IP 形象 “雪王” 在香港旺角街道漫步的视频受到网友喜爱。
2025 年 2 月 26 日,蜜雪冰城在港股上市前公开发售环节认购结束,融资认购倍数达到 5125 倍,认购金额达到 1.77 万亿港元,超过 2021 年快手上市前 1.26 万亿港元的融资规模,创下港股市场新股认购的新纪录。“雪王” 成为吸金的新任港股 “冻资王”。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众多内地投资者纷纷晒出参与蜜雪冰城 “打新” 的申购记录,期盼中签。有内地投资者表示,发现近期港股打新火热,蜜雪冰城是熟悉的品牌,感觉估值会不错,所以第一时间参与打新。为了顺利中签,还参考很多消息,认为甲尾的成功率更高,便果断出手。
对于港股投资者 “哄抢” 蜜雪冰城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港股在资金流入推动下,整体市场情绪偏乐观;另一方面,港股相对优质的资产较少,像蜜雪冰城此类行业龙头容易得到资金青睐。“难抢” !
香港券商助推打新火爆
2025 年 2 月 21 日,蜜雪冰城披露全球发售的上市文件,启动招股程序。根据发行计划,蜜雪冰城此次全球发售 1705.99 万股 H 股,发行比例为 4.52%,发行价为 202.50 港元 / 股,募资总额约 34.55 亿港元。
根据计划,蜜雪冰城的招股于 2 月 26 日截止认购,2 月 28 日公布中签结果,3 月 3 日上市。
在一些投资者看来,如果能在蜜雪冰城公开发售环节成功认购,即 “中签”,就能在新股上市后找合适时机卖出获利。在蜜雪冰城之前,有投资者曾参与快手、布鲁可和泡泡玛特的打新。
一位香港券商人士称,蜜雪冰城能创造认购金额历史新高,与香港券商的 “卷” 关系很大。在香港股市,券商们会对热门新股提供不同的打新优惠和杠杆。对于蜜雪冰城的打新,不少香港券商放出最高 200 倍的银行融资杠杆,甚至有 “免息” 服务,只收取 100 港元手续费,基本是 “赔本赚吆喝” 的生意。
据多位香港投资者提供的消息,有券商通过线上 100 倍杠杆融资认购,并提供 “0 手续费 + 利息 99 元封顶” 服务,线下可开放 200 倍杠杆融资;还有券商面向全量客户开放 108 倍银行融资杠杆,对特定会员及高资产投资者开放 200 倍银行融资杠杆。
上述香港券商人士表示,香港于 2023 年 11 月推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即 FINI 制度。新规前,一个身份证可注册多个券商账户打新,且新股申购需全额冻结资金。现在一个身份证只能用一个账户打新,并且券商可以仅预付公开发售部分最高金额,大幅降低资金占用成本。由此引发香港券商放大杠杆倍数 “吸客”,也助推了港股的打新热潮。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港股市场气氛转好,蜜雪冰城是行业龙头,所以受投资者和券商关注。“打新” 是券商拓展客户的机会,即使该业务不赚钱甚至赔钱,吸引来的客户是长期的,未来还有更多交易机会。
仍有估值顾虑
蜜雪冰城 IPO 的火爆认购,与其近年来强劲的业绩表现密不可分。
根据招股书,蜜雪冰城是全球现制饮品门店数量最多的企业,截至 2024 年底,其门店总数超过 4.64 万家,超过星巴克和麦当劳。
在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21 年至 2023 年,蜜雪冰城分别实现收入 103.51 亿元、135.76 亿元、203.0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39.6%。2024 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已达到 186.60 亿元,同比增长 21.2%,净利润超过 2023 年全年水平。
不过,对于港股市场上资金哄抢 “雪王” 的现象,上述香港券商人士表达了对蜜雪冰城上市后估值的担忧。认为目前拟赴港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不乏优质资产,可以再等待投资时机。
一位熟悉港股的分析师认为,蜜雪冰城作为冷饮零售商,不能像科技企业具有内生性的高成长高收益,只能靠外生性动力堆积规模。但规模有管理边界和成长天花板,资金过热追捧存在风险。
对于港股打新热潮,日前,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提醒投资者要小心新股实际需求是否如超购倍数所显示。直言部分大额超购新股上市初期表现不理想,认购超购倍数的含金量或不如从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蜜雪冰城上市之前,茶百道、古茗已成功登陆港交所,它们在香港上市的发行价分别为 17.5 港元 / 股和 9.94 港元 / 股。上市首日,这两家股价都跌破发行价,市场更为关注蜜雪冰城能否打破新茶饮上市首日股价 “破发” 的魔咒。
随着市场追捧蜜雪冰城,港股新茶饮再次受到关注。截至 2 月 26 日,奈雪的茶收于 1.77 港元 / 股,大涨 33.08%;茶百道收于 10.34 港元 / 股,涨幅为 8.96%;古茗收于 11.68 港元 / 股,涨幅为 6.18%。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