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的 “毛细血管” 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风险保障体系的支撑。近年来,头部险企通过 “保险 + 科技 + 服务” 模式创新,构建覆盖全链条、多场景的民企风险防护网,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高科技产业往往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试错成本高、投入大、风险高,亟需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面对专精特新企业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的特点,一些头部险企以科技保险为核心,完善覆盖研发、生产、市场化的全周期保障体系。从中国人寿方面获悉,2024 年,其科技保险产品体系涵盖专利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等 200 余款主附加险,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风险保障 63.87 万亿元。保障员工权益与企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险企通过织密企业员工的民生安全保障网,助力民企发展。据中国人寿方面介绍,其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已达 1.9 万亿元,服务 3.9 万家企业。云南分公司通过 “掌上保” 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定制 “员福保”“客安保” 等意外险产品,累计服务超 6000 家企业,相关理赔金额达 6287 万元。
从重视事后经济补偿到提供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服务模式,实现对投保企业的前置化风险管理成为众多险企的共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全过程,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实现社会风险总量减少。头部险企正积极扩大风险减量的服务领域,改善风险减量的服务手段、服务力度和服务效果。例如,中国人寿财险在内蒙古为科尔沁王酒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排查生产车间隐患并提出整改建议;在山东,通过 “楼宇管家” 为企业提供设施检修等支持,助力 20 余家企业降本增效。通过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探索 “保险 + 服务” 的主动管理模式。针对网络安全这一新兴风险,中国人寿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则推出 “网络安全险 +” 项目,突破传统事后理赔模式,为企业提供事前漏洞扫描、事中防护修复及事后损失补偿的全流程服务,显著提升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
此外,对于一些民营企业来说,“融资难” 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痛点。日前,五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各方要增强协同联动,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对此,险企正通过 “股权 + 债权 + 信贷” 多元化手段畅通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供给。中国人寿方面的数据显示,其 2024 年通过保证保险支持 2729 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近 64 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 1960 亿元。其 “北京科创股权投资计划” 以 50 亿元规模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覆盖超 1200 家民营企业。
业内人士指出,从风险补偿到风险治理,险企正以创新模式深度融入民企发展全链条。头部险企的实践表明,通过定制化保障、多元化融资与主动风险管理,险企正为民企筑牢安全网,推动其从 “安心发展” 迈向 “大显身手”。未来,随着政策支持与科技赋能深化,保险业将持续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