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延安讯(记者 梁卫军 通讯员 白延峰)陕北初春的晨雾中,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谭家营区块的井场上,一架无人机在油区上空缓缓飞行,机腹的热成像镜头不断闪烁,将抽油机的温度数据实时回传至监控中心。突然,操作员紧盯屏幕皱起眉头,屏幕显示一处电机温度异常。随后,操作员立即通知维修班组赶往现场,仅一小时后,该井组便完成了检修工作。
这一幕,是杏子川采油厂“中心站巡护+专业应急班”模式的日常剪影。近年来,该厂积极运用数智化管控模式,借助物联网让油井“学会”错峰运转,把废旧储罐“调教”成降本利器,从陕北高原的沟壑间蹚出一条效益突围之路。厂长刘力鹏说:“降本不是‘砍预算’,而是用技术‘挤水分’,让每一分钱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电费一直是采油厂的能耗大头。”供电车间负责人白连安介绍道,“过去,我们每月才计算一次设备单耗,而现在,我们已将其细化到每天。通过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常态化视频监控,我们能够有效管控电力消耗。”通过实施“避峰填谷”的用电策略,抽油机在电价低谷时段满负荷运转,而在高峰时段则自动进入休眠状态,结合“避峰填谷”的用电政策和智能间抽技术的优化,节电效果显著。
谭家营采油队的物联网平台更是展现了其“智慧”的一面。该系统能够自动诊断油井工况,并结合地层压力、含水率等数据,对抽油机的冲次进行远程调节。“这就像给油井装上了一个‘大脑’。”技术员白光军一边演示操作界面一边说道。只需轻点鼠标,远在数公里外的井组便能实现远程启停。 “过‘紧日子’不是口号,而是全员行动。”财务资产科科长周三梅表示。
新的一年,该厂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思维、算账思维、多元化思维控成本,成立七大费用管控专班,由分管领导挂帅,构建全生命周期成本体系。同时,还将成本指标分解到队、站、井、人,推行“清单销号”考核,制订69项更为详实的降本措施。在2025年的首次财务专题会上,厂长刘力鹏强调:“低成本战略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必须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向管理挖潜要空间。”
从“电费大户”到“智慧节电”,从“外修依赖”到“自主创新”,杏子川采油厂以“节”尽所“能”的魄力,将成本管控融入生产血脉。这场全员参与的效益突围战,不仅为采油厂注入新活力,更为油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杏采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