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发出警告,阿里即将大换血

2025-03-27 15:44:10

蒋凡上任一年交出答卷:阿里海外电商强劲增长|阿里|蒋凡|速卖通_新浪新闻

峰回路转,暗流涌动。“马云也教导大家,只要还能再活一天,就还有机会去创造”。

就在近日,阿里巴巴蔡崇信在香港汇丰环球投资峰会上放话:阿里要重启招聘,员工数已触底。都说:蔡崇信之于马云,犹如孔明之于刘备。在如今AI的战场上,阿里只欠“人才”这场东风了。

阿里员工告急,CEO放话:重启招聘

阿里吸引AI人才,从月初就已有动向。3月3日上午,淘宝全资子公司淘天有限公司通过“淘天集团招聘”发布公告,正式启动2026届春季实习生全球招聘。

公告显示,此次招聘面向全球院校2026届毕业生,涵盖七大职类,其中技术类岗位占比超过90%,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杭州和北京。

据媒体报道,淘天集团本次招聘计划发放1000余个实习offer,并大幅增加AI相关岗位。算法和AI方向的职位合计占比近50%,涉及AI算法、AI工程、AI产品、AI运营、AI设计等多个领域。招聘流程包括在线笔试及三轮面试,以甄选符合需求的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吴泳铭于2月24日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云计算及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最高纪录。

吴泳铭表示:“AI的爆发速度远超预期,中国科技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潜力巨大。阿里将全力加速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行业生态的整体进步。”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阿里重启招聘,不是蔡崇信的心血来潮,而是政策、市场、企业自身三重压力的合力。

首先是政策风向的改变。如果说2021-2023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至暗时刻”,那么2025年之后,政策的松动无疑给了阿里等科技企业一线生机。就像一个紧箍咒忽然松开,企业家们纷纷“起死回生”。上个月的见面会就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希望民营企业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结合蔡崇信在峰会上的发言,显然是捕捉到了这一政策暖意。他说:“自1月以来,中国企业家的信心明显增强”。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政策风向已经变了,阿里也该顺势而为,趁着经济复苏的东风,把自己从“降本增效”的泥潭里拉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3月24日,浙江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长刘捷分别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见证签约。

其次,是资本市场的考量。阿里过去几年大裁员,股东们未必高兴。因为在科技行业,收缩往往意味着创新停滞,而创新停滞意味着市值缩水。

如今阿里承诺要发股息,这是安抚投资者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重启招聘。因为市场真正想看到的是“增长”,而不是一味的节流。

资本市场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一家公司是要赚钱的,但更重要的是,它要让投资人相信它“未来能赚更多的钱”。阿里要重新讲一个增长的故事,而AI正是这个故事的核心章节。

最后,还是阿里自身的调整。过去12个季度,阿里削减了大量员工,甚至连核心业务部门都在“减负”。但任何企业的裁员都有临界点,裁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竞争力和创新力。

阿里这次重启招聘,一方面说明它“减”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它找到了新的发力点:AI。

马云亲自挂帅,蔡崇信警告AI泡沫

此前,有媒体报道,马云亲自挂帅指挥,阿里将在现有的业务中全面实现“AI化”。而阿里此次重启招聘,重点正是AI人才。蔡崇信自己也说:“AI是阿里的未来。”

事实上,阿里在AI上的布局已经不算晚。它的通义千问模型已经应用在电商、云计算等多个业务场景,在数学、编码、问题解决等方面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

从招聘来看,AI显然是阿里未来的“心脏”。在2026年的春季实习生招聘中,AI相关岗位占比接近50%,云计算部门更是高达80%。显然,阿里不想只是追赶,而是要在AI领域“砸出一片天”。

因此,我们不得不问,AI真的能持续创造利润吗?3800亿元的大投资是笔好生意吗?

蔡崇信在峰会上警告,美国的AI数据中心投资可能存在泡沫,许多投资项目“重复”或“重叠”。他认为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可能会超过对人工智能服务的初期需求。

蔡崇信表示担忧,许多数据中心项目在没有明确客户的情况下被建设,一些项目在没有签订“认购”协议的情况下就筹集资金。并批评包括亚马逊、Alphabet和Meta在内的美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的大规模支出,认为这种投资可能是多余的,超前于当前的市场需求。

阿里这波AI人才招聘,若能落地成实际应用,那是好事;若能有效利用AI技术提升业务效率、开拓新的市场,实现商业价值的增长,将为阿里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3800亿的投入,阿里胜算有多少?

阿里重启招聘,表面上是经济复苏的象征,但实际操作起来,挑战不小。

其一,AI人才全球稀缺,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阿里要想招到顶级AI工程师,势必要开出高薪。而顶尖人才更愿意去“更自由、更具创新氛围”的企业,比如OpenAI或Deepseek,而非受限于传统考核模式的企业。

其二,是监管的不确定性。阿里的AI发展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AI行业的监管力度。若未来AI技术在数据安全、伦理等方面出现问题,政策收紧仍有可能。

其三,是AI的商业化挑战。阿里在AI上的投资,最终要能“变现”。但目前来看,AI的盈利模式并不稳定。电商平台用AI优化推荐算法,虽能提高转化率,但提升有限。云计算可以借助AI提升服务质量,但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难免。至于大模型本身,目前全球范围内真正靠AI大模型盈利的公司几乎没有。阿里投入巨资,最终能否回本,仍然是个未知数。

阿里重启招聘,的确可以被解读为经济复苏的信号。但在AI浪潮下,它的战略布局更像是一场豪赌。

政策放宽、市场回暖,让它看到了新的机会。若阿里能把握机遇,合理利用政策优势和市场环境,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AI技术的潜力,有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这场牌局,蔡崇信已经下注,至于最后是赢得满堂喝彩,还是被市场狠狠教训,就看阿里接下来的出牌方式了。

来源:36氪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