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打造价值型银行理财

2025-04-15 14:07:52

20250415104844026-71-05f10.jpg

2018年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拉开了资管行业的转型大幕。2019年,首批理财子公司获准开业,为银行理财市场注入了更多活力。目前,银行理财已迈入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后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生态日趋成熟多元,从监管体系、政策调整、业务模式、数字化转型等多维度实现了革新与蝶变。

接下来,应如何推动银行理财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跃迁,重塑中国财富与资管领域的内在发展逻辑?4月11日,在由普益标准主办、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十三届普益标准财富论坛上,专家学者和多家理财公司高管围绕聚焦国家战略布局、产融协同创新、数字赋能发展、业务转型升级等方面发表见解,建言中国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容与结构深度调整并存的态势。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翟立宏指出,进入2025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这不仅反映了银行理财市场的强大韧性,也体现了其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的发展潜力。

在兴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嵩看来,理财行业经过1.0和2.0,正向3.0多元化阶段转型,并着力破解理财行业“被定义”的局面。理财公司要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应对,坚持长期主义,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应真正从产品布局和资产配置多元化入手,推动构建多元化、差异化、可持续的理财业务模式。”景嵩认为,具体可以从三方面探索:一是积累更强能力。构建投研、风控、科技、服务“四位一体”的资管能力体系,将各项能力建设落到客户服务层面,提升客户体验,创造多元价值,真正实现行业转型。二是汇聚更多赋能。与业务链条上各方协同配合,积极融入投行生态圈、财富生态圈、投资生态圈和客户朋友圈,为行业转型升级蓄势赋能。三是创造更多收益。秉承长期主义理念,坚持“适当性、适销性、适配性”的理财服务基本原则,确保产品创设、发行和管理全流程符合客户利益、监管要求和政策导向,为客户创造持续、稳定的收益。

从最新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行业发挥“助力居民财富增长,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与使命,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达1.25亿,较年初增长9.88%,创造收益7099亿元。

借助AI技术强化经营实力

浦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卫海指出,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产业体系加速重构、科技驱动行业跃迁的时代背景下,在政策引导和科技赋能双重驱动下,资产管理机构不应只是“资本管理者”,更应成为“产业协同者”“创新引导者”与“科技融合者”。

在AI大模型加速发展的趋势下,资管机构敞开怀抱,积极探索相关技术在具体业务中的应用与潜力。以信托行业为例,中国外贸信托副总经理王大为介绍,AI技术发展对信托行业主要有三方面影响:第一,AI正在重塑资产管理决策模式。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构建更加动态、精准的资产定价模型。第二,AI技术正在改变客户服务范式。财富管理核心竞争力转向“客户需求洞察”,AI辅助系统可实现客户需求精准画像,满足复杂财富管理需求。第三,AI正在推动行业价值链重构。AI在营销、客服、风控、投研、运营、科技开发等六大核心场景展现赋能价值。需要明确的是,AI技术不能替代信托行业“受托责任”的本质,其应用必须以强化受托人责任为前提。

至于理财公司,建信理财副总裁张洁认为,紧密围绕投资者需求,AI技术将着重赋能三方面:一是针对理财客户特征,利用AI助力智能投研与风控,精细化投资策略,做优大类资产配置,做好风险预算,控制好产品回撤,为客户提供更稳健的投资收益。二是结合理财客户支付场景,通过AI精准画像,强化智能销售,精准定位客户需求,优化产品功能。三是践行国家使命,借助AI挖掘优质资产,精准服务普惠和养老客群,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与金融“五篇大文章”。

现阶段,部分理财公司已探索将AI应用于智能投研解读、投资者教育、知识图谱构建及AI场景助手等方面,助力业务提质增效,并在客户服务领域采取人工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式,提升问题解答的准确性,兼顾良好的客户体验。

招银理财首席信息官苟宏称,自主可控的基础平台与核心系统、高质量数据、适配的模型技术以及可落地的业务场景是影响AI技术成功落地的关键因素。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