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完毕,银行理财子公司2024年的业绩情况、业务规模也相继出炉。
整体来看,2024年,伴随银行理财市场逐步回暖,上市银行理财子公司业绩亮眼,多数实现了管理规模与净利润双增。从已披露数据的20家理财子公司情况来看,部分公司管理规模增幅超30%,净利润最高增长约159%,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突破:管理规模持续扩大
从管理规模来看,2024年理财市场明显“回暖”。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
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管理规模位居前列,截至2024年末,产品余额分别为2.47万亿元、2.18万亿元和1.99万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农银理财与工银理财,管理产品余额分别为1.97万亿元、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08%、22.01%。
六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管理产品总规模突破10万亿元,增速普遍达到两位数以上,尤其是交银理财、中邮理财以超30%的增速领跑。其中,中银理财1.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26%;交银理财1.6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1.39%;建信理财1.6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73%;中邮理财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1.68%。
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浦银理财、光大理财、平安理财、民生理财、渤银理财、信银理财产品管理规模均实现逾10%的增长,增速分别为29.57%、21.88%、19.85%、16.95%、15.66%、15.13%。
同时,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的管理规模较上年末分别同比下降3.14%、3.65%。对此,招银理财在年报中称,虽然其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减少,但非现金管理类新产品规模占比提升,显示出其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的努力。
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中,苏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规模6331.85亿元,较年初增长21.68%。增速方面,南银理财以26.6%领跑,管理规模4734.71亿元。宁银理财、杭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均超过4000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7.76%、17%。渝农商理财管理规模同比增长14.36%至1378.13亿元;青银理财管理规模1993.26亿元,较上年下降4.23%。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4年末,城商行系理财机构存续规模约为5.07万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管理规模扩大,主要得益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相对优势,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同时,理财子公司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不断创新理财产品,更好地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也有利于规模提升。
例如,中银理财表示,整体规模实现良好增长的原因包括:把握政策变化带来的大类资产趋势性机会,把政策红利转化为资产收益;推进归因分析和风险预算体系建设,以投研能力提升带动产品业绩提升。
“整体来看,在‘质量重于规模’的监管趋势下,2024年各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增速平稳。”普益标准研报显示。
分化:盈利能力“冷暖”不同
尽管整体市场规模扩大,但在盈利能力方面,各家理财公司却呈现出“冷暖”不同的态势。
2024年,浦银理财实现净利润11.61亿元,同比增长近159%,领跑行业。渝农商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建信理财等公司的净利润涨幅也位居前列,其中渝农商理财实现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44.12%。
六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均实现较为显著的增长,显示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韧性。具体来看,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分别以19.63亿元、19.56亿元的净利润领跑,增长幅度均达到20%以上。中邮理财表现不俗,实现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22.47%。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和交银理财分别实现15.26亿元、14.22亿元和13.39亿元的净利润,增幅在7.98%至15.34%之间。
信银理财、光大理财、平安理财、渤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则实现了规模和净利润的双增。其中,信银理财实现净利润24.92亿元,同比增长10.51%;宁银理财实现净利润7.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8%。上述公司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表现,为其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信银理财为例,其净值化管理新产品规模占比高达97.68%,在净值化转型方面深入推进。
与此同时,招银理财和民生理财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10%。招银理财2024年实现净利润27.39亿元,较2023年下降14.14%;民生理财2024年实现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下降11.46%。行业头部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也显示出理财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压力。
在业内专家看来,理财子公司净利润的普遍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市场行情、代销渠道拓展、投研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因素。2024年,债市表现良好,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相对稳定,对规模和利润增长都起到正向作用。监管政策的调整也使得理财市场资金供应更充分,同时,理财子公司投研和风控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恰逢债券‘牛市’行情,银行理财产品凭借高于存款的收益率形成比价优势,规模扩张带来管理费收入增长。同时,理财资金集中配置债券等标准化资产,降低了运营成本,形成规模效应下的利润放量。”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分析称。
进展:渠道建设持续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积极拓展代销渠道成为不少理财子公司的业绩增长支撑。2024年,多家理财子公司积极进行渠道建设,尤其是在拓展行外代销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积极拓展行外代销渠道成了部分理财子公司的策略选择。“我们大力开拓并深耕重点渠道,加强产品供给、聚焦持续营销。”平安理财表示,已与超50家银行达成合作,合作规模突破500亿元的银行达3家、突破百亿元的银行超10家。民生理财表示,加快代销渠道建设,报告期内新增28家代销机构,行外代销规模比上年末增长137.02%。青银理财表示,2024年行外代销机构达90家,较上年末实现翻倍增长。
重点侧重方面则略有不同。部分理财子公司注重加强与母行集团的战略协作,借助集团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交通银行年报披露,交银理财积极拓展行外代销,初步建立起以母行为主体,开放、多元化的全渠道体系,报告期末,行外代销产品余额达9316.34亿元,占比达57.58%。
兴银理财则重点聚焦农村渠道布局扩面,将农村机构理财服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的主阵地,加强“兴普惠”定制产品上线发行,累计开拓中小银行代销合作机构超500家。杭银理财通过“双轮驱动”策略,报告期末,代销规模较上年末增长50%,代销客户签约数较上年末增长51%。
“各大理财子公司将持续拓宽他行代销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未来,银行理财渠道竞争将呈现“渠道为王”与“产品为王”并重的格局。渠道拓展能力决定了市场份额,而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及客户服务体验构成了差异化服务的护城河。
当下,理财市场依然面临低利率环境、优质资产稀缺等挑战,近期,银行理财也正加速布局权益市场。下一阶段,理财子公司要在加强投研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和拓展市场渠道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