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安康讯 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横亘东西,将安康市汉阴县分为南北两部分,月河川道地势平坦开阔,是汉阴县的主要农业产区和人口聚居区。境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
易地搬迁,脱贫致富必由之路
“安康这五年”全媒体采访团于4月15日来到汉阴县涧池镇、双河口镇进行参访活动。感受汉阴县在“高质量发展年”取得的成就。
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是此次参访首站,该社区是汉阴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占地面积62.53亩,规划建筑面积约6.1万㎡,修建搬迁房安置房696套,安置全县10个镇易地搬迁群众692户2688人,其中本镇搬迁安置312户1216人,其他9个镇搬迁安置380户1472人。
南郡社区书记张红霞介绍说:“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生存发展条件较好地方,并通过产业、就业、培训、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系列帮扶措施,使其摆脱贫困状况、实现稳定脱贫的综合性扶贫方式。”
张红霞进一步介绍,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安康市万顺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汉阴县藤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艺藤家具、陕西康泉制衣等4家企业来镇办厂,将加工车间建立在搬迁社区内部,优先选用社区劳动力来工厂务工,让搬迁群众不出社区即可实现到工厂务工,先后为400余名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开发产品40余种,产品畅销四川、天津、湖北等内地市场的同时,还远销至美国等国际市场,实现年产值1140万。
为解决社区和周边居民食用蔬菜难题,成立南郡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入股社员达660户,入社资金达476.1万元,规划建设1200亩的富硒大棚蔬菜产业园,园区已建成大棚500余亩453个,成为农业产业园。
截至目前,农业产业园已累计为7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发放务工工资800万元,为合作社社员发放分红19余万元。
走农旅融合之路,打造田园综合体
采访团第二站来的双河口镇三柳村。三柳村位于汉阴县东北部,面积3.8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249户886人。经过多年建设,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
近年来,三柳村围绕“古柳、朱鹮、稻香、花海”等为重点,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建立稻香养虾50亩,在汉二级路旁建设占地面积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共计三层框架混凝土结构的综合性展厅1处,布局有图书室、网络直播间,产品展示中心,研学活动中心、书咖等,努力打造集养生旅游、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的旅游景区,其中,三柳村田园综合体书咖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稻田养虾全年可以投放2次,每批每亩收益2000元。
据双河口镇宣传统战委员陈礼朋介绍,三柳村在生态富硒水稻田中配套养殖龙虾,由于没有施肥没有喷洒农药,保持水稻自然生长、绿色生态的特性,每年秋季可收1万斤无公害稻谷,通过与红星米业签订合作订单,每年收益有3万元左右。在田园综合周边培育农家乐2户,形成了“三柳农家”品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柳村成为广大游客网红打卡地,每年旅游接待量达2万人次,涉及旅游收入50万元。
陈礼朋还介绍,三柳村围绕“产业兴旺”目标,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建成金银花产业园500亩,艾草育苗基地50亩;建成了200余平方米烘干厂房,800余平方米包装间、储藏间等配套用房,购置了空气能烘干设备2套,与安康嘉汇铭药业有限公司签订金银花种植收购协议,共同研发金银花系列产品“五朵金花”(金银花茶、金银花蜜、金银花黑糖、金银花土鸡、文创产品)、“三柳共米”等产品,形成全产业链条,打出了品牌效益组合拳。依托“三联”机制,新建三柳、凤柳村10里金银花产业带,形成集观光、采摘、旅游为一体现代产业园区。
五个维度,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南郡社区和三柳村的观察,进一步了解道,截至2024年以前,汉阴全县累计发展新社区工厂122家,目前已建成正常经营的新社区工厂102家,共吸纳就业人数3308人,脱贫劳动力612人,实现产值5.91亿元,上缴税收193.83万元,出口创汇1351万元。已将民安、龙岭玩具、藤发五金等14家新社区工厂培育为规上工业企业,2023年7月、11月安康菲亚特纺织、安康伟高玩具已分别完成升规入库,新社区工厂由此成为搬迁居民就近就业增收的重要来源。
2024年汉阴县生产总值为99.78亿元,同比增长6.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54元,同比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6元,同比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25元,同比增长6.8%。
通过了解,对汉阴县总体发展思路概述以下五个方面:
深化“三个年”活动:汉阴县锚定全省产业功能县、安康市域副中心城市战略定位,通过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和“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推动项目建设:汉阴县聚焦月河川道产业带高质量发展目标,谋划项目534个,总投资496.5亿元,完成投资124.6亿元,21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通过建立谋划、储备、开工、投产“四张清单”,推动项目滚动接续、提质增效。
优化营商环境:汉阴县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建立经营主体评议营商环境制度,选派金融顾问提供优质服务和业务指导,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降本增效。通过“项目管家+税务管家”服务企业团队和“汉企优服”企业营商服务平台,推动企业诉求闭环办理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产业升级:汉阴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数字经济,注重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例如,汉阴县的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8.6亿元,显示出其在特定产业上的显著成就。
乡村振兴和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国企带镇村”模式,组建乡村振兴集团,构建县、镇、村三个层级共同参与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