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徽商银行认真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服务全省经济发展,有效扩大资产规模,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资产质量,交出了一份兼具稳健性与进取性的年度成绩单。
2024年年报显示,徽商银行通过优化营收结构、强化风险全流程管理以及深化地方战略协同等主线工作,实现了规模、效益与质量的均衡发展。
经营发展稳中有进 稳中提质
经营业绩再创新高。2024年,徽商银行深入实施行党委“九大提升工程”,统筹改革转型创新发展,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显著跃升,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强化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截至2024年末,全行本外币资产总额20137.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76.09亿元,增长11.49%,近两年连跨5个千亿台阶。实现营业收入371.28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净利润159.17亿元,同比增长6.18%。
贷款业务保持增长。报告期内,徽商银行客户贷款及垫款进一步增加。年末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10021.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79.43亿元,增长14.64%。
存款质量同步提升。2024年,徽商银行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效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对公存款市场份额达到19.26%,余额、新增额均排名安徽省同业前列。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对公存款有效户增长10.2%。储蓄存款超过6300亿元,市场份额10.92%,较年初提高0.51个百分点。
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2024年,徽商银行在中国银行业100强中排名第24位;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排名第112位,较上年提高11位。获评安徽省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一等奖。
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成效
作为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性商业银行,2024年,徽商银行坚守主责主业,服务地方主动作为、精准有力。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以自身业务高质量发展,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在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中展现出更大作为,实现了优秀地方主流银行建设新跃升。
科技金融向新而行。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发行安徽省首单科创主题金融债券200亿元,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814.69亿元,较年初净增219.09亿元,增幅36.78%,当年连跨3个百亿台阶。深入推动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科创金融改革的工作部署及要求,围绕“三地一区”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构建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牵头制定全省首个金融服务团体标准。
以资金链为纽带,深度链接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打通“人才-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路径。通过“四链融合”新模式,全力助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秉承“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思路,通过“科技e贷”“初创e贷”等线上信用产品,为3600余户科技型企业提供了线上信用贷款102亿元。
绿色金融擦亮底色。报告期内,徽商银行锚定“双碳”目标,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大绿色信贷业务拓展力度,在助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积极贡献力量。
发放安徽省首笔支持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有效助力地方钢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立徽商银行绿色金融管理系统,实现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全面提升自身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持续开展人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和绿色金融自评价工作,持续做好绿色金融制度体系的完善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推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158.8亿元,较年初增加334.76亿元,增长40.62%。其中,安徽省内绿色贷款余额1047.22亿元,较年初增加297.09亿元,增长39.61%。法人口径绿色贷款余额占全行本外币贷款余额比例11.1%,较年初增加2.04个百分点。
普惠金融增量扩面。认真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数字化建设为引领,不断强化管理,创新产品和服务。截至报告期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44亿元,居安徽省同业机构前列。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降低0.44个百分点,为超过4700户小微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255亿元。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43.99亿元,较年初净增238.8亿元,增速18.3%;户数26.72万户,较年初净增5.74万户。
养老金融多点发力。作为安徽省社保业务“就近办”首家试点银行,制定养老金融工作方案,完成个人养老金系统三方联调测试。完善养老金融布局,开展102家“长春花”适老化特色网点建设,助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升老年客群服务体验。打造“互联网+社保+医疗健康+金融”一站式、便利化服务“银医通”,探索“乡村振兴+养老”等养老产业金融特色发展模式,助力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医。
数字金融赋能发展。2024年,徽商银行加快发展数字金融,加大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持续增强科技系统自主可控能力。推进客群经营、产品创设、场景融合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拓展数字金融服务新模式,打造领先的数字银行。加强数据创新与管理,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推进数据中台建设,构建敏捷模型中台体系,加速重点场景应用落地。深化“业技一体”融合发展,灵活使用派驻、嵌入、融合型团队等方式,做实集团科技管理,提升研发效能与客户体验。依托金融科技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级,投产金融科技战略规划项目54个,关键系统自主可控比例显著提升。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金融累计投放量256.5亿元,较上年增长70.3%。
全面筑牢可持续发展安全屏障
坚守风险底线,内部治理规范有序、提质增效。徽商银行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恪守合规理念,筑牢稳健经营的坚实堤坝。报告期内,徽商银行通过加大清收处置等措施,确保了资产质量的稳中向好。深化信贷领域专项治理,推进全流程信用风险数字化转型,持续筑牢安全、可持续发展根基。
不良指标继续下行。年末不良贷款率0.99%,较年初下降0.27个百分点,降至1%以内;不良贷款余额为98.7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46亿元,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连续四年实现“双降”。
加快实施信用风险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报告期内,徽商银行将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监测与预警,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建立以“模型化、数量化、线上化”为基础的大风控管理体系,增强前瞻性、预防性和可控性,提升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创新授信模式,完善集团统一授信机制。在业务拓展中,坚持审慎经营原则,平衡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筑牢可持续发展安全屏障。
夯实内控合规管理。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开展内控合规管理能力提升行动,连续多年获评执行人行有关规定综合评价最高等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展望新征程,徽商银行将加强党的领导,始终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勇担使命,创先争优,推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助力“三地一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金融时报)





扫一扫分享本页

